法律大講堂|楊在明:最高院爲何改判這起強拆案

2018年1月31日下午,法制晚報舉行了第118期《法律大講堂》欄目視頻直播,代理該案件的北京知名行政訴訟律師、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在明受邀走進法制晚報直播間,就這起案件的辦理過程和法律意義進行了深入解讀,16萬餘名網友通過網絡收看了這場生動的法律課。

法律大講堂|楊在明:最高院為何改判這起強拆案

話題背景

1月25日,最高法第三巡回法庭審理了一起房屋行政強制及行政賠償申請再審案並當庭宣判:確認行政機關強拆行為違法,同時撤銷原審部分不當的判決並責令進行行政賠償。此案判決或將進一步規範行政強拆行為的法律責任和賠償標準。

這起拆遷案發生在浙江省金華市,2014年,業主許某的房屋被納入徵收決定範圍,但該房屋卻於徵收決定前一個月被拆除。隨後許家提起行政訴訟,請求確認區政府強拆行為違法,同時提出包括房屋、停產停業損失、物品損失在內的三項行政賠償請求。許家開始了漫長了法律維權之路。直至今年1月最高院作出判決才讓該案塵埃落定。

最高院該案主審法官耿寶建告訴媒體,此案裁判就是要加大對侵犯產權行為的監督力度,防範市縣級政府在違法強拆後利用補償程序來回避國家賠償責任,從而“倒逼”行政機關自覺依法行政,從源頭上減少行政爭議,既保障公共利益建設能夠順利推進,也讓房屋產權人得到公平合理補償。

最高院作出的這一改判,得到央視等全國多家媒體的報道,不少法律人士也對最高院的判決給予稱讚。

1月30日,此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典型案例(第一批)

法律大講堂|楊在明:最高院為何改判這起強拆案

在直播開始,楊在明律師講述了這份勝訴判決的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判決書的內容就代表了法官的態度和法院的態度。因為涉及法律和法院的權威性,所以法官往往不會就個案的判決接受媒體採訪,而該案中,最高院主審法官接受媒體採訪,並公開對案件的完整看法。說明該案將對徵收拆遷類案件中的產權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其後,主持人李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該案主要是違法強拆引起的。違法強拆是當下比較敏感,也比較常見的現實問題。那麼,違法強拆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作為被徵收人,又應該如何去應對違法強拆呢?”

楊在明律師解釋道:該案所體現出來的問題是實踐中房屋遭到違法強拆後,所得賠償利益還不如原先的補償利益多。這也是導致該案一審、二審判決相悖法律規定的原因。經最高院提審後,最終所判的結果是違法強拆,政府存在過錯,那麼理應要按照《國家賠償法》進行賠償,在這裡就需要貫徹全面賠償的原則。全面賠償是法律術語,意味著要按實際賠償時的房屋市場價值計算,高於徵收決定公告時的市場價格。

即這整個案件要考慮通過全面賠償來全面保護產權,這也將適用在以後的相類似案件中。

根據辦理大量違法強拆案件的經驗,楊在明律師特意提醒廣大網友:作為被徵收人,面對違法強拆時,最重要的是全面收集證據。被徵收人必須要具有舉證的意識,不管徵收方如何違法,並不能免去原告的初步舉證責任,因此證據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當然,證據收集需要一定的專業認知和技術手段,這就得藉助專業律師的幫助。

法律大講堂|楊在明:最高院為何改判這起強拆案

有了最高院對此案的改判,楊在明律師認為這預示著產權人的利益將得到進一步保護,依法行政得到切實的落實,這都充分表明我國的法治建設在逐步完善,法律對公民的保護也將在各個方面得到體現。法治社會的全面建設,將使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每個公民也能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

網友互動

有位網友問道:“正常的拆遷程序是什麼樣的?”

楊在明律師回答說:“國有土地的法定徵收程序,第一步是發佈徵收決定,之後要對當事人的房屋區位、權屬、面積等進行調查核實確認,這涉及到當事人房子的賠償金額,不同的性質對應不同的補償標準,對應不同的利益。然後徵收方先做整體評估,再做分戶評估,之後送達給被拆遷方,如果被徵收人認為評估不合理,可以去複核,如果還是不認可,可以申請專家委員會鑑定。經過這個程序之後,徵收人與被徵收人就可以協商,根據補償協議裡的要素進行簽訂,然後履行協議。如果協商不好,政府可以做一個徵收補償決定,對這一決定可以提起訴訟,也可以複議。最終還有一個強制程序,政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需要按照《行政強制法》相關規定來合法執行。”

法律大講堂|楊在明:最高院為何改判這起強拆案

楊在明律師簡介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主任、在明徵地拆遷業務部首席律師。北京市律師協會房地產專業委員會委員。2006年,創辦“中國房地產專業律師網”。2012年,創立了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2016年獲得全國首家“雷鋒律師事務所”稱號。楊在明律師還曾榮獲法制晚報《法律大講堂》2016年度“魅力律師獎”。

《法律大講堂》視頻直播欄目,是法制晚報全力打造的一檔公益性普法直播節目,融合了“新聞+法律解讀+評論+互動”多重元素,在眾多法律類視頻直播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法律類視頻直播欄目,目前已為億萬網友和讀者奉獻了上百場“法律好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