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為什麼這樣說呢?在小孩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玩具起著極大的作用。

玩具是具體的實際物體,近似實物的形象,可以滿足小孩動手動腦、操縱擺弄物體的願望。

玩具種類多樣,玩法多變,可以激發小孩做遊戲的願望,是兒童學習的教科書,也是他們所喜愛的生活好伴侶。

玩具作為孩子與家長感情培養的載體,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隨著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無一不滿足,尤其在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情況下,他們會給寶寶購買很多的玩具,來彌補孩子缺失的那份愛!但是,他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玩具多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為此,我們採訪了一個擁有10年早教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專業早期教育老師 ——JC媽媽,讓我們一起來聽聽JC媽媽是怎麼講的!

玩具雖好,但是也要有個度!玩具多對於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1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曾經有位媽媽留言說: 孩子的專注力不行,前一分鐘還在玩這種玩具,下一分鐘又已經拿出另一種玩具玩起來了。不到十分鐘,客廳就被玩具全部堆滿了。孩子玩玩這個,又玩玩那個,每個玩具玩不過兩分鐘就換掉。原來,都是玩具太多惹的禍。

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專注力天生不好,只是父母給他的選擇太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所以,如果家裡玩具多,玩具的收納和規則建立非常重要。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把玩具藏在一個封閉式的櫃子或箱子裡,不要讓孩子隨時都能看到玩具,一次只給孩子一個玩具玩,這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和秩序感的養成很有幫助。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等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培養孩子玩玩具的規則意識了。可以給孩子自主拿玩具玩的權利,但要與孩子約定好,每次只能玩一種玩具,不要把玩具都拿出來放在他面前,如果想玩另一種,要先把之前拿出來的玩具收納好。

2阻礙孩子深入探索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有位媽媽問: 我看別人家四五歲的孩子擺積木都能擺出好多立體圖案來,可我家孩子卻總是擺一下就不擺了,而且永遠都是簡單的平面形狀。 感覺他對玩具好像並沒有什麼熱情。不知道怎麼回事。

原來,這位媽媽太心急了,兩歲時就給孩子買了很多積木玩具。甚至有些玩具,如樂高式的場景積木,完全超出了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當孩子總是有太多選擇,或者無法駕馭時,就產生了挫敗感和無力感,自然對眼前的玩具失去了興趣,沒有了探索欲。

“玩出愛”or“玩出害”,家中玩具太多是問題嗎?

即使孩子的玩具都是適合他這個年齡階段的,也是孩子喜歡的,玩具也不宜多。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腦部神經尚未發育健全,選擇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夠成熟,玩具如果過多,刺激過度,信息過雜,也很容易使大腦形成的各種“興奮灶”之間互相影響、干擾和制約,阻礙神經系統的發育。

所以,如果玩具太多,孩子很容易“淺嘗即止”,無法深入探索。結果什麼也玩不好,一直處於簡單的擺弄階段。

看來,玩具數量真的不宜太多,一段時間內一兩個足矣。那家裡玩具過多,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輪換玩具”是對付堆積成山的玩具的好方法,不同的玩具搭配,可以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整理玩具變得輕而易舉;每次拿出來的玩具比較少,孩子就可以更專注地玩耍,更深入地參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玩具,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也會因此減少;因為有更多精力對付更少的玩具,孩子能學會自己玩,而且也有機會創造出新玩法。

總之一句話,並不是一味著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是“愛”,有時候,你所謂的“愛”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害”了!換言之,不用總是不停地給孩子買新玩具,把舊玩具利用起來,不僅省錢了,還更好地促進了孩子的智力發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