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評書的溫暖歲月

文|邱立新

小時候,我家和村裡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當時流行的“四大件”。在那個憑票買糧食、買食品、買布料,全國上下衣服顏色灰黑藍的年代,村裡的廣播是使人聽得到外界聲音的新奇聲響。每天晌午村部廣播室播放廣播時,人們聚在村口柳樹下或者村部的廣播喇叭底下聽廣播,這是那個年月勞累一天的人們精神上的一種享受。

聽評書的溫暖歲月

小學二年級時的寒假裡,村部廣播轉播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劉蘭芳播講的評書《岳飛傳》,劉蘭芳洪亮抑揚頓挫的聲音和岳家軍金戈鐵馬征戰沙場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全村老老小小,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是“槍挑小梁王”、“嶽雷掛帥”、“槍挑鐵滑車”等精彩章節。開學後,評書依然在聯播,為了聽評書,每天中午一放學,我和幾個帶飯的同學把飯盒在班級爐子上匆匆熱好後,就端上飯盒跑到村部的大廣播底下佔地方,常常是飯還沒吃完,評書就開講了。

聽評書的溫暖歲月

那時,三月的遼北,咋暖還寒,北風依然凜冽刺骨,因為凝神靜聽評書,常常忘了吃飯,等聽到“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時才意猶未盡地發現飯盒裡吃了一半的高粱米飯蘿蔔鹹菜已經結上了冰碴。

小學畢業前,家裡終於有了帶響的牡丹牌半導體收音機,雖然是從城裡親戚家買來的舊收音機,但聽評書再也不用去村部大廣播底下這一喜事,著實讓我們高興得整晚都睡不著覺。每天晚上寫完作業,我們姐弟三人興奮地圍坐在家裡的炕桌旁,看父親小心翼翼地把蓋著紅布的收音機放在炕桌上,在煤油燈躍動的燈光下,一家人坐在熱炕頭聽單田芳老師播講的長篇評書《李自成》。

聽評書的溫暖歲月

後來,比我家還困難的二叔一家人也在吃完晚飯後擠到我家熱炕上聽評書。記得那年也是冬天,屋外北風裹挾著呼呼聲使勁兒地往紙糊的窗縫裡鑽,屋內土炕上兩大家子人坐在煤油燈下饒有興致地聽評書……那年那月,這應該是世上最高貴、最省錢、最富有的享受吧。

如今,城鄉人民的生活緊跟時代步伐飛速發展,高科技電器日新月異,聽評書的日子成了遙遠的回憶。撫今追昔,我們不忘來路,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