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15個主堵點有中長期改善規劃:鵝嶺二層環島或拆除

東江大橋交通擁堵如何緩解,鵝嶺立交通行能力如何增大?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發佈《惠州市區綜合交通規劃(2018-2035)》(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提出,計劃開展“中心城區交通擁堵調研工作”,梳理形成了惠城中心區15個主要擁堵節點,並針對性提出中長期改善措施和意見,解決市民出行難題,其中東江大橋將適時拓寬為10車道,拆除鵝嶺二層環島立交,地面層改為渠化信號平交口等措施引起大家的關注。

針對性提出中長期改善措施

東時口、東江大橋等15個主要擁堵節點,形成了“一堵點一方案”,並針對性提出中長期改善措施和意見。

據瞭解,針對15個主要擁堵節點的綜合改善措施,主要還是從優網絡、調結構、強管理方面來加強。其中優網絡提出要加快建設主幹路網體系和重要立交節點,構建“環+放射狀”的準快速路系統。同步改善擁堵節點,打通必要的交通瓶頸。在外環路建設方面,要加快市區四環路(即外環路)建設步伐,儘量減少過境交通和貨運交通對城市內部交通的干擾。同時改善交通微循環系統,提高支路網密度,打通斷頭路,形成“窄馬路、密路網”的路網體系,重點挖潛老城區街巷交通微循環能力。

優化交通組織提高通行效率

而調結構是通過優化城市用地佈局(居住、產業混合)等措施形成職住平衡,減少長距離鐘擺式交通出現;大力發展常規公交、軌道交通、水上巴士、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引導我市從以私家車出行為主向以公共交通出行為主的交通出行結構轉變,以及倡導綠色出行,逐步完善連續、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統,形成豐富的綠色出行體系來完成。

在強管理方面,是從創新交通組織管理,因地制宜採取單行交通、潮汐交通、綠燈交通、借道左轉、拉鍊式通行等創新組織方式;加強停車管理,完善停車管理體系,建立路內路外一體化的收費體系,分區差異化的停車供應體系,通過價格槓桿調節停車供需矛盾,加強違停執法管理,提高違章停車成本;逐步完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研究從車牌費、燃油稅、通行費、停車費等提高擁車和用車成本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此外,《規劃草案》還提出了近期將重點加快隆生大橋、惠新大橋等過江橋樑建設,啟動東江大橋拓寬改造工程,推進三環路等進出城幹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充分挖掘現有道路資源,通過優化交通組織,提高道路網通行效率。

惠城15個主堵點有中長期改善規劃:鵝嶺二層環島或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