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還是太子時便深恨一人,當皇帝後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很多人知道,和珅是有名的清朝貪官。事實上,乾隆在位的時候,對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有所瞭解,然而或許是處於惻隱之心,沒有查抄他的家產,而把他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皇帝來處理。嘉慶則對和珅老早就看不慣了,不但將他下獄,還下令讓他用白綾自盡,念在他曾侍奉先帝的情分上,可以留一個全屍。可是,據今天的專家研究,清朝的貪官絕不僅僅和珅一個,嘉慶皇帝也不是因為貪汙的問題才查抄和珅的家產的,那麼,究竟和珅在哪裡觸怒了龍鱗,惹來殺身之禍呢?

嘉慶皇帝還是太子時便深恨一人,當皇帝后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俗話說,皇威不可犯。學者們認為,和珅一開始只是一名普通的侍衛,後來他憑藉著圓滑的處事方式獲得了皇帝的信賴,開始平步青雲,他也趁機大肆斂財,如果僅僅如此的話,也就罷了,然而,據考證,他到後來竟然開始剷除對自己不利的大臣,還公開賣官,在朝堂之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如果是不服從的大臣,就被他貶到外地,或者想辦法除掉,甚至嘉慶的老師也深受其害。嘉慶也因此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對和珅深惡痛絕了,只是礙於地位還不穩而隱忍不發。等到乾隆駕崩後,他毫不客氣地動手了。在批閱奏摺的時候,他就忍不住吐露了心聲:“你們對和珅反感,其實朕也反感。這個人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大了,如果我今天不殺掉他,明天可能百姓只知道有和珅,不知道還有皇帝了,我又豈能放過他呢?”

嘉慶皇帝還是太子時便深恨一人,當皇帝后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大臣吳熊光的一番話也讓嘉慶帝最後下了決心。在入朝議事的時候,皇帝和他閒聊,隨口問道:“人們都說和珅有反心,你覺得呢?”吳熊光說:“自古以來,心懷不軌,想謀朝篡位的人,都善於收買人心,和珅在這方面已經做到極致了。”他還建議嘉慶儘快下手,以免多生事端。嘉慶皇帝聽了這番話,不久後就公佈了和珅的罪名,把他殺死了。在他的家中,官員們搜出了無數財產,這也讓清朝國庫得以充實,因此民間紛紛傳說,和珅倒臺後,嘉慶皇帝是最高興了,因為他的國庫有了許許多多金銀財寶。

嘉慶皇帝還是太子時便深恨一人,當皇帝后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縱觀和珅的一生,從一個普通的侍從到紅極一時的朝廷重臣,他的經歷頗為傳奇,也讓人忍不住感嘆,如果當時他能收斂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有錢人,或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