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比明太祖大二十多歲,被誣陷造反最後難得善終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許多開國功臣就是因為知曉了這句話,在建國之後選擇了功成身退,這才得以保全自己。然而,也有一些人過於貪戀財富權貴,一時忘記了抽身,結果連性命都丟了,著名的“智囊” 李善長的下場就印證了這一點。

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比明太祖大二十多歲,被誣陷造反最後難得善終

李善長是輔佐朱元璋的良臣,他為人機警, 富有謀略,在朱元璋抗元期間,他提了不少好點子。此外,他比朱元璋大二十多歲,朱元璋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的父親、老師一樣尊敬。當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給予了李善長豐厚的獎賞,還請噹噹了皇帝的老師。如果李善長能在此時選擇退隱,想必會在鄉下平靜、富足地度過後半生。然而,朱元璋的信任矇蔽了他的雙眼,此外,親友們的奉承也讓他對權力越來越迷戀。他開始干涉皇家政事,這讓殺起功臣來絕不手軟的明太祖開始警覺起來,不時明裡暗裡地提醒他,年紀大了,該告老還鄉了。

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比明太祖大二十多歲,被誣陷造反最後難得善終

聰明如李善長,又怎麼會不懂明太祖的心思呢?他也的確提出了辭職的請求,並被皇帝批准了,然而,在家裡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和同鄉胡惟庸的關係越來越近,雙方還結成了親戚。朱元璋向來多疑,他開始懷疑這兩個人是否要勾結起來,圖謀造反。不久後,他就對胡惟庸起了殺心,以謀反為名,肅清了和胡惟庸有關的不少黨羽。當然,念在舊情,他沒有對李善長下手。

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比明太祖大二十多歲,被誣陷造反最後難得善終

此時,如果李善長能識時務的話,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日子,不再和朝堂發生任何關係,或許還能抱保全自己。但正應了越老越糊塗的話,他老家的房子有一段牆塌陷了,他竟然上書朝廷,希望能借調幾百名士兵前去整修。這些朱元璋怒了,自己的士兵豈能輕易調動?要知道,他們都帶有裝備,就算人少,鬧起來也一時不好收拾。難道這個李善長是想借機煽動士兵造反?思來想去,他不再顧及過去的情分,找了一個藉口,就把李善長殺害了,還趁機誅滅了他的三族。這下,他的子孫也沒有機會造反了。

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比明太祖大二十多歲,被誣陷造反最後難得善終

事後,朱元璋也承認,李善長案確實是一樁冤案。然而,人死不能復生。他之所以會這樣,或許就是因為被“君臣恩情”感動,不能及時看清楚紛亂的政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