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真正厲害的人,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輕鬆買中爆發黑馬

交易的本質和核心是於“人”。調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使投資在安全邊際做好的情況下,得到一種人生的昇華,包括你的家庭,孩子交易,身體健康,父母養老等,我覺的這才是完美的。

交易本身就是一個概率的遊戲,對單次的交易來說,勝或負都是有可能的不存在百分之百的事情。這樣,我們的視野就放大了一些,如果我們不追求單次交易的成功,而追求整體意義上的成功,那麼答案就出來了——開倉是最不重要的。

開倉可以無需任何條件,永遠不會有什麼能告訴你在這個點開是對的在那個點開是錯的,你自己的交易習慣和交易原則是開倉的唯一理由。開倉不是交易的核心,交易的核心是開倉之後如何儘可能優化處理單。交易者需要做的是讓錯誤的單子儘可能少虧,讓正確的單子儘可能多賺。由於市場大多數時間是混亂無序的、無法預測的,交易者更需要做的建立自己的交易原則,什麼樣的交易可以被認定為正確的交易呢?在我看,迅速脫離成本的交易是唯一正確的交易!只有這樣的交易才可以有儘可能多賺的想法。其它的交易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何時退出,儘管退出不一定是虧損的,但我還是願意將這些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交易在退出的時候稱為止損。

很多的交易者希望在市場找到確定性的東西,否則就缺乏安全感。但事實上,投機市場裡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的。止損的大小取決於你對於盈利幅度的預期,交易中的任何一步都無法完全分離出來討論。在我看,盈利幅度的預期至少應該是止損的3倍,如果沒有盈利預期就要放棄這筆交易。對行情的任何一部分做出評估,前提條件是你已經參與進去了,那麼你持有頭寸所反饋出來的現象能告訴一切你想知道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技術走勢圖的分析只是告訴你已經發生的事實,對於未來的參考價值很有限。想到了,卻沒有去執行,後面的走勢往往好於自己的預期,這是高估了開倉的作用,知道了開倉甚至可以隨機,符合自己思維的開倉應該無所畏懼。

交易的本質是什麼?在金融市場設立以後,交易的本質實際上是在交換風險。所有的交易者進入這個市場,他是通過去承擔別人的風險來試圖獲利。他在承擔風險的過程當中,損失其實是必然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做交易,他虧錢其實都不用覺得愧疚。你做交易的時候虧損是非常合理的。就算是你沒有任何損失的話,你存在一些交易成本,因為這個市場要運轉,它有一個市場運轉成本,那麼這個運轉成本有多大呢?我們說這個市場成本佔到市場總資金的30%、也有說40%的,但總之來說比較大,也就是說,你帶著100萬資金進入市場交易,如果最後只剩下70萬,其實你不用覺得難受,你其實保證了一個市場平均水平。所以這個獲利實際上是對這樣一個結果的改變,它是非常非常難的,為什麼我再三強調這非常難,就是說你對一個事情的判斷,預期的風險與你的結果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你預期風險越低,你實際發生風險的可能性越高,你預期的風險越高,實際發生風險的可能性越低。

大家想想: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好的路上出車禍,但是我去過雲貴川,那麼艱難的道路,那麼差的路況和山區我們很少看到有車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大家對風險的意識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作為一個市場的風險承擔者,實際上類型是不一樣的,認識這幾種風險承擔著,給我們自己重新定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對待風險態度的差異,投資者可分為三類:

一、主動的風險承擔者:

1.有能力對市場中的不同風險進行分類。

2.願意主動地承擔其中某類風險。

3.把投資收益看成是主動承擔風險的補償。

4.信奉的是“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對自己市場行為應盡的義務通常有較明確的看法。

二、被動的風險承擔者:

1.通常沒有能力對市場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類,但是有能力對自己準備承擔的風險進行定量分析。

2.不願意主動的承擔風險。

3.把風險看成是追求收益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4.他們信奉的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對自己市場行為應盡的義務通常不太在意。

三、盲目的風險承擔者:

1.既不瞭解風險的類別,也沒有能力對其進行定量分析。

2.只著眼追逐投資收益,完全割裂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係。

3.把風險看成是事後的、外在的和強加的市場因素。

4.他們一心希望的是“只得不失”,市場行為通常體現一種“不勞而獲”的強烈慾望。

寫交易日誌,讓交易更像做生意

任何一個交易方法表面上看起來可能很簡單,執行下去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它包含很多交易者獨特的屬性在裡面,他的知識結構,他的習慣,他的性格,他在交易中所經歷的很多事情,這些都是交易的一部分。那麼,即使你得到一個很賺錢的方法,確實有人用這個方法賺了很多錢,但你用這個方法卻可能穩定虧損,因為你不具備很多在別人看來是常識或者習慣的東西,並且每個人的經歷和認知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構築交易體系的工作只有靠自己,靠這個市場上穩定盈利的老師,虛心請教,完善自己。

人,才是交易的核心,交易系統的建立過程,與其說是建立交易規則和交易工具,還不如說是把交易者本身訓練成為交易系統的過程,規則也好,指標也好,都只是作為交易核心的人所使用的工具而已。

學會每天總結交易的得失,收盤後根據交易明細總結,“失敗的單子為什麼失敗,怎麼處理才能付出最小的代價,成功的單子為什麼成功,如何處理才能利益最大化”等等。學會寫交易日記,把這些總結文字記錄下來,一定要文字記錄下來,不是想明白就算了,以後沒事經常翻看自己的總結,成功的一部分可以複製,錯誤的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堅持半年,你就知道了。這是一個自我專業化訓練的過程。

很多朋友的自我學習過程是混沌的,賺或者虧都是隨機的,跟他們的規則無關,他們也沒有從賺或虧中學到什麼。對於交易這種特殊的職業來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交易者,必須有專業化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交易習慣,培養一流的執行力。很多人其實很努力,但就我所見到的來說,大部分人的力都沒有使在關鍵,所以同樣的錯誤總是在上演,缺乏嚴謹的、專業化的、殘酷的自我訓練過程。

交易市場之所以難,就在於隨機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任何東西都可能是錯的也可能是對的,但是很多朋友學習的過程本身沒有一個嚴謹的訓練計劃,整個探索過程也變成了隨機。


在新週期萌芽的起始階段,主動參與其中,順應大勢。

這裡的新週期,既包括宏觀層面的經濟/金融週期,又包括更微觀層面的商業/行業週期。

順應新週期的大勢,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做起來是有相當難度的。因為只有在新週期形成的初始階段,扎入其中,才能收穫溢價。

當新週期變得人盡皆知之後,它就不是「新週期」了,競爭會迅速抹平超額回報,這時你再進入,充其量只是獲得平均回報,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宿命。

正是因為大勢很大程度上的隨機性,所以個體選擇參與某種自己認為的「大勢」,是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的。這種風險下,可能需要你做出與當下主流商業選擇相悖的選擇。

比如早期的互聯網創業者,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下的房地產市場,比如移動互聯網剛起步時辭職全職做新媒體,再比如2017年初押注白馬大盤股。

新週期在出現的時點和呈現的特徵上,在一開始具有相當程度的隨機性。因此,它並不能通過頭腦裡的邏輯分析(我把這個過程稱為「沙盤交易」)來識別。也因此,絕大部分人對「新週期」的判斷,事後來看,都是錯誤的。

除了極少數極具商業敏感度和膽識魄力的天才之外(如喬布斯早先市場主流認可兩年推出蘋果手機),絕大部分即使被新週期選中的人,包括馬雲馬化騰,也只是被動「順應大勢」的結果而已。阿里這家公司是如何順應大勢的,後文我會細說。

也因此,我一直有個簡單的對新趨勢的判斷法則:

A股真正厲害的人,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輕鬆買中爆發黑馬

凡是被媒體主流預測是下一個「風口」的趨勢,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風口」。

比如早年的O2O,直播,共享單車等等,包括最近大熱的區塊鏈相關的創業項目,事後也一定會面臨前面這些領域一樣的結局。

老鐵們難道沒有發現麼,所謂的新週期,風口和新趨勢,都是事後人們享受到一波超額溢價之後,回頭來看才總結出來的。

所謂的「新週期」,對於99.99%的人來說,都只是一個「事後諸葛」的後驗結論。

預測經濟/商業新週期的努力,和金融市場裡宏觀分析師對經濟和市場的預測,本質上差不多,都和算命的行為很像。因此,老鐵們千萬別被所謂的大佬口中的「風口」迷惑了,即便他們的「預測」成功,也只是被動隨機「被選擇」的結果。

如果新週期和新趨勢能被預測和分析出來,那創造偉大的企業這件事,也一定是有範式的,偉大的企業家也是可以被「培訓」出來的,但很遺憾,這樣的結論顯然不成立。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現在的莊家操作手法,與以前的有很大不同,以前股市由於規模不大,市值也不大,對個股的坐莊是封閉的,保密的,一般集中一家二家機構的資金合作。在低位吸籌建倉後,先小幅拉昇試盤,然後,再向下回抽,吸籌,到箱體的上沿附近清盤,這種清盤有兩個目的:

1, 誘使低位跟風盤逢高“見好就收”,交出低廉的籌碼,減輕後市拉昇中過多的獲利回吐得壓力。

2, 誘使一些高位套牢盤逢高減磅,降低將來拉昇股價的坐莊成本,完成最後拉昇前的蓄勢,最後才藉助盤勢的上揚對敲,拉昇巨大的獲利空間,然後在高位振盪出貨,完成坐莊工作。

現在的坐莊則不同,事先在經過周密策劃後,由一些利益集團共同實施方案,當這些坐莊機構,在相對低位吸納比較充分的籌碼後,便有意給一些千萬以上資金的,而不能夠獨立坐莊的大戶透風,有時可以協議性的誘惑,甚至披露炒作的目標價位,讓他們明白,如果適時介入確實有利可圖,增強了加入的信心。

由於同盟者的加入,當然每位都在底部吸籌,自然而然的就把股價給推高了,這樣莊家也就達到他要拉昇股價的目的。吸收他們同盟者加入有以下好處:

1,這幫同盟者買了股票後,鎖碼很穩定,都等待股價再拉昇。這樣就可以降低莊家對單一股票的資金週轉的數額,同時由於股價提高了一些,降低莊家在該股上的風險

2,尋找那些有錢並願意跟莊的大戶,莊家利用他們的資金拉昇股價,降低了由自己拉昇的坐莊成本,而那些大戶找到一個可靠的莊家而跟風,認為大樹底下好乘涼,很願意為莊家抬一段路的轎子。也是狼狽為奸,互利互惠。

3,大戶也在想,莊家既然利用了我們大戶拉昇了股價,他坐了轎子,那麼我為什麼不利用中戶拉昇了股價,我們也坐一次轎子呢?於是,如法炮製,當中戶拉昇了股價,大戶也坐了轎子。

到最後,推升股價最賣力氣的肯定還是散戶,而莊家,大戶和中戶一起坐散戶抬的轎子。

應該指出,近幾年很多莊家對個股的坐莊,已經是聯合很多力量共同對付散戶,很少還有單打獨吞的局面。

例如,對於流通盤是5000萬的股票坐莊,按照20%收集籌碼即1000萬股設想,聯合5家機構就足夠了,每家應該收集200萬股,5家共收集1000萬股,若在8—10元箱底建倉,每家機構鎖倉平均成本約1800萬元,留有2倍於持倉成本金額即3600萬元為將來炒作備用,這樣一家機構只拿出1800萬+3600萬=5400萬元,就能對該股進行有效地調控。

所以現在的機構莊家坐莊,他們聯合了一些可以聯合的資金力量共同坐莊使用,這就降低一個機構想坐莊炒作中的很大風險,形成四兩撥千斤控盤的有利條件,近幾年很流行,但是不是一般機構都能養得起的這些研究部門參入操作。即周密策劃,統一指揮,分進合擊,分散在各個營業部的資金,各個操盤之間是不清楚老總的真正意圖,只是嚴格按操盤指令操作,老總調度同盟者則集中表現對信息的利用上,這完全是一個炒作工程。現在聽到市場人士說,盤勢常常讓人看不懂,這就不奇怪了,他一個人怎麼能夠理解一個團隊的謀略呢?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佈局別人的思路。

具體調控步驟的哲理仍然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的結局。

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學會輕鬆買中爆發大黑馬

選股依據

主力在市場上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中國股市的一大特點即是:各種主力對股價的影響十分明顯。然而主力並不是永遠站勝利一方的,許多時候莊家炒作失誤,也會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面。所以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講,要識別並正確地跟蹤主力,並與莊家周旋方可避免與失敗的莊家一起滅亡的命運。主力機構的操作失誤有時是因為操作水平不高,有時是大勢所逼,有時是因為選股不當。

從基本面的考慮主要是指大勢的考慮。股票不是天天可以炒的,而炒過一段之後自然要作出休整,如果在大勢的末段進莊選股,那當然不會有好結果。基本面的考慮還包括國家經濟環境與政策,其它機構的動向等等。

一般主力炒作某隻股票都應有相應的理由,才能引起散戶的跟進,大致下面這些理由是主力機構樂於接受的:

(1)有重大利多的股票

(2)股本小,籌碼少,易於控制的股票

(3)公司業績好的股票

(4)可能資產重組的股票

(5)想象空間大的股票,比如高科技股之類

莊家吸籌是指在股市中莊家(主力或大戶)介入某一個股,一段時間內不斷買入(建倉或加倉)的行為。一般所說的吸籌就是指主動吸籌。被動吸酬就是指主力在操作股票的過程中遇到原先沒有料到的局面而不得不以大量買入來達到目的的行為。

莊家的套路:在莊家做股票的基本步驟中,分為四步(吸籌、震倉、拉昇、出貨)。在實戰操作過程中,各步驟的形態可能會複雜得多,吸籌和震倉的過程會反覆多次出現,撥高出貨會以二次回檔的方式進行。幾個環節可能多次出現,次序可能前後顛倒,或者是有多個莊家混雜在一起。

以下兩檔個股案例分析,投資者可以通過題版看出,主力底部開始不斷收集籌碼,主力呈現上漲趨勢的收集籌碼原則,量能的放大、陽線多於陰線也是成為主力吸納的表象因素。每日的盤中觀察,需要投資者熟悉最強牛股上漲的趨勢分析原則,一旦出現具備操作價值的技術因素出現,觀察、潛伏、收穫財富將成為大概率事件,關鍵是投資者需要具備發掘價值個股的能力。

A股真正厲害的人,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輕鬆買中爆發黑馬

A股真正厲害的人,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輕鬆買中爆發黑馬

投資者通過案例可以發現,主力利用上漲趨勢籌集個股籌碼之後,第一波拉昇幅度已經出現股價翻倍走勢,隨後的震盪箱體回落必將出現獲利籌碼的賣出,較長時間的洗盤過程對於短線客離場起到積極作用,但隨後再度拉昇,成為主力建倉之後的延伸上漲趨勢,此波上漲幅度將是非常巨大的。

莊家高舉高打強勢收集籌碼,引起股價上升,然後洗盤,回檔量萎縮,形成縮量格局。然後是再次吸籌,股價回升。到股價衝過形成箱體頂部之時,已經是莊家拉昇股價的時候。此時,莊家要求股價快速離開成本區。所以,此後股價上漲速度會加快。

技術面選股是基於以下三大假設:

(1)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

(2)價格沿趨勢變動;

(3)歷史會重演。

在上述假設前提下,以技術分析方法進行選股,通常一般不必過多關注公司的經營、財務狀況等基本面情況,而是運用技術分析理論或技術分析指標,通過對圖表的分析來進行選股。該選股方法的基礎是股票的價格波動性,即不管股票的價值是多少,股票價格總是存在週期性的波動,技術分析選股就是從中尋找有爆發力的個股,捕捉獲利機會。

選股時,基本面和技術面不可混用。比如,有人參照基本面買入股票後,總嫌漲得慢,甚至不漲反跌;而根據技術面買了股票後,又要到基本面中去尋找繼續持倉的理由。因此,切忌將兩者混用,而應該按照這樣的原則:長線看基本面,短線看技術面;基本面發生逆轉,要長線止贏,技術面走壞要短線止損;注意基本面是變化的,尤其要警惕基本面的陷阱。

投資上有兩種悲哀

第一,總是試圖用一種投資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解釋所有現象,唯我獨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

第二,總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法,意識不到得失的必然,於是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種人成為了偏執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場以真理自居,第二種人變成牆頭草永遠都不能堅定一次。

成功的投資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戰略視野,他們更願意思考那些對長期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問題。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個大漲馬上就可以讓他們激動萬分而無視了整體結果上的失敗。當一個人考慮的是10年週期的問題,他就會擁有未來。若只習慣考慮明天的問題,他註定只能收穫昨天的延續。在股市上賺來的錢,要麼是靠智力要麼是靠毅力,想賺大錢基本上要兼顧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虧掉的錢,要麼是因為小聰明要麼是因為小性子,兼顧小聰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虧掉最多的錢。

從基本功到方法論再到品性和思維方式,是從“術”到“道”的過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輕視“術”,卻不知真正的道是來自術的積累和從量變到質變的自然過程。沒有厚實的基本功和系統的方法論而誇誇其談所謂的“哲學、藝術、品格”,靠漂亮話和唱高調博眼球,實乃不學無術和投機取巧。經驗並不必然轉化為理論,零散的知識點並不必然上升為系統整合。但缺乏起碼的根基和知識積澱,所謂的“投資哲學”只能是個笑話。“大道至簡”和“大道相通”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高度抽象後的大道理就那麼幾條,“術”的差別卻很大因為非常細緻。所以真正困擾人的,是從術到道的組合提煉過程。

投資最常見的悲哀有三種:高位接炸藥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給的寶石不知道撿。三種悲哀的共同點都是一樣的:不明白投資獲利的基本規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業價值,不理解市場定價的基本原理。只要這三大認知還存在重大的空白點,那麼這種悲哀的繼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捨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由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群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面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要麼利用(資金和體系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它法。

市場往往喜歡挑選一些特別勇敢而又幸運的人,對他們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頒發閃亮的獎章。這些人佩戴著獎章接受眾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勇士勳章獲得者的下場,卻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最終被市場扔進了垃圾箱。勇敢+幸運+追捧,這是市場的詛咒而非祝福。

股票有雙擊和雙殺,投資人自身一樣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靠著某個或者某年的經典戰績,業績飛昇而人氣暴漲,這其實就是一個雙擊的過程。本身這無疑是件幸運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讚譽綁架最終只會自己把自己騙了,那時慘烈的雙殺幾乎不可避免。投資的劇情裡新鮮的橋段不多,主角換得勤而已。商業世界的一個鐵律就是:凡超額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壘。這一顛簸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我們是做股票投資的、也不會因為我們選擇的投資風格不同而改變。

成功的投資必然是困難的,長期要想獲得超額收益更是難上加難,它會對所有的風格都一視同仁。只不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和策略難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時候想,最可憐但又無可救藥的人是怎樣的?不學無術?懶惰?愚蠢?其實都不是,而是不識好歹。不夠聰明可以用勤奮彌補,懶惰和不學無術若有貴人相助也可。不識好歹就麻煩了,本來是害你的人當做恩人,明明是幫你卻被當做敵人,這輩子還有好嗎?重點來了,股市裡這樣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資就像是在一片最熟悉的土地上週而復始的耕作,旅行卻是到處尋找不同的風景和體會不同的生活。用恆定保守原則下投資賺的錢,去不斷實現新奇的旅程,該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反了:總是用各種新奇的招數在股市碰運氣找快感,卻最終既沒賺到錢還被綁死在電腦前,那又是多麼可悲?

無知、浮躁和自負,可能是投資中最危險的三個弱點。但比這三個單項更麻煩的是複合型的危險,比如無知+自負就升級為了愚蠢,無知+浮躁就淪為了賭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賭徒”。由此可知,持續學習、戒驕戒躁、擁有自知之明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是避免成為愚蠢賭徒的必要前提。

驅動著人們去做加法(效率最優化)甚至乘法(加槓桿的效率最優化)的根本,其實是一顆貪婪而浮躁的心。當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賭自己會是天才這種小概率事件卻不明智。然而人們寧願追逐不明覺厲的美夢,也懶得去思考投資最本質的規律和最質樸的方法。

“輸得起”看起來是一種低姿態,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輸得起的,要麼是足夠年輕要麼是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源後備。在投資中這往往是個悖論,越輸得起的心態就越好,行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輸不起的就越想賭把大的儘快翻身。無法跳躍這個心理陷阱,就很難真正形成投資意識。

股民很難賺錢的原因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而不是相反。當越是關注別人賺了多少錢時,你的錢就越難賺,你越感覺自己的股票難賺錢,你的操作就真的會越來越不賺錢。就像有一種寵物叫“別人家的寵物”,也總有一種股票叫“別人家的股票”,當你看在了眼裡,也就輸在了心裡。

股市應該這樣賺錢

A股真正厲害的人,一招“蠟燭線”形態選股法,輕鬆買中爆發黑馬

1.承受虧損的心理準備。沒有人已經意識到要虧損還會入市的,沒有人預期到市場已經到頂還會勇敢買入的。同樣,也沒有人意識到股價會再創新高還會拋空的。但這樣的事情卻頻頻發生。所以,每次入市前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必須要留有迴旋的餘地,如果你害怕虧損,就不要入場。

2.及時接受虧損或盈利。股市中有一句老話,“初嘗苦果,終身受益。”此話說得很對,沒有虧損,投資就不完整。要及時獲利了結或止損出局,如果已經達到了你預定的目標,要及時出局。在大多數情況下,市場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的。

3.不要猶豫不決,該出手時就出手。等你研究好一切技術面、基本面消息時,你要緊緊盯住機會,果斷進行操作,你可以以稍高一點的價格買入或者以稍低一點的價格賣出,以免錯失良機。

4.資金管理要合理。在保證資金的安全前提下,適當控制倉位,不宜持倉過多,應保持一定的調節能力,假如你看好的或者持有的一支股票下跌,你可以適當建倉或加倉,以獲得既定的收益。

5.不要迷信各種理論,各種專家的意見。那些理論講得一套套的專家們要是真的那麼靈的話,他們早就改行自己職業炒股了,誰不想掙大錢呢。不要一味的去研究市場的規律,因為你根本就研究不出來,市場沒有亙古不變的規律,即便你快要研究出來了,市場的規律又會變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