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平顺县其实一点也不平,因为到处都是山。被誉为上党母亲河的浊漳河进入平顺境内后,切开大小山峰,在峡谷间蜿蜒曲折一路向东穿行。在距离石城镇五六公里远的拐了一个大弯,水湾的怀抱,拢住了一个景色秀丽、古韵依依的古老村庄。它就是首批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平顺县东庄村。

顺着山西省道324一路蜿蜒向东行驶,经过石城镇时,就离东庄村不远了。再向东行驶五六公里,在路南边看到了东庄村的牌子,然后一路拐下坡,七拐八绕,下得坡来,就是胡哥此行要寻访的东庄村了。

这是一片规模颇大的村庄,房屋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古民居集中在一大片平坦的土地上,南面临浊漳河,北面就是逐级抬高的新民居了,沿着山坡向着北面的卧牛山阶梯状分布。从对岸高处上看过来,蔚为壮观。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滔滔浊漳河从村前流过。

东庄村山环水绕,受山水滋养,加上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激荡,酝酿出了充满特色的地域文明,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因此有乡间农耕文明活化石的美称。

除了前面几篇文章介绍的王家大院、土蜂养殖之外,这里还有北方地区难得一见的鱼鹰捕鱼场景。鱼鹰捕鱼的场景,以前只在小学课本上见到过,说的都是南方水乡的故事,在咱们北方,使用鱼鹰捕鱼的场景还是比较罕见的。东庄村地处山水之间,可以说农耕社会“渔樵耕读”传统四行业全部具备。当然,那时候的捕鱼还是以网捕、垂钓为主。

先来看看南方的鱼鹰捕鱼。也就是鸬鹚捕鱼。这是胡哥去年在云南洱海旅游时拍的鸬鹚捕鱼表演。据介绍,那是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白族古老捕鱼技术,已被收录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鸬鹚捕鱼船出海。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仔细看鱼鹰脖子上的绳子。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表演结束,鱼鹰们列队收工回家。

上世纪60年代,鱼鹰捕鱼被引入东庄村,有三人从事专门驯养捕鱼。和南方的鱼鹰捕鱼略有不同的是,东庄村渔民驾的是双舱小船,就是两艘独体的小船并联在一起。主要捕鱼季节是秋冬春三季,产量还很可观。现在,东庄村的鱼鹰捕鱼已经成了浊漳河畔的一道独特风景。

云南洱海有鱼鹰捕鱼,太行山腹地的长治市也有,区别何在?

这是东庄村鱼鹰捕鱼的资料图。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里声。”这是明末诗人吴嘉纪在《捉鱼行》一诗中,对鱼鹰捕鱼的一段生动描写。想象一下,渔人持杆驾渔船泛舟漳河水上,两岸群山倒影晃动,粼粼波光中,游弋的鱼鹰猛地扎入水中,猛然间又叼着一条鱼儿跃上船头。动静须臾间,和谐而富有美感,诗情画意满满。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