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1948年初,毛澤東派人給李達帶信:“吾兄系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望速前來參予經營。”

信用暗語寫成,以“本公司”巧妙指代中國共產黨。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1948年毛澤東致李達的信


2018年2月23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了署名“宣言”的文章《艱苦奮鬥再創業》。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創業團隊”。


今天是七一建黨節,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創業,從來都沒有輕而易舉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創業團隊”,是如何創業的吧。

1.紅船上集結的創業團隊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隨後,武漢、長沙、濟南、廣州、東京、巴黎紛紛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陳獨秀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李大釗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秘密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13人,代表著全國各地50多名黨員出席了大會。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


因突遭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休會。後轉移到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黨的一大最終圓滿落幕,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如果把黨比作一支創業團隊,那麼,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1921年公司註冊,資本金接近於0,靠共產主義的故事拿到了蘇聯的天使輪和A輪。

歷經艱辛打敗了西方跨國公司、東洋大財團和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場上市。

經過60幾年五代CEO經營,目前市值突破11萬億美金,居全球第二。


那麼,這支創業團隊是怎麼做到的?

2.善於自主創新

那是一個救亡圖存的年代,思想可以改變世界。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了救亡圖存做了種種努力,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要救國必須尋找新的出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點燃起來。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


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齡28歲,是妥妥的革命青年創業團隊。年輕,不可看輕,他們幹事非常利落。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即著手研究具體國情,黨的二大在全國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革命很快出現嶄新局面。


但創業之路依然充滿荊棘。最初,年輕的革命者以為,只要把十月革命成功經驗照搬過來、運用於中國,就自然取得勝利。結果,照搬照抄導致了二三十年代的革命鬥爭屢受挫折。


3.瞭解國情 戰略得當

如何與強大對手展開游擊戰、運動戰,如何利用對手的弱點一步步扭轉劣勢?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最終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提出了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等正確原則,誕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毛澤東思想。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新中國成立


以這一創新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人獲得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克敵制勝法寶,事業迅速開拓,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建國大業完成後,創新之路並未止步,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各個階段的指導思想下,這隻創業團隊帶領人們走到了生機勃發的新時代。

4.堅持為人民謀幸福

從創業到不斷再創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地踐行著初心、履行著使命,孕育和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基因、精神氣質,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勇於革命、不懈奮鬥的紅色精神譜系。


從創業到不斷再創業,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向人民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也鑄就了不斷再創業的偉大精神。


建黨節|“中國最牛創業團隊”如何創業?

▲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一種矢志不渝的執著,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一種永不止步的進取,始終帶領人民闖新路、開新局;這是一種艱苦奮鬥的勇毅,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勇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這是一種求真務實的篤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知行合一,不斷為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文章綜合自人民日報、瞭望智庫、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