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颦儿, 那个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孩,带着“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弱柳扶风般从那温柔富贵乡、烟柳繁华地款款而来。

携一卷书,荷一弯锄,收落花、砌香冢、葬风流无限岁月;

衔余恨,赋诗篇,道尽寒塘孤鹤影单薄。

时而若嗔似喜,时而似蹙非凄,时而又惜时感怀,正是闲来无事可问月,愁时堪怜落花意,仕途经济不屑顾,素心明月最相知。

徐志摩诗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说不尽多少风情,道不尽几多风流。

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香菱此生唯相知

香菱是个苦命的孩子,她的命运一波三折,从乡绅明珠,遭遇拐卖到沦落为薛府侍婢,呆霸王因她打死人,吃了人命官司,花了大把银子又在金陵官府挂了个暴病身亡的号,就一路游山玩水,举家迁移去了京城。

按说,薛蟠如此中意的女人,应该是千般疼爱万般宠溺的,可是不然,薛蟠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稀罕了两三天,很快就成了摆设,不见恩宠,反见凉薄。后又娶妻夏氏,却是悍妇毒妇,是薛家的噩梦,更是香菱的黑洞。

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回顾香菱的岁月,如果有一丝温暖的回忆,那便是潇湘馆有颦儿相伴的日子。一个皇商家的侍婢,不学针线女红,不学笼络丈夫,却偏偏痴迷于诗词文章。

香菱跟在饱读诗书、世事洞明的宝钗身边,也有生活的照顾,却没有学到只言片语的诗词,也没有学到洞明世事的本领,陪伴她的,唯有不咸不淡、不挨打就是好日子的无边岁月。

来到大观园,遇见颦儿以后,她的精神世界照进了第一缕阳光。她感觉到了花香,感觉到了鸟鸣,感觉到了春光,也感觉到了惆怅。她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她拼命想要去抓住,不舍昼夜,不辨晨昏,不问寒暑,在黛玉的指导调教下,短短的时间里,诗文水平飞升。

这些无用的东西,对于薛府有何意义呢?宝钗不以为然,颦儿深以为重,香菱更是此中痴情种!

慕名而来的婢女香菱,颦儿授惑解疑,不厌其烦,不耻其陋,一点一滴地讲解,又是划重点,又是送书籍,何曾有过别人眼里的尖酸刻薄?又何曾见她高贵的冰冷呢?她不问结果,倾诚以待。

每每看到此处,不禁为颦儿潸然泪下。前世今生,谁是香菱那一抹温柔的旧梦?除了渐行渐远渐音容已模糊的父母,怕只有颦儿了吧?那浅笑嫣然的温情,平和详致的解读,如一缕春风,吹开了香菱冰封的记忆,吹开了香菱是一朵雪莲花的曾经。

香菱,那个不会反抗、不知人间冷暖的香菱,今生若有忆,唯有潇湘时。

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终是枕霞说梦人

颦儿和湘云的关系,经历过一段曲折,可以说是分分合合。

傻傻啦啦的湘云在宝姐姐的光环笼罩下,芍药花下含笑醉眠。醒来后,已是尔岁中秋。寂寥清冷,大家都在强打精神说笑,假惺惺地恭维,比戏台上的小旦还绵柔的寒暄,抵不过夜露清寒。虽是良辰却无美景,虽是中秋月圆,却是秋景寥落。

三春过后,已是各自将散。没有了芦雪庵的新奇,白海棠的故事,桃花社的风雅,甚至菊花诗的清韵,乞红梅的心情。

有的,是那贾府之中至低至凹、至深至幽里,两个红尘女儿最后的清秋!

湘云不无抱怨地说,宝姐姐整日里说姐妹们一处如何好,偏偏我来了她又去了!

湘云,你知道吗?和你殊途同归的,只有这个你曾经恼过、咬牙过、讥讽过却不曾嫉恨过你的颦儿。在这个深秋的夜里,诗心犹存、闺趣尚在看破了红尘而又坚守自己的,只有你俩了,而终将陪伴你度过这凄冷寒夜的最后温暖,也唯有此颦了。这夜的联诗,你们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奇寒高冷的名句,令人拍案叫绝,又让人心悬一线,担心会成为你们命运的谶语。

可这终于成了红楼孤女们最后的绝唱!

是夜,湘云无睡,黛玉无眠。闺阁一叙,永绝华年!

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宝玉的绝世痴情

写到这里,多少次发问,宝玉为何不爱宝钗?宝玉有可能爱上宝钗吗?

答案是没有一点可能!

他俩之间的距离,不是孙猴子的筋斗云能丈量得了的。

至于高先生如何差强人意,移花接木,续结孽缘,只能是痴人说梦。

宝玉除了想过她的膀子,还自然而然地移接到颦儿身上,对宝姐姐,剩下的,就只有各种形式的拒婚了。而一根筋的宝姐姐,在这点上,还真跟那个霸道的胞兄强抢香菱一样,仗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势在必得!明知他有一颗心给了林妹妹,没关系,姐不管你的心给了谁,爱给谁给谁,姐不需要,姐要的是你这个人。呜呼哀哉!

颦儿,她温暖了谁的岁月?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不仅仅是从小一起长大那么简单。湘云打小的时候,也寄养在贾母身边呢,而在宝玉心里,云儿只是妹妹,有亲情无私情。

第七回,辞别家人去学堂,黛玉问他,可去辞了宝姐姐,他笑而不答,他笑颦儿傻,为啥要去辞宝姐姐?除了老祖宗,老爷、太太,就是妹妹了,宝玉说到做到,并不曾违背!

颦儿问的是自己的小意思,宝玉笑的是她的小心思!

只这一问一笑,有多少款曲儿?

在宝玉逐渐长大的日子里,他也学会了留意亲朋好友家的女儿,发现竟无一人有半点及黛玉者。这句话并没有单提宝钗,却已包含了宝钗,可见宝钗在宝玉眼里,和天下万千女孩没有任何不同。

怡红快绿的宝玉,是个性情的公子,是个喜欢和鸟儿、鱼儿说话的呆子,是宝钗眼里的富贵闲人!

有凤来仪的黛玉,是个喜怒无常的小姐,是个无论怎样生气都不忘了给大燕子留窗户、教八哥背诗的情调小女人。

精致淘气的宝玉,是能将诗经背诵成“呦呦鹿鸣,荷叶浮萍”的性灵顽童;

精灵古怪的颦儿,是能打趣探春“蕉下客”为一头鹿而笑岔了气的世外仙姝;

似傻如狂的宝玉,是情悟梨香院痴极泪下的神瑛侍者;

细碎温柔的黛玉,是在宝玉酒后烦躁郁闷,贴心地为宝玉系好帽子、整理好衣衫的妹妹。

心有所属的宝玉,即便午睡的当儿,也要编出小耗子精变成林家香芋的典故来,以防妹妹积了食的细心;

情有所归的颦儿,即便雨夜清寒,悟透了旧帕子深意的时候,哭烂了眼睛还要题诗的情情!

他们是共读了《会真记》、《西厢记》等“移情杂书”追求精神统一、自由爱情的叛逆;

他们是一起葬花,一起观鱼,一起吟诗,一起言笑,一起哭闹的痴情小儿女,生活丰富多彩,故事千奇百怪,心意玲珑款曲,真真言和意顺,如胶似漆的可人儿!

个如此性情的宝玉,怎么可能喜欢表面简淡雅素、内心狂热追求富贵的宝钗?

宝钗的诗词文章,是为待选培育的。宝钗的经世之才,是为包庇哥哥、打理生意、左右周旋,处处行走而备的,她那含而不露的精明,蓄而不发的世情,怎能是宝玉所欲呢?

金钏儿的死,晴雯的去,宝玉血泪凝聚的《芙蓉女儿诔》,就不再仅仅是祭文,而是一篇言辞激烈的檄文!所以当黛玉去了的时候,也是宝玉“心死”的时候。

黛玉——是他绝世的痴情,终生的情感绝唱!

任,山中大士,怎样的帷幄运筹,奈何他冷冷的一瞥,谢绝红尘的落寞呢?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研读红楼梦30余年,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