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專欄」陳忠平:從屬於心 在京劇和攝影中孜孜以求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FM97.5更多精彩節目手機實時在線收聽,盡在網絡收音機蜻蜓FM(點擊收聽)

陳忠平

京劇&攝影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陳忠平,一位生於北京,紮根於昭通的平凡老者,64年的人生光陰裡,他先後與京劇和攝影結緣,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堅守和奮鬥孜孜以求,成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聽:陳忠平現場清唱片段一

"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也靠她。裡裡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片段二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啊、、、、、、”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1954年生於北京的陳忠平,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婆觀看戲劇演出,在京劇氛圍濃郁的京城接受了戲劇的薰陶。12歲又拜師學武,奠定了京劇表演的基礎。1970年,年僅15歲、剛讀到初中一年級的陳忠平隨鎮雄籍的父親回到鎮雄生活。也就在當年,昭通地區搞文藝匯演,鎮雄縣文工隊編排《紅燈記》參演,經人推薦,陳忠平擔任了李玉和的扮演任務。沒有京劇演出經歷的他,經過對電影《紅燈記》的反覆觀摩學習,通過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個人的艱苦訓練,最終,如願登上舞臺獻上了他人生的第一場京劇演出: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紅燈記》劇照

“清唱嘛,我一上臺之後,張口就唱了,我把調門起高了,唱了兩句就唱不下去了,很尷尬。之後呢就聽到一段板胡(演奏),他來救場了,我接著就唱,就把這一段完整的唱完。”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在這次不太圓滿的演出後,陳忠平便走上了京劇表演的道路一發不可收拾。1970年12月,昭通地區組建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已經小有名氣的陳忠平憑藉自己的實力,順利考進了宣傳隊:

“昭通文化氛圍是很濃的,而且底蘊是很濃的。特別是在京劇方面,那個時候昭通地區的京劇團也是非常強的。我們到了宣傳隊以後,有京劇老師專門教我們,在唱功方面、武功方面,是很嚴格的、很系統的教我們。那些老師都是些科班出身的老師,所以他的一招一式、一點一滴,是比較紮實的。”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進入專業團隊的陳忠平如魚得水,為了把自己的京劇唱演基本功打牢,能夠更好地擔起本分職責,在老師教導之餘,陳忠平常常廢寢忘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老師教的歸教的,私底下你要自己去琢磨、去練,睡覺都還在想著這一齣戲,這一句臺詞是怎麼說的,這個眼神,你在臺上咋個走路。拿著刀槍靶子打,耍劍耍槍耍刀很溜刷,那個就是汗水滴出來的。”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京劇表演尤為突出。陳忠平扮演的文武老生,要能打、能翻、能舞、能唱,不僅在舞臺下要苦練,就連在舞臺上也得經受考驗。但他硬是憑著自己的不斷努力,成功完成了從業餘到專業的過渡,並挑起了重擔:

“如果紮起靠旗,多熱的天氣,上臺演出,裡面還有個小棉襖,水紗裹在頭上,那個汗水滴得滴滴答答。如果是你不練的話,一般人說是給你裹一下,一小哈你就頭暈眼花。”

在唱了16年的京劇後,1986年,陳忠平從京劇團調到歌舞劇團,憑著自己練習京劇時打下的堅實基礎,做起了主持人,演起了相聲、小品、話劇,唱起了花燈,跳起了舞蹈,劇團哪裡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裡。1992年,陳忠平調到昭通菸廠文體宣教部,仍舊從事文藝工作。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和鍛鍊,1995年,他順利通過綜合考評,成為了國家三級演員。但無論工作怎麼變動,陳忠平一直堅持傳承弘揚京劇文化,從不放棄。儘管已經不上舞臺表演,但只要有京劇愛好者請教,他都會傾囊相授:

“京劇它是屬於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不能丟,特別是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是,演好革命戲,做好革命人。在京劇裡面,三孃教子、岳母刺字這些,都是屬於人文情懷、愛國情懷、有擔當的東西,所以我要傳承,要弘揚。我能夠走上這一條道路,雖然是很偶然,但是我無怨無悔!”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現在,無論走到哪裡,陳忠平都習慣性地隨身攜帶一個小蜜蜂,興之所至時,打開小蜜蜂,隨著明快的伴奏,漂亮精彩的唱段開口便來。伴隨他走過48年光陰的京劇已經如影隨形,深入骨髓。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認識陳忠平的人都知道,他一生有兩大愛好,一個是京劇,另外一個是攝影。他因為京劇而愛上攝影,然後又隨心而發,為攝影痴狂,並且在攝影上取得了較高的造詣。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1981年,當時還在京劇團唱京劇,月薪只有49塊多的陳忠平,因為一個為演出留點紀念的念頭,毅然花費169元買下了他人生第一臺相機,從此他便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發不可收拾:

“看著雜誌上發一些舞臺的表演,圖片那麼漂亮,我在舞臺上演出,我就想著買一個相機記錄一下嘛,把自己在舞臺上或者別人在舞臺上的拍一拍,留做個紀念;而且我走到的地點做個留影帶回來,很好嘛,以後打開,回憶滿滿。”

剛買相機的時候,對用光、構圖等專業知識一竅不通,陳忠平就買書來學,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儘管大多數時候是給別人拍照,自己不僅要出膠捲費用,還要出沖洗費用,但他仍然樂此不疲:

“當你想做一件事,你應該去把它做好!”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隨著經驗的累積,陳忠平拍攝的題材也逐漸豐富起來。從最初的拍紀念照,慢慢地拓展到了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城鎮變遷等等,同時,他所用的相機也與時俱進,由原來的膠片機換成了數碼機。到現在,陳忠平已經換了12臺相機,拍攝的照片超過10萬張。其中他拍攝的組照《金沙江溜索》,因較高的文化藝術研究價值和創作水平,被雲南省博物館收藏;另有多幅作品入選中國攝影藝術年鑑,國際及國家級、省級、市區級的獎項更是收羅了不少: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金沙江溜索》

“好東西是給有準備的人留著的,你沒得準備你怎麼能拍得出好的東西來?比方說我的烏蒙磅礴獲得了全國的特等獎,那些作品是守出來的,是等出來的,三年磨一劍磨出來的。2006年到那個地方就感覺到那個地方是很好的地方,就有想法了,沒有拍那麼好;2007年又上山去看,時機不好,天氣不給力;2008年才把它拍到,而且是真是就像毛主席的詩詞說的烏蒙磅礴。”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烏蒙磅礴》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牧歸》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雞公山峽谷佛光》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喂黑頸鶴》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雲興街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西陡街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昭陽夜景

在陳忠平家的客廳裡,掛著不少他的作品,這些作品或體現的是昭通的壯山秀水,或體現的是昭通的人文風情,或體現的是昭通的城鎮變遷。而在這些唯美的照片背後,是他肩扛腳架、背挎相機、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的身影和起早貪黑、頂風冒雨、爬冰臥雪的等待: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你對昭通這一塊熱愛了、瞭解了,你就要去深入昭通,去做昭通的事情。我就盯住昭通,雖然我是個外地人,但是昭通陪伴我走過了48年的路程,我是比較瞭解他的,我更需要去為昭通這個美麗的地方、這個美麗的家鄉做一點事情。”

所獲榮譽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最近,已經64歲的陳忠平又購買了一個航拍器,並且專門請人教授操作方法。他說,這是為了彌補他的一個遺憾: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我在整個昭通,我地面上的有了,天空上缺少了這一項,我很遺憾,我覺得應該把它補充進去。所以我又買了一個無人機,我學嘛,我簡單的學了把它能夠飛,天氣好我就飛,天氣不好我就不飛;可以飛的地方飛,不可以飛的地方不飛,遵守規則就行了嘛,我就把我的照片更加充實,我人也就更加充實。”

部分圖片由陳忠平本人提供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編 輯:娜 娜

編 審:李 耘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一一記得點

「百姓故事專欄」陳忠平:從屬於心 在京劇和攝影中孜孜以求

喲一一





以下方式可以收聽到我:

「百姓故事专栏」陈忠平:从属于心 在京剧和摄影中孜孜以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