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42年空襲東京爲什麼用B25?

科技探索隊長

不使用艦載機主要是因為海軍航母的艦載機普遍航程不足、載彈量少,根本不足以完成轟炸日本這個任務。而之所以會讓B25來完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海軍艦載機由於要考慮體積等問題,所以體積較小,所以航程有限,這就需要航母更加靠近日本本土,極大的增加了作戰風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飛機轟炸完無處可回,航母不可能在靠近日本的危險海域停留過久,而其航程又不夠前往中國等地。同時這些戰機的載彈量少,沒法給日本造成足夠的打擊。

當時的二戰美軍航母不是現在的尼米茲那樣的巨無霸,飛行甲板是很小的,因此能夠起飛的飛機不能太大。所以體型相對適中的B25被看中了,其體積相對來說可以在航母上起飛,而且航程大,轟炸完之後可以前往中國等盟軍控制區。同時其載彈量要比海軍飛機大,能給日本造成更大的衝擊。

不過此次轟炸更多的是象徵意義,畢竟此次轟炸只有16架轟炸機,僅能摧毀一些工廠等。但是極大的提升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同盟國的士氣,同時日軍大本營的作戰戰略也因為這次轟炸有了改變,才有了後面的中途島海戰。


僱傭兵

我是軍林縱橫!

這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一是艦載機(或者轟炸機)的航程;二是艦載機載彈量能造成的破壞力。兩者都滿足條件才會派赴這一最艱鉅的任務。

要知道,即使是當時美軍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F4U“海盜”戰鬥機,固然具有加速性能好,火力強大,爬升快,堅固耐用,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且是美國第一種速度超過640千米/時的戰鬥機)等特點。但是,空重:4175.3kg,最大起飛重量:6654.2kg,最大飛行距離:2510.5km的基本參數,能夠滿足遠赴東京的轟炸任務嗎?去了能回得來嗎?

其實,一般轟炸機當時也很難勝任這一任務。即使是B25也只是勉為其難地完成任務:因為該機空重8,836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876千克,最大航程2,173千米。大量減少載彈量才能飛赴東京。

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曾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

1942年4月1日,飛機及機組人員登上航空母艦。次日由加利福尼亞出發。但是4月18日在距離日本約1300公里海域處,被日本巡邏艇發現,航空母艦不能繼續前行,提前起飛。8時18分,杜立特第一個起飛併成功,剩下15架B-25也在9時21分前陸續成功起飛。12時30分飛臨日本上空並投擲炸彈,之後飛向中國……

但攻擊主要是象徵意義,航程太遠,B-25攜彈有限,沒有造成多大損失。所以嚴格意義說,執行飛赴任務的B25是從航母上起飛,也具有艦載機的特性。

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

真正發揮大效用是在美國成功製造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後。B-29轟炸機的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里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數十年後,中國研發出的轟量最大載重量也不過如此)當時日本的戰鬥機很少能達到此高度,即使達到也追不上它們的速度。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噩耗由此啟動!

1945年3月9日至10日,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受傷轟炸機和其餘轟炸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柯蒂斯·李梅少將

這次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比二次大戰中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更多的傷亡。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

火攻東京後不到30小時,317架B-29轟炸機又夜襲名古屋,使該市的飛機制造中心化成一團火焰。

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轟炸,使用了1700噸燃燒彈,約20.7平方千米的市區在3小時內焚燬。

16日,美軍又轟炸神戶,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毀。

……

B一29轟炸機機群


軍林縱橫

一、距離!距離!距離!

空襲東京唯一的困難是距離太遠,從美軍中途島基地到東京有3540公里之遠,從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到東京距離更遠,都超過了當時美國陸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除非採取自殺性單程飛行,否則,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是自殺飛行是絕對不可取的,經反覆研究,美國海軍最後決定,用陸軍飛機從一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去空襲東京。

二、確定飛機,選好母艦

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更小,就更不可能了。陸軍飛機必須能夠從航母上起飛才行,同時作戰半徑又要足夠大,經過各種權衡,最後,擔任空襲東京任務的飛機確定為B25米切爾轟炸機。B25是一種非常好的中程轟炸機,動力是賴特旋風式雙聯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續航力2050公里,最大速度為443公里每小時,最大載彈量1500公斤,B25轟炸機戰鬥轟炸機全重15.2噸,是當時最重的艦載戰鬥機的兩倍,這麼重的飛機,航母飛行甲板能否承受?能否從只有152米長的起飛甲板上起飛?

為此,美軍做了很多試驗,結果證明:B25轟炸機勉強可以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為了確保安全,最後,美軍又對B25轟炸機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改裝,拆除了一切可以拆除的設備,減輕了將近300公斤的重量,使飛機的戰鬥載荷只有14噸。

有了飛機,還缺航母,最後被選中承擔這一任務的航空母艦是1941年10月20號才服役的新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他是約克城級的第三艘剪,標準排水量19900噸,航速33節,可載飛機90架。


航母那些事兒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偷襲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1942年4月,16架來自陸軍航空隊的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從美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陸續起飛,轟炸了東京、橫濱、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等地的軍事目標。

此舉主要用於鼓舞民心,提升美軍士氣,空襲對日本本土造成怎樣的破壞並不重要。為了確保奇襲成功,美國方面對這項計劃進行了最嚴格的保密,甚至對行動最重要的盟友中國都不知道美國的飛機將從什麼位置飛來。雖然美國當時擁有B17、B24遠程轟炸機,但沒有與日本本土距離合適的基地以供起降,中國國民黨統治區當時也沒有可供重型轟炸機起降的機場;同時,這兩款轟炸機均是四發重型轟炸機,機體龐大,高空飛行容易被日軍警戒雷達提前發現,

達不到奇襲的效果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美軍艦載機除去魚雷機,主要艦載飛機的型號是F4F戰鬥機和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根據美軍情報,日本本土的警戒範圍為800公里(事實是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啟用了新的防衛措施,使用偽裝的漁船、小艦艇把警戒範圍擴大到距離日本本土1300公里,美軍航母確實在距離日本本土一千多公里外被日本警戒艇發現),這兩款飛機雖然能在航母上起降,但載彈量低,作戰半徑也小,不能完成突襲日本的任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6b000079f182ba772b\

浪里爾

在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時來說的話,作為當時海上權力的象徵,也是海上力量的象徵,戰列艦4沉4重傷,而日本方面又迅速的多去了東太平洋的一系列島嶼島礁。這就使得當時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方面的海軍力量是不成正比的。

當時按照羅斯福總統的意思就是當時的美國,要不惜一切代價,轟炸日本東京,已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但是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雖然說當時日本方面把重心放在了東南亞,但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卻十分清楚美國人是什麼樣的脾氣。所以他召集了當時能夠召集的所有船隻在日本,距離日本本島大概800km左右設置警戒船。而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上所有的艦載機的航程,都不可能達到這一個距離,意思就是就算美國人想發動神風特攻他的航程也不可能支撐到他的艦載機能夠飛到日本東京上空。所以在這個時候,另一個計劃也是有美國的某一個參謀長提出的一個意見,就是通過航空母艦運載路基的轟炸機。是他轟炸日本東京並且轟炸完東京之後即刻返航至中國大陸進行降落。這件事情一提出來。當時的美國方面就幾乎把目光都投向了一個人,那就是杜立特。

當然,杜立特為了這次行動也是準備了很多,從艦載機的瘦身到人員的選拔方面都是做了特別多的準備。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時用的是b25呢,首先b25這款轟炸機,它的航程足夠。其次就是b25這款轟炸機雖然說他的航程很遠,而且是陸基戰鬥飛機,但是。他的整個的那個大小尺寸是可以,剛剛好塞到航空母艦的甲板上呢,你要換成B29試試,我保證他連甲板都上不了。再者,整個b25可以攜帶足夠多的炸彈能夠讓日本天皇聽到這一次爆炸的聲音。能夠讓世界聽到這一場爆炸。其實在這之前,最先轟炸日本本土的,是中國空軍,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空軍基地一直遭受日本的打擊,再加上當時國內一片的糾結呀之類的聲音出現,使得當時轟炸日本的時候用的是發傳單,日本人就是不疼不癢。


漩渦鳴人yy

簡單的說,美國在1942年空襲東京唯一能勝任的就只有B-25飛機了。別的無論是陸軍的重型轟炸機還是海軍的艦載轟炸機都無法在技術上滿足完成這個任務要求。

首先,我們看陸軍的轟炸機,即使是美國當時最重型的轟炸機,也無法做到從離日本最近得中途島基地起飛到達日本東京上空完成轟炸任務後再返回,航程太遠了,來回近7000公里,所以從空軍基地出發前往轟炸日本東京得方案無疑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想解決航程遠的問題,只能是動用航空母艦了,理論上,只要航母開到足以能滿足艦載轟炸機的作戰範圍內即可完成該任務然後返回航空母艦。可是如此航空母艦不可避免的將進入日本陸軍航空兵以及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內,而對於美國當時為數不多的航母來說,冒著被擊沉得危險執行一個只是政治大於軍事的任務,無疑是不值得也是不明智的。事實上,在美國轟炸機部隊被日軍發現時,日軍的航空兵部隊便立刻起飛出發,前往可能海域搜索美國航母去了。

所以,最終的可行方案便是,必須由航母執行此次任務,方可解決航程問題,而必須也要保證航母的安全,使之在日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外,並且絕不可以在日本附近海域作長時間逗留。在這些苛刻的條件下,只有一種方案,即轟炸機從美國航母上起飛,執行完任務後飛往中國的空軍基地,航母在起飛完所有飛機後立刻撤退,以防止遭到日軍襲擊。

即便如此,美國的艦載轟炸機還是無法滿足其航程的需要,而滿足航程要求的陸軍轟炸機又因為太重,無法在航母上起飛,最後實在無法,才選用了陸軍得B-25中型轟炸機,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基本滿足要求的飛機,但仍需做大量的改裝後方可執行任務。


所以在當時得情況下,美國別無選擇,只有B-25中型轟炸機可以滿足此次行動苛刻的條件!


小小狼王

為什麼用b25?因為沒得選!首先艦載機是不可能的,以艦載機的載彈量過去幹嘛,給日本撓癢癢?艦載機畢竟是個戰鬥機當時美國海航的F4U艦載機最多隻能掛兩顆1000磅炸彈且航程不夠遠,那時候也沒有艦載轟炸機。

轟炸日本本土的難度在於距離過遠沒有任何一款轟炸機能做到從離日本最近的中途島起飛再飛回來,那麼只能選擇從航母起飛轟炸結束後飛往中國著陸,美軍在地面模擬多次發現只有b25中型轟炸機能夠做到勉強在航母起飛,為了確保安全美軍還對b25做了最大限度的減重改裝。

最後行動開始航母駛入的日本佔領區還沒有到達起飛地點時候被日軍巡邏艇發現不得不讓轟炸機提前起飛,為了能飛到中國又把轟炸機上所有的自衛機槍全部拆除換上了掃把嚇唬對面戰鬥機,所有機組成員必須撒尿減重。就是這樣最後還是有很多轟炸機沒有飛到中國,有一些在日戰區迫降。蔣介石為此發佈一個命令要求中國軍民搶回這些英雄飛行員。




兔子也是有脾氣的

不光艦載機,在當時美國裝備的全部飛機裡,能執行這個任務:

首先得是能從航母上的短跑道起飛!至少也得是差不多能強行起飛!中途島、阿留申群島都太遠了,往返航程不可能,當時降落蘇聯更不可能。即使最後降落中國都是非常勉強的一場賭博(當然了,最後賭贏了),這一點就刷掉一大部分飛機(艦載機除外)。

其次就是航程,艦載機航程太短,會對寶貴的航母造成嚴重的威脅。日本人在珍珠港沒想幹而沒幹成的事情,你總不能自己送上門去吧?所以艦載機就被pass掉了。

最後是載彈量,這個倒不是決定性因素,為什麼這麼說呢?這種轟炸更多的追求的是國際政治影響和對外宣傳,是對己方士氣的一種鼓舞和對敵方士氣的打擊。指望這類的轟炸就能毀掉重要戰略目標是不現實的。實戰結果也確實是這個樣子,日本軍工產業幾乎沒有受到什麼特別的影響。但對美方士氣鼓舞確實巨大的——我們已經在日本本土轟炸了!所以只要能爆炸,載到量相對來說,不是最重要的。當然了,越多越好唄,所以最後用了B25


星空33416719


蹉跎歲月124962922

B25轟炸機作戰距離長,最主要投送的高度,艦載機沒有高空能力,也就是說,原子彈下去自己也跑不了,還有,日本還有防空能力,,對吧,用艦載機還沒到目標,被打下來了,咋弄,B25是高空飛機,日本那時沒有能力對付高空飛行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