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說起古代的皇帝,很多人都羨慕不已,因為四海之濱,莫非皇土,皇帝想要幹什麼那就是一句話的事,另外皇帝后宮美女成群,坐享齊人之福。然而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因為坐在權力之巔,覬覦皇位者有很多人,搞不好被推翻,過的甚至還不如一個庶民快樂。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就拿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來說,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死的早,爺爺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他。這一年他才21歲,雖然21歲的在古代已經是一個可以掌控局勢,不會受人擺佈的成年人,但朱允炆的皇位卻並不牢固。朱元璋雖然臨死前除掉了所有對皇權有威脅的大臣,但為了社稷的安定,朱元璋又把自己的各個兒子放置在明帝國的邊疆,讓他們掌握兵權,這對於朱允炆來說無疑於除掉了餓狼,又引進了猛虎。這些掌權的叔父們對皇位虎視眈眈,甚至依仗身份和勢力,飛揚跋扈,耀武揚威,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朱允炆登基後,坐不住了,為了把屁股下的座椅坐穩,他採取大臣的意見,開始了削藩。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實施,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多都被逼死或者罷掉權力,但到燕王朱棣這一環,事情發生了逆轉,朱棣不願意束手待斃,就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起了反叛,最終朱允炆只當了四年的皇帝就被推翻,從此後隱姓埋名,膽戰心驚的終老在民間。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在燕王軍和京師平叛部隊發生激戰時,朱允炆的手下也誕生了一批忠於職守,為國盡忠的著名將領,這裡要說到的就是鐵鉉。鐵鉉是山東布政使,在朱棣率大軍擊敗李景隆的王師時,鐵鉉臨危不懼,召集敗亡的士兵,安撫百姓,在危機關頭奔走呼號,又組建了一支像樣的部隊,並進入濟南城和名將盛庸一起堅守城池。

就是這樣一支由敗軍組成的弱旅,朱棣的邊疆野戰部隊居然三個月沒有攻克。強攻不成,朱棣便使用計謀,打算掘開黃河之水倒灌濟南城。鐵鉉聽後,便將計就計,裝成很害怕的樣子,請求投降,暗中讓士兵在城門裝上千斤閘,等到朱棣進城受降時砸死朱棣。結果朱棣福大命大,千斤閘將他的戰馬砸的腦漿迸裂,朱棣卻沒有傷到一根頭髮。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朱棣回到軍營後,驚魂甫定,惱羞成怒,就遣軍士拉來後方的大炮,轟炸濟南城。明初的大炮經過多次改良,威力巨大,是攻城的不二利器。在大炮的持續打擊下,濟南城牆多處塌陷,而困守在城內的士兵只能堅守,又不能出城野戰,眼看城門即將被打破,危難關頭,鐵鉉急中生智,他讓人趕緊畫下朱元璋的畫像,掛在城牆上。當朱元璋的畫像佈滿四周城牆時,朱棣的大炮都啞了。炮轟太祖的畫像,那可是對皇帝不敬,要誅滅九族的,就是朱棣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毀壞老爹的畫像。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常言道:將在於謀而不在勇,濟南這座頑強的小城愣是在鐵鉉的掌管下足足抵擋了朱棣大軍兩年之久,朱棣打又打不下,繞又繞不過,差點讓他功敗垂成,鐵鉉也被泉城的老百姓稱之為“城神”。建文帝四年,朱棣探知明都防禦空虛,就避開濟南,擊破東阿,沛縣,徐州,進行了一個戰略大迂迴,最終攻下了南京。

城池將要被攻破,將軍急中生智:快把皇帝畫像掛出來,敵人被嚇退

朱棣稱帝后,驅兵北上,復攻濟南,鐵鉉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擒,但他鐵骨錚錚,誓死不降,被朱棣凌遲處死,他的兒子被髮配充軍,妻子和女兒淪為樂戶。一個為明朝忠心不二的名臣,卻為了皇權內部的爭鬥,落得家破人亡。如今在山東各地,有著許多的“鐵公祠”,都是為了祭拜鐵鉉,濟南人民更是對他尊敬萬分,稱他為城隍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