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衆吐槽,卻讓李易峯闖進了好萊塢

李易峰、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動物世界》上映4天,票房超過2.6億,持續拿到單日票房冠軍,不但好萊塢大片《侏羅紀世界2》和《超人總動員2》排在其後,甚至秒殺了史泰龍和黃曉明主演的《金蟬脫殼2》,按照目前口碑和走勢,電影最終票房有望突破5億元。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但即便是這樣的成績,也讓人為電影捏了一把汗,票房5億,片方分賬37%大概不到2億,夠電影的製作費嗎?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電影有很多特效、打怪的鏡頭,影片中李易峰化身小丑,在地鐵車廂內手刃妖怪的戲份有兩三場,在賭桌上對手化身打怪的戲份也有一場,另外,郵輪、以及其他特效鏡頭也不少,這些畫面加起來,再加上3D製作,讓《動物世界》稱得上是電影重工業下的產物了,出品方將特效和3D交給了多家特效公司完成,其中李易峰小丑的形象由維塔工作室塑造,每次化妝都要超過2個小時,全片共有超過3000名工作人員。這樣算來,2億的票房回收,很可能會虧本。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實際上縱觀全片,其實打怪的特效強化了人物塑造,但並不影響故事主線,而出品方這種強加特效的操作,也引來了不少觀眾的吐槽。

影迷吐槽比較普遍的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量慢鏡的運用,和漫畫質感的調色,讓電影突出了主角鄭開司“中二”的氣質,平心而論,因為這個原因吐槽電影有點不太公平,畢竟可以不喜歡中二人物,但吐槽電影為了加強這個人物而設計的畫面則對主創很不公平,當然,這種風格確實讓部分觀眾不太容易接受。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另一方面集中在特效上,故事的主線其實很簡單,被逼上絕路的鄭開司,簽了幕後莊家安德森的合約,被送上郵輪,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比拼,最終贏得比賽,安全下船。其實最緊張、刺激的部分就是船上的戲份,至於其他,包括他小丑的造型、打怪中特效的鋪排,以及和周冬雨的感情戲其實都不是必要的。而加入了這些,電影延長至130多分鐘,前面上船之前,半個小時的鋪墊確實顯得冗長,而鄭開司大腦裡的幾段幻想,也會讓觀眾產生疑問,這真的是必要的嗎?如果把這些去掉,會不會效果更好,也更省錢?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單純從故事本身來說,確實沒有必要,或者用單純的漫畫形式稍微展現一下即可,畢竟只是強化人物形象,告訴觀眾鄭開司有這種“病”而已,這樣也不會顯得突兀,將電影落點主要放在郵輪上燒腦的部分,電影效果會更好。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但從電影的商業性上來看,這個操作則非常必要。其實現在電影圈的投資老闆們,最怕的三個字就是“文藝片”,這三個字意味著影院不會給場次、也不會有票房表現,試想一下,如果《動物世界》去掉打怪的戲份,將重心完全放在郵輪的牌桌上,那麼要怎樣定義這部電影的類型?最可能出現的標籤是文藝、懸疑、劇情吧!那麼就算有李易峰又能怎樣,去年稱得上IP改編的《心理罪》也才勉強過3億票房,而《動物世界》的原著是漫畫《賭博默示錄》,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加上“動物世界”這個不算吸引人的片名,票房很難達到理想成績。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動物世界》這個操作被國內觀眾吐槽,卻讓李易峰闖進了好萊塢

同時,一流的特效,以及多國演員參演,也讓《動物世界》顯得很“國際化”,電影在6月29日登陸北美部分院線,讓李易峰挺進好萊塢,海報還登上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四塊大屏滾動播放,電影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而《動物世界》這種特效加碼的操作和創作思維,其實也給國產電影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文藝片的標籤不可怕,怕的是導演固化在文藝片的思維裡完成創作,自己都對電影沒信心,又怎麼能讓影院和觀眾有信心呢?踏實的完成出色的劇本、寫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特效成為助推,給電影貼上商業的屬性,兩個看似不可兼容的元素是可以共存的,也會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