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央媽放水註定房價會下跌

央媽又雙叒放水了,但,這次房價不會漲。

為什麼敢這麼下判斷,歷史不是一而再地證明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倔強,不久前,多頭司令任志強透露的數據還是一個“漲”字。

這麼在一片“漲”聲中,世通君卻看“跌”呢,主要是最近高層透露出來的信息和央媽的動作實在讓人不敢看“漲”。

這次,央媽放水注定房價會下跌

1、十年來房價為啥會漲?


漲,我們要理出一個上漲的原因,跌也一樣,背後都是有一套的演變過程的。

我們不妨從這一輪全球上漲的起點開始:08年金融危機。

十年前,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各國央媽聚在一起只做了一件事:放水。

那一年,我們的央媽也及時提出“四萬億”的口號,放水了嗎?沒有!?當年,中央一年的財政預算就是2萬億左右,如果說打著兩萬億的口號,恐怕叫不響,於是,就打出了“四萬億”的口號。

說白了,最多算是寅吃卯糧。

十年來中國至少幹了一件舉世工程:高鐵。十年來中國的高鐵總里程數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鐵公雞變成真公基!

事情幹得漂亮,問題來了:如何止步?十年了,不能沒完沒了的修路蓋房子吧!美國幾年前已經開始退出QE縮表了,歐洲也退出了,中國呢?

中國是沒有印錢,但是,修鐵路要錢,城鎮化要錢,都知道鐵公雞是用來救市的,不是用來賺錢的。這花出去的錢,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就是放水。

這隻能說明水多了,房價會漲,但無法解釋房價會瘋漲!

這就不能不說美國人的聰明。而我們現在或者說將來的某一個時間我們也許也會走上老美救市之路。

2、放出去的水該收了


金融危機的起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兩房的有毒債券,當危機爆發時,美聯儲實際上是印錢把所有有毒資產買下來。

在美國銀行體系中,債券是可以抵押變成錢的,並且套現的錢還可以再買債券、再套現,如此循環操作。

一旦被抵押的資產是有問題的,那麼,影響面不單是債券本身,而一連串抵押債券和資金上,最終影響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美聯儲的救市,就是把所有有毒資產上的金融資產全買下來,這樣銀行才可以接著放貸。

於是,歐美銀行狂印鈔票,但,這些錢並沒有如預期進入實體。

錢多了,咋辦?炒房、炒股、炒產業高科技,包括VC、風投...

最終,全球房價不是上漲,而是飆升。特別是中國,房地產的漲幅比股票市場還瘋狂,國人那是在炒房,是在變相“炒股”!

而十年過去了,現在是“收水”的時刻,從美國先開始,全球都在收攏資金,現在,炒房的邏輯變了!

這次,央媽放水注定房價會下跌

在中國,不僅要“收水”,而且還有"去產能”。

中國救市的方法是大量投入鐵公基,由此,相關的鋼鐵、水泥等企業產能都要跟上的,同時地方政府還要利用各種方式“籌錢”搞建設。

產能搞上去了容易,壓縮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特別都還是國企,背後都有地方政府支持,這就埋下了兩個“雷”:

●1、低效的、不環保的國企活了,現在要須想辦法讓他們“死掉”;

●2、地方政府借的債,要還!

剛剛央行的放水,包括之前的一系列舉措就是排掉上面的“雷”。

3、救企業好難


中國是2016年提出“去槓桿、去庫存”,針對房地產市場,就一個字“限”。到今天執行如何?

不久前,前中財辦高管個人名義發表了盛世危言:

“也許未來某個時候,就會有一兩家中小型的銀行發生擠提、倒閉這可能性是很大的”。

他們都是中央派下去摸底的人,放出這種危言,必定是發現很糟糕的情況。

接下來,央行放水7000億,超過前兩次的4500億和4000億。主要就是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得不到貸款是老問題,“債轉股”才是重點。

也就是,那些欠債企業還不上,就變成股權,之前,央行還推出MLB,也就是你有抵押品我也貸款給你,顯然,企業已經無有價值的抵押物了,,那麼就放水讓企業或銀行把這些資產全部吃掉。

如果還吃不掉呢?接下來也許就是央行出錢免債。而最直接地說法,是6月23日來自重慶的黃同學的建議:“核銷破產”:

如果現在130萬億企業債務中有5%是必須破產關閉的企業造成的,那就該有6萬多億的壞賬核銷。這對企業來說是破產關閉,對銀行來說是壞賬核銷,宏觀上說是債務減免。

這次,央媽放水注定房價會下跌

上面也許已經準備好:部分國企破產,央行直接從銀行中劃掉爛賬。

十年後,我們的國企又深陷金融危機,唯一不同的是,上次,我們是幫美國人,這次,美國反過來要踩死我們!

4、貿易戰=逼死你


地球人都在美國打貿易戰不道德。

但,學術界都知道2025年就是中國GDP等指標全面超過美國的時候。所以,今年貿易戰主攻就是中國製造2025。而此時,是打擊中國最好的時間。

手法和當年對付日本是一致的。

在1960-1992年,美日爆發了6次貿易戰。反正就是美國找各種理由和藉口限制日本對美國出口,甚至限制出口商品價格,同時,擴大美國對日出口。最後,讓日本簽下“廣場協議”。之後,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從此,日本無力挑戰老大的地位為止。

但,大家容易忽視的是兩點:

1、日本提出了“雁形戰略”,也就是將產能轉移到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也就是日本的財富其實是在擴展的,不是在國內而是國外。

2、日本的高科技別限制住了,日本專利雖多,但沒法挑戰美國。

可以看出,美國同時在這兩方面對華出手:限制出口和打擊高科技企業。

高科技企業的突圍,沒有近路可走,只能加大研發,同時,時不時地忍受美國的刁難。

那麼,其他製造業呢?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走出去,把產業轉移窮國。參考《“狠的怕橫的”這才是新一輪全球化競爭的本質!》

5、你的“小確幸”不在國內,在國外


為什麼國內房價不會漲呢?

其他媒體都抱有這樣的幻想:央行放了水,這水會不會變相流入房地產市場?如果會,那麼房價不就漲了嗎?

如上面兩位高管所說,允許銀行破產、國企倒閉。那放出去的水夠不夠填這些坑才是關鍵。如果填坑的水都被拿來炒房,萬一查到了,後果恐怕很嚴重。

現在房價上漲的地區是要被約談的。誰敢炒?

回到房價的本質,房產的價值跟經濟是緊密聯繫的,如果實體經濟如此危機,政府會允許房價上漲,讓實體經濟繼續失血了嗎?

從數據上看,今年房企是真沒錢。國內融不到錢,有些還借國外的錢。想想現在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加息,能不能還上錢都是問題。

而房地產的大佬如恆大卻在和假藥停去開發電動車了,未來,房地產還有空間,鬼信!

這次,央媽放水注定房價會下跌

最近一些列的高官的表態和央行的動作,足以說明現在企業生存的壓力,哪還有閒錢來拉抬房價,能維持不動就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房價上漲已經沒有了支撐,如果房價漲了必將招致更多的限制和打壓,而房價下跌的可能性會更大。

如果加上美國的貿易戰,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而且,很多經濟學家的基本判斷是這場貿易戰會變成持久戰,內憂外困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學習日本,把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地區,甚至消費國。

而如此,就下一個房地產熱點一定不是國內或歐美。而是那些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窮國,最好還有人口紅利的地區,這有這樣既能實現出口歐美不受限,同時,滿足當地消費市場。

這樣的地區只有是東南亞。

世通海外總結


現在的房地產企業有幾個還在老老實實地幹蓋房子的事情, 不是收縮了戰線,就是發展副業,業內都用行動說話了,指望放水拉抬房價是不現實的。

東南亞經濟卻迎來歷史機遇,這裡有中國資本輸出、產業轉移和政策支持,又有東盟人口紅利和經濟發展需求,關鍵是,沒有歐美國家的制裁。未來東南亞一定迎來發展第二春。

現在東南亞都非常歡迎各國的投資,特別是中國的投資,由此,也帶旺了這裡的房地產投資,東南亞才是下一輪房地產投資的熱點。

如果錯過國內房地產牛市的,一定不能錯過東南亞房產。否則,你又錯過了下一個房地產“黃金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