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機率上漲?

6月國內玉米市場如同溫水煮青蛙,價格行情基本維持穩中小幅調整走勢,圍繞拍賣價格成本線窄幅波動。儘管6月拍賣糧源主體轉為2015年產玉米,拍賣底價上移並未給市場帶來較強支撐;反而因需求端低迷、前期成交玉米集中出庫,導致市場偏弱運行。當然,華北小麥上市高峰以及進口穀物持續到港,同樣對國內玉米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進入7月之後,市場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臨儲玉米成交及出庫情況、運輸成本增加情況、用糧企業需求情況、新糧生長情況以及中美貿易戰導致進口關稅增加情況。行情寶預計,6月玉米市場築底基本完成,7月看漲預期較為強烈,價格活在中上旬開啟反彈模式。

一、全國均價窄幅震盪探底 華北階段性反彈

6月國內玉米價格整體走勢呈現窄幅震盪探底走勢。智農通APP行情寶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國內玉米平均價格約為1853元/噸,較上月同期下滑19元/噸,月末出現小幅翹尾行情。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東北玉米市場基本維持穩定,供應糧源主要集中在臨儲拍賣玉米上,當地用糧企業參拍及採購情緒均較為謹慎,基本消耗前期庫存或隨用隨買為主,市場價格整體圍繞拍賣價格波動運行。新季玉米種植天氣炒作轉淡,但市場對秋收之後整體種植面積下滑、產量減少的預期增強。

前期成交的糧源面臨集中出庫狀態,北方港口拍賣陳糧到港數量增加,但南北港口利潤依然倒掛。南方港口到貨水平偏高,港口庫存高企,市場整體維持穩中偏弱行情。

南方銷區用糧企業對陳糧採購保持謹慎態度,隨用隨買為主,而對優質玉米依舊存在剛性需求,在6月並未有明顯表現,主要是消耗前期庫存為主,且部分質量較好的拍賣糧持續到站。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不同於東北及港銷地區的偏穩行情,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市場在6月波動較為頻繁,特別是在中旬開始出現階段性漲跌行情,月末有翹尾跡象。引發此行情的主要原因是階段性物流及區域性補庫僅在短期內帶來行情的區間波動;由於天氣及環保原因導致廠前到貨車輛階段性減少或增加,引發了加工企業調整玉米收購價。此外,華北深加工企業對於華北玉米以及東北優質拍賣存在剛需,一般價格的調漲主要針對優質玉米進行調整。

二、臨儲拍賣量價齊跌 圍繞底價波動

歷年來的5-10月都是國內玉米臨儲拍賣季,大量政策糧供應市場,同時也是基層當季玉米斷檔期。因此,市場價格基本圍繞臨儲拍賣低價、成交價震盪運行。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今年的臨儲拍賣提前開啟,自4月12日首輪拍賣以來,已經進行12輪競價銷售,進入5月後政策糧投放量也增加至800萬噸,而進入6月之後2015年產玉米成為拍賣主流。智農通APP行情寶數據追蹤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政策玉米(包括臨儲玉米、分貸分還及定向銷售)總投放量9264萬噸,累計成交量4958萬噸,成交率53.52%,而2017年臨儲拍賣25周的總成交量也才為5751萬噸。

不過由於物流出貨問題,目前成交玉米出庫量在1800萬噸左右,這也是為何如此龐大的成交量並未造成玉米價格暴跌的一個原因。此外,在進入6月之後,2015年產玉米成為投放主流糧源,這也意味著臨儲玉米拍賣底價將抬升50元/噸,一定程度上提振基層玉米價格。

我們從臨儲玉米拍賣成交情況來看,在主要拍賣糧源“換角”,由2014年產玉米變為2015年產之後,成交率及成交價格均出現明顯下滑,這也是拍賣底價提升之後基層玉米價格並未上漲的一個原因。根據市場推算,按照東北地區二等玉米拍賣成交價格推算至港口成本價格主要集中在1620-1720元/噸,與市場實際情況基本吻合,因此可以判斷目前玉米市場價格基本圍繞拍賣價格窄幅波動。

三、看漲7月玉米市場的三大原因

1、臨儲成交玉米集中出庫,運輸成本增加

截至本月底4月份拍賣成交的2083萬噸玉米即將到達出庫期限,而目前全部成交的4900萬噸臨儲玉米最晚應於8月中旬完成出庫。屆時將形成一個出庫集中時間窗口,但這並不意味著供應會突發性暴增,7月1日起交通方面全面禁止不合格運輸,勢必造成用車緊張和運輸成本上升的情況,因此我們判斷會導致玉米價格出現階段性反彈。

2、優質玉米需求再現“物以稀為貴”

現階段正是優質玉米供應青黃不接時期,而7月此現象將越發嚴重。首先,東北產區深加工及飼料廠在7月1日之前全力加工3月15日至4月30日之間收購的17年玉米才能拿到補貼,因此7月之後企業手中的本年度優質玉米庫存基本消耗完畢,需求緊缺將再度提振玉米價格。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其次,全國用糧企業對優質玉米均存在剛性需求,特別是下游飼料廠,目前四川地區一等豬料玉米最高價已經漲至2200元/噸。雖然8月會有少量18年夏玉米入市,但由於產量及質量等問題,只能少量解決湖北周邊地區的需求。

因此,進入7月之後對於“物以稀為貴”的優質玉米來說價格也將水漲船高,同時也將提振基層整體玉米市場。

3、中美貿易戰爆發如何利多國內市場?

中美雙方貿易摩擦兜兜轉轉也有半年多了,就在雙方達成一系列互惠的“口頭協議”後,美國卻在6月15日突然宣佈將對原產於中國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次日凌晨,我國商務部迅速作出反擊:對美國大豆、玉米、汽車、水果等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家政25%關稅!

按理說,我國每年的進口玉米存在一定的配額限制,相比於國內龐大的需求量僅算得上是“冰山一角”,7月6日中美雙方徵收25%關稅能否真的兌現似乎對玉米市場並沒有影響,事實真的如此嗎?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海關總署公佈了5月份的進口數據,其中玉米進口量達到76萬噸,與去年同期的4.2萬噸相比可謂猛增;大麥進口量同比增長了23.3%至77萬噸;高粱進口量同比增長59%至47萬噸;小麥進口量同比增長24.8%至63萬噸。

而進口高粱的主要來源國就是美國,進口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國內企業在加徵關稅前增量採購,若7月6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加徵25%的關稅,預計7月以後高粱進口量將趨於下降。此外,在抑制美國糧食到港同時,

美國進口穀物成本也在提升,或將帶動其他國家糧食價格上漲。不論哪個方面都是對我國玉米市場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四、真正行情轉機或在今年秋收

綜合來看,運輸成本增加、進口糧食到港量減少、優質玉米供應緊缺程度加深等因素將支撐基層玉米市場,行情寶預計7月玉米價格上漲概率較大。但市場仍存在利空因素的影響,需求端尚未出現明顯提升的跡象,而龐大的臨儲拍賣糧出庫也將是限制玉米上漲高度的因素。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目前市場上公認的一個觀點:2018新季玉米價格上漲是大概率事件。首先,從供應角度來看:東北乾旱天氣令市場對今年玉米種植形勢略有擔憂,同時“飼改糧”、“玉米改種大豆”等國家鼓勵號召的種植模式同樣導致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出現明顯下滑。

其次,從需求角度來看:今年玉米飼用需求及深加工需求都有所提升,根據權威機構最新公佈的供需平衡表來看:2018/2019年度我國玉米市場出現4133萬噸的供應缺口,比上一年度翻了一倍。而導致缺口擴大的主要原因除了產量的下滑,還有今年玉米消費量增加1503萬噸。

因此行情寶判斷,9、10月秋收季節的到來,我國玉米市場或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轉機。不論是權威機構對新季度玉米市場供應缺口的預測,還是從產區種植情況來看,新季玉米價格上漲行情依舊可期。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美國大豆、玉米、高粱難入中國大門,秋收玉米價格大概率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