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月新番《人渣的本願》可能對青少年三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家的那個玲

三觀正不正其實是看個人被輻射的程度,如果青少年本身自我辨別能力足夠,進得了戲出得了戲,影視就是影視,單靠一部動漫很難去動搖人本身的三觀。

青少年不比孩童,他們的三觀正是萌芽初期,基本沒有什麼真正自我意識,很容易受到別人潛移默化,但是青少年不一樣,他不是思想發展的初期,也能有自我判斷意識的,所以能不能去判斷動漫的三觀正不正,這種能力首先是這個群體已經具有的了。

其次,我看過追過《人渣的本願》,先表明身份我是語文課代表……既然我比那些沒有看過就道聽途說和亂做評價的人是不是對一點說話權,更具有說服力。

第一,我不認為這部動漫三觀不正,它沒有告訴你去毀滅世界,它沒有鼓勵青少年放開,去做逾越的事,它沒有教導你去毀滅世界,它沒有讓你盜竊殺人放火……《人渣的本願》本來就是寫實動漫,看過日漫和日劇的朋友就難免避不了日本特別特別“濃重”的陰暗,奇葩特色,如日劇《告白》《晝顏》……

我們覺得世界很美好,不代表真實的世界要你想象中那麼美好,超過你的接受範圍就叫做毀三觀,就叫做負能量。我覺得《媽媽不哭》《嘉年華》《以父之名》很悲劇,讓我們對世界不再相信,對美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更重要的是,當無數人告訴你,這源於現實事例改編,親,你不承認不代表它不存在,歸根到底就是看個人的承受能力罷了。

《人渣的本願》講了什麼?大概分為兩條線——女主花火喜歡教師哥哥,大哥哥喜歡女老師;男主喜歡女老師……同樣是都得不到喜歡的人,所以許諾不產生感情的前提下,滿足雙方身體上的需求。

第一這樣的條約是雙方許可情況下,不存在欺騙不存在罪惡,人有私慾是很正常的,我們又不是柏拉圖,弄得自己特別高貴幹嘛呢?男女之間的你情我願有什麼問題嗎?其實戲中男女主也並沒有真正發生關係,男主雖然和女老師發生了關係,但也算是饒過了女主和真心喜歡他的女生。

喜歡沒有錯,男女有身體需求也沒有錯。人渣的本願突出的是人渣,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群角色都不是善渣,他們都渣,但是渣的程度不一樣。

哥哥的渣在於他的懦弱,他交往了一個別人覺得如此不堪的女朋友,甚至還跟他結婚了;女老師的渣在於她跟很多男學生試過風雨情,最後居然還得到了哥哥;男主的渣是不喜歡女主但是還跟女主簽下了那樣的條約,甚至還在某一夜跟女老師解決了身體需求;女主的渣同樣也在於她的懦弱和不符合人情的行為,她有身體需求。

在我們的儒家道德體系中,中國人普遍的想法是克己欲,這種欲包括可以被接受,常人需要的,但是大背景下讓我們面對這種慾望我們會羞恥有隱私受侵的尷尬。

退回動漫來說,它就是就人類原始的慾望,身體上的需求進行了比較暴露充分地陳述,它陳述了青春期男女懵懂的身體需求,女生應該潔身自好,要好好保護自己,這種表態沒有三觀正不正的問題,只能說個人接受能力高低,仁者見仁罷了。

大結局比較讓我意外的是,麥沒有碰過花火,最後兩個人解除了約定,從此不在來往,各自走各自的生活。很多人反映花火最後的時候喜歡上了麥,希望兩個人有好的結果。其實我覺得這樣的三觀才不正,去喜歡一個靠近你就表明了利益需求的人,真的實實對應了小說經常說的,男女之間的愛情萌發於最開始的身體接觸。

這樣的三觀不是更……女老師在我們眼裡看來雖然不堪,她和很多人發生關係,但她也沒有做過什麼惡劣的事情,她能碰到哥哥是她的幸運,去過一個正常的生活,作為老好人,我們應該祝福她,詛咒她才是人心底最惡毒的真實。

不是一定要按照我們發展的劇情才叫做三觀正,不是你覺得無法接受的事情都是負能量……


陌妍17dimash

動漫總是被限制。因為要照顧小孩子。為了拒絕畸形的戀愛,為了人心的善良。我們要告訴大家,這世界充滿愛。青少年的三觀不是一部動漫就可以影響的。但是《人渣的本願》確實是顛覆三觀了。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這部作品出現的可能性

安楽岡花火,17歲。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哥哥。可以寫成一個為了禁忌之戀而奮鬥的人,這可能是緣之空。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哥哥,這個哥哥是鄰居家的。這部劇可以寫成一個愛而不得,讓後把喜歡的人殺死的故事,這是柯南。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鄰居家的哥哥,哥哥不喜歡自己,她和別人談戀愛了。這可能是一個勵志獲得幸福的故事。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鄰居家哥哥不得,為了填補寂寞找了一個替身,而這個女生很受歡迎,也許可以開一個乙女番。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鄰居家哥哥不得,為了填補寂寞找了替身,替身也愛著哥哥喜歡的人。這個可以寫成一個單純的四角戀。

一個花一樣的女子,喜歡鄰居家哥哥而不得,找了替身喜歡哥哥喜歡的女生。為了寂寞,這兩個小年輕又和不同的人在一起。這可能是一個立方體的故事。這樣看來,似乎有些人渣的感覺。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

這些處在立方體的人,各自為了自己的願望,自私的進行這自己的手段,而女主也一步步走向了黑暗。人渣的本源,不過是一個將自己自私不斷擴大,放棄自我,為了快樂而快樂。

是不通過上面的列舉,感到十分的有意思,每一個,都不怎麼適合青少年看啊。畢竟要求一夫一妻,正常戀愛啊。

喜歡的沒有在一起,不喜歡的因為利益與慾望。這裡面是黑暗,是空虛,肆意的享受這自己的快感,欺騙著自我。

其次,明明是老師,確實黑化的根本,影響不好

皆川茜。高中的音樂老師。

麥的前家庭教師,喜歡以壓榨別人為樂,並不像外面那般清純動人,內心其實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渣。為了看到看花火收到折磨,體驗這種樂趣,她和哥哥在一起了。由於設計,花火見證了哥哥告白的一幕。花火內心終於走向了復仇之路,想要戰勝皆川茜。

都宣傳了,不能抹黑一起職業了,所以嘛~這個老師的設定我們無法逃避啊。畢竟老師是善良的園丁阿姨啊。

花火黑化了,故事進一步發展,每一個看似是全局中最正常的人,都流露出大家所不知道的一面。作者君到底經歷了什麼,才可以把大家都黑化了~

作者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把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刻畫出來,人心的黑暗剖析給你看。

聽說你看起來挺可愛,錯錯錯,你內心一定住了個變態。

聽說你看起來很高貴,不不不,你內心絕對放了個渣渣。

聽說你看起來非常帥,呵呵呵,你內心肯定在想要睡誰。

青少年看到,或許也會嘗試去走禁忌,畢竟少年是好奇心非常大的啊。

一個選擇,一種可能性。

為了拒絕畸形的戀愛,為了人心的善良。我們要告訴大家,這世界充滿愛。


動漫愚人

封都封了,還要補刀?《人渣的本願》的三觀是正的,但是其中過於表露對慾望的傾瀉,容易導致對青少年在這方面有不良的影響,所謂“喜歡模仿”,這種沒有明確指向性的動畫,如果遭到同樣是不懂的青少年模仿,那的確影響是不好的,這是“錯誤的指向性”,而導致下架,而並不是三觀不正。

看到許多評論,都說這部作品“三觀不正”,筆者不能認同,說三觀不正的人你真的戀愛過嗎?感受過自己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人跟著別人跑了的那種戀愛的酸楚嗎?《人渣的本願》的確毀滅了許多人對戀愛的美好幻想,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人渣》的故事非常寫實,故事開篇的時候,向女主人花火表白的男生,被花火認為這種好感“噁心”,但當花火自己體驗到了表白失敗的那種酸楚,才覺得別人對自己的感情的分量,花火也在結局中又拒絕了一位男生,但是此時對男生已經充滿歉疚;這怎麼就“三觀不正”了?正因為沒有經歷,所以青澀,也正因為經歷過了才懂得這些的感情的分量,人就是在摸索中慢慢成長,當然其中可能帶著傷害他人,或者是被傷害著,《人渣》的結局中每一個角色都獲得了成長,證明作者還是渴望一個走向美好的人生,用更加直接的“性”的話題來打開故事,不僅三觀正,而且不能更正了。

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人渣的本願》可以當做是“反面教材”來看,用反例說明這種處世辦法害人害己的危害性,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不斷描寫正面,積極的內容,的確有讓人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過於正面的內容,也容易培養“玻璃心”的趨向,正所謂看不到陰暗,體會不到挫折。如果接受到的教育全是正面的,積極的,一個人就能完善的全面成長,那再好不過,但是如果因為接觸不到負面的情緒,而變得“玻璃心”,那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種失誤?


T哥小站

影響力其實不是指所有人,所有青少年都不一樣,反之影響的程度也是有所不同,要知道,有立場的人就會堅持原則很難被外界的東西所影響,而隨風倒的人與愛跟風的人就會盲目的跟從繼而被影響,其次青少年的三觀其實更多的是需要社會父母與老師的正確引導,如果這三方面不加以引導那麼他就會自己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探索追求,在這個時候因缺少對事物正確的判斷能力,那麼其結果很容易走歪路。

其實壞的事物和壞的思想我們都不怕,怕的是沒有去指正他的人,沒有能指導正確思路的人,所以青少年的教育方式還有待提高和改進,希望社會與父母還有學校多多提高這方面的教育,不要再一味地把高分當做主要目的。如果學了一大堆知識卻沒學會做人,那隻能成就一種更高科技的犯罪。


彼岸花小丑

你想學人渣的本願,你也得有像動漫裡的條件啊。現在青少年其實有自己的價值觀,一些老師家長說什麼這影響那影響的,都是自己想什麼就是什麼。父母只要從小適當的引導教育,當學生到青少年特別是高中生時期會自己判斷。現在學生學業壓力那麼大,整天補習班,即使談戀愛了也沒有父母想的那麼複雜,現實生活中不會出現像人渣的本願男女主那樣的學生和老師。反正我認為用自己的觀念去影響高中生的感情觀,價值觀是很愚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