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放屁是怎麼回事,是否預示健康出現問題?

薇健康

吃飯以及消化食物的過程中,我們的體內常會產生一些氣體。之後,它們會通過多種方式被排出體外。打嗝和噯氣通常是指從口中排出氣體,腸胃脹氣或放屁是從直腸排出腸道氣體,而腹脹是因為胃部氣體過多。


排除可導致脹氣的疾病

如果脹氣長期持續、導致疼痛或較為嚴重,請諮詢醫生,這可能是更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的跡象:

  • 乳糖不耐症,表現為無法消化乳糖(牛奶和奶製品中的糖)。如果不喝牛奶會減輕症狀,那麼患者的脹氣可能是因為乳糖不耐受。
  • 腸道易激綜合徵(IBS),腸道易激綜合徵的患者腹腔下部的疼痛更嚴重。
  • 結腸癌,結腸癌患者很少出現脹氣,但患者最好進行結腸直腸癌篩查。
  • 上消化道疾病,偶爾出現噯氣是正常的,但頻繁的噯氣可能是上消化道疾病的跡象,包括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GERD)或胃輕癱(胃排空障礙)。

飲食不當也會導致放屁增多

腸道內的氣體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腸道內的細菌消耗了營養成分後產生的廢氣(與發酵類似),另一種是人為吞下的大量空氣或喝入某些飲料(如碳酸飲料)後釋放的氣體。第二種來源很容易明白,我們重點講下第一種,即吃某些食物後容易產生的氣體。

總的來說,吃入任何食物都會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氣體,且營養成分在腸道內呆的時間越長,細菌們消耗掉它們的量就越多,產生的氣體就越多。

  • 短時間內吃入大量食物,消化速度慢,細菌參與發酵的機會增多,放屁增多。

  • 除食物的量外,食物的消化難度也決定著屁的多少。細嚼慢嚥會大大降低食物消化的難度,可縮短吸收所花的時間。

  • 短鏈碳水化合物具有吸收慢、滲透性高及易被細菌快速發酵等特點,因此攝入包含短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放屁。常見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乳糖、山梨醇、棉子糖、果聚糖、低乳半聚糖等。

  • 牛羊等動物體內存在分解纖維素的酶,所以它們能靠吃草生存。但人體內不含有降解纖維素的酶,因此吃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可溶性纖維素(易被細菌接觸),只能通過排洩或細菌消耗掉他們,後者會產生大量氣體。


經常放屁要怎麼辦?

策略1:進餐前先喝水

吃飯邊喝水會稀釋胃酸,不利於食物消化。儘量在飯前30分鐘左右喝水,這可以使胃更好地消化食物。

策略2:放慢進食節奏快速吃東西或喝東西時會吞下大量的空氣,這可能會導致脹氣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吃飯時慢下來。如果您戴假牙,請諮詢牙醫以確保它們適合,這樣在進食時不會吞入過多的空氣。

策略3:使用非處方助消化藥物

活性炭製劑和烤架或壁爐中使用的木炭不同,它是經過特殊處理,可供人類安全服用的。使用活性炭(口服液或藥片)後,它們會附著在腸道中,減少氣體和腹脹,並有助於規律排便。

策略5:不要吞嚥過多空氣

吸菸、嚼口香糖和用吸管喝東西等習慣都容易使胃部空氣過多,引起脹氣。

策略6:避免食用人工甜味劑

許多無糖食品中使用的山梨糖醇和其他糖醇也常會引起脹氣。很多無糖口香糖中都含有山梨糖醇,吃1-2條口香糖就相當於吃一個李子幹。但是,常見的咖啡或軟飲中的糖替代品不會導致脹氣。各種小袋的甜味劑也通常不會導致脹氣或腹瀉。




其實放屁本身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一般情況下,屁按產生方式分兩種。一種是由於吞嚥動作過快時吞下的空氣,隨著胃腸蠕動,最終經過肛門排出體外。這種屁基本是沒有任何氣味的。而另外一種就是由於體內菌群代謝食物殘渣所產生的, 由於成分中含有,甲烷,硫化氫以及胺類物質,所以會有特殊臭味。多數有臭味的屁並不能從醫學的角度說明有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不過如果次數異常增多,並且結合大便性狀的改變,倒是可以作為胃腸道疾病診斷的輔助依據。

如果只是單純的放屁次數增多,可以先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自己最近的飲食生活習慣改變所致。比如進食的食物中,有較多容易產氣的,如:豆製品,含澱粉高的食物,乳製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十字花科蔬菜,肉蛋等高蛋白質食物。

希望以上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澳考醫管家

屁在中醫裡面是濁氣,濁氣排出來是好事。

但是如果放屁過多,則提示身體有問題。

臭而不響屁是胃腸裡的濁氣,

響而不臭的屁是肝膽上的濁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