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好在哪裡?

《水浒传》好在哪里?

《水滸傳》好在哪裡?

文 | 段品章

來源 | 知乎

水滸是我人生中讀過的第一部小說,它對我的影響是一生的。但說實話,小孩子還是去看電視劇版的好。因為原著實在少兒不宜,無論是其中的淫穢與血腥場面,還是全書的精神,都遠遠超出了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兒童尚未形成完善的價值觀,他們往往會想當然地認為主角就是“好人”,而當主角做出“好人”所不會做的事的時候,他們要麼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也是好事,要麼就會覺得這是一本壞書。

很多人把水滸當做武俠小說看,認為這本書說的就是一百零八個大俠如何懲惡揚善行俠仗義的故事。持這種想法看水滸的人大部分都會失望,因為全書都是在殺人放火欺負老百姓,就連那些“大俠”也不例外。尤其是領頭的那個宋江,身為江湖領袖,不英俊瀟灑氣度不凡也就罷了,怎麼能如此陰險猥瑣!這真是一本壞書。

覺得水滸差的,大抵就是這兩種人:小孩子和被電視劇誤導的大人。

抱著這樣的觀點來讀,未免忒輕看了水滸的深度。

水滸講的從來不是什麼懲惡揚善,替天行道,更不是所謂忠義兩全,浩氣長存。全書說淫說盜,說快意恩仇,歸根結底說了四個字:逼上梁山。

水滸是一本屬於成人的黑暗故事。

世界上最好的黑幫小說是哪一本?教父?那是第二。

世界上最好的黑幫小說非水滸莫屬。

教父只告訴你西西里的故事,而水滸裡的故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每一天都在發生。

絕望的故事。

水滸世界裡只有一種顏色,那就是黑色。不僅江湖是黑的,尋常巷陌,清修之所,就連廟堂之上也全是黑的。黑道是黑的,白道比黑道更黑。水滸的每個字都帶著血的沉重,它把一副地獄圖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地獄,是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變成鬼。

水滸中的人間,就是這樣的地獄。沒有輪迴,沒有解脫,永遠出不去的地獄。

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好歹有他的上帝,而水滸中的好漢們,沒有救贖,只有手裡的刀。水滸更加一針見血,不留餘地地指出了這世界的殘酷,從而更加真實地展示出了生活在這殘酷世界中人的選擇。

《水浒传》好在哪里?

林沖是第一個展現出全書精神的人物。他做事低調,事事讓人,從不惹是生非,是個標準的普通良民。他擁有不高也不低的職位,美麗的妻子,和睦的家庭,高超的武藝,還有幾個知心好友。我們理想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然而作者告訴我們:你不找事,事也會來找你。官二代高衙內闖進了普通良民林沖的生活,於是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撕碎了。大好的前途沒了,幸福的婚姻沒了,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他。就因為一個官二代看上了他妻子,一夜之間,他幾十年奮鬥得來的東西全都沒有了。

即使如此,他還是忍耐。甚至當兩個公人差點暗殺了他,他還是勸魯智深不要殺了他們。因為林沖還相信,靠勤勉和本分,自己有朝一日還能掙回所有的一切。就算魯智深再三勸他乾脆落草,他還是想做個清清白白的正經人。直到草料場那一夜的忍無可忍。

沒有人天生想做壞人,怎奈這個世界裡只能有兩種人:壞人,和死人。

那就他孃的做個壞人吧!

林沖終於被逼上梁山。在那裡等著他的是最後一道試煉:投名狀。

你要做壞人?殺個無辜先。林沖蹲在山下等了幾天,想動手,又沒機會。敢情當個壞人也這麼難。真的難嗎?還是你骨子裡不夠壞?

等到期限最後一天,等來了楊志。長得這麼兇,就你吧。

楊志其實就是另一個林沖。做壞人第一個要殺的不是別人,正是還有良知的自己。納了這投名狀,從前那個一心想做正經人的自己也就徹底死去了,從此之後,世上少了一個良民,多了一個魔頭。

看著楊志下山遠去,林沖想必感慨良多:

早晚有一天,你也會來到這水泊梁山的。早晚。

《水浒传》好在哪里?

普通人如此,英雄也逃不掉。

武松是小說前半段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沒有之一。但很多人只看到他的武勇,他的機智,卻忽視了他所遭受的人間慘劇。

水滸裡有各種各樣的兄弟,有何濤和何清那種為了錢可以翻臉不認人的,有李達和李逵那種弟弟剛到家哥哥就去報案的,也有武大和武二這種兄弟情深的。

武家兄弟倆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武大郎一手把弟弟武松拉扯到大。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這苦命的兩兄弟從小到大都經歷了什麼。武大郎矮小丑陋的身體難道是天生的嗎?一奶同胞的弟弟武松為什麼反而如此高大呢?把這些信息拼湊起來得出的結論,幾乎可以解釋武松所有的行為。

武大郎含辛茹苦將弟弟養得又高又壯,自己卻因為營養不良加上過度勞累成了個人人嘲笑的半殘。而武松也是個有良心知感恩的弟弟,哥哥的所有付出他都看在眼裡,因此武松在家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敢欺負武大。二人雖是兄弟,情義勝卻父子。

這兩兄弟的感情,是一個潘金蓮可以撼動的嗎?

武松那麼反感誘惑自己的潘金蓮真的是因為他也喜歡潘金蓮嗎?武松說:“武二不是那沒人倫的豬狗!”有人說這是封建禮教,是大男子主義。說這話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誰有個從小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對自己百般照顧無微不至,甚至飽經風霜卻不說苦不說累的哥哥,他還做出對不起哥哥的事,那這個人不就是豬狗不如嗎?有點良心的人誰會這麼做?

武松從小命苦,沒爹沒孃,只有一個哥哥可以依靠,長兄如父,是哥哥給了他一個雖不富裕卻溫暖的家。如今自己終於發跡,總算可以好好報答哥哥了。戲文裡的大團圓結局也不過如此。可出差一趟回來,哥哥卻死了。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一個親人,死了。

武松什麼心情,可想而知。武松在靈堂哭泣的那個夜晚,讀來令人心碎。

哥哥死得蹊蹺,武松一看便知。他從小吃盡苦頭,心思細膩,又做了兩年逃犯,江湖經驗極豐富,這點手段如何瞞得過他!於是他默默查清真相,收集了全部證據,準備用法律手段讓仇人得到應有的下場。

武松不是天生殺人狂,他也曾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他的公道卻沒有來。

整個縣的司法系統都被西門慶買通了。世間的公理就是誰有錢誰有理。

你叫武松怎麼辦?忍了這口氣?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武松不去為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哥哥討回公道,他還配叫人嗎?

於是武松做了個決定,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人生。法不給我公道,我自己來給自己公道。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局,在所有街坊鄰居的見證下處置了兩個主犯,押著一個教唆犯自首了。

打虎英雄的行為感動了所有人,一直很賞識他的官員特地輕判了他,街坊鄰居和部下自發送他盤纏食物。而武松的心裡卻是空虛的,天地悠悠,家在何處?哥哥的恩情已經無法再報,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這樣,他到了孟州。此時的他,毫不遮掩自己的桀驁,彷彿打虎當日喝醉後的不顧一切。前途已經如此黯淡,再糟又能怎樣呢?他就這樣捲入了施恩與蔣門神的恩怨。

所謂施恩與蔣門神的恩怨,其實是施恩的父親與新來的張團練在孟州的地盤之爭。武松不是不清楚,但那又怎樣?武松不在乎,隨你們吧,你讓我打,那我就打,我還要索性打得好看一點,教大家笑一笑。整個醉打蔣門神的故事裡,武松的精神是頹廢的,他完全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明知施恩圖報,卻並不在意,好歹還有酒喝。

這時候,張都監出現了。他給了武松目標與希望。金錢,地位,這些都無所謂,武松把錢都鎖進了箱子。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張都監這裡,武松忽然看到了重新開始的可能,他甚至有了一個未婚妻。武松的精神久違地一振:難道這樣的自己還能為了什麼而奮鬥嗎?

——騙你的啦。

一切的一切原來是個騙局。希望之後是更深的絕望。那些關於未來的美夢,一個個全都破碎了,只剩下一片黑暗。解決掉刺客們,武松走向了鴛鴦樓。他冷靜得可怕,就像為兄報仇的那天一樣,只是這次,他不會再留餘地了。為了不暴露自己,武松把一路上撞見自己的人全部殺光,包括那個欺騙了他的未婚妻。這不是精神病式的屠殺,而是有計劃的謀殺。武松的黑化,黑得令人毛骨悚然。一個最強大的英雄,也可以變成一個最可怕的兇犯。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這是挑釁?是炫耀?不,這是投名狀。

從此以後,他拿人祭刀,搶人酒肉,打家劫舍。武松終於成了一個和張青孫二孃他們一路貨色的江湖人——一個壞人。

因為水滸的世界,好人無路可走,只有壞人才能活得快活。這是一個逼得好人去做強盜的世界。水滸告訴我們:當正義無法捍衛的時候,人就會變成這個樣子。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林沖,成為楊志,成為武松。

……

縱觀水滸,你找不到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每一個主角都只是如你我一樣有好處也有缺點的普通人,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種面目,卻只能走向同一個歸宿。

他們可恨嗎?當然可恨。

他們有多可恨,就有多可悲。

和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一樣,水滸也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社會,關於世界的大悲劇。水滸講的是在一個扭曲的世界中普通人的選擇與畸變。它用近乎完美的古白話與精巧的謀篇佈局把一個觸目驚心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傳達給讀者。作者春秋筆法不做評判,而其中的悲壯與淒涼卻透紙而來。

水滸不只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時代。每次翻開水滸,看著其中的一些面孔,總令我想起另一時空中的另一些面孔,是否,他們本不必走上這樣的道路?是否,這個社會可以少讓一些人“逼上梁山”?水滸對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意義,也許就在於此吧。

*本文作者段品章,選自知乎,文中配圖均為1998年版《水滸傳》電視劇劇照,在此致謝。因原文較長,上文僅為節選,原文鏈接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97924/answer/66071782

《水浒传》好在哪里?《水浒传》好在哪里?
《水浒传》好在哪里?

總還有一些經典

慰藉悲涼的世間

《水浒传》好在哪里?

掃上方二維碼,即為購書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