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德國球迷曾有一句話說:在德國,有8000萬名國家隊教練。這差不多是德國的人口數字。許多人相信,如果他們上任,一定會比現在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做的好。勒夫宣佈繼續帶隊征戰2020年歐洲盃,讓他們失望了,因為他們覺得勒夫不再是合適的人選。《法蘭克福評論報》說:“勒夫留下,但我們的疑慮還在。”其他媒體也強調,勒夫是在

“世界盃小組階段出局後”留下的。

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但是也許應該感謝勒夫留任,因為一旦勒夫辭職,德國足協倉促間尋找新主帥,天知道他們會有多兒戲。

能想象嗎,德國隊曾差一點被一位來自布倫特塔爾俱樂部少年隊的主教練統領。是的,布倫特塔爾(TSV Brunnthal),這是一家完全業餘的青訓俱樂部。這位少年隊教練接到了德國足協主席的電話,甚至開始動手寫自己對德國隊未來的宏偉計劃,但17個小時後,他再次接到電話,告知他無法擔任主教練。

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德國足協主席是布勞恩,布倫特塔爾少年隊的主教練也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布萊特納。這名德國國腳退役後住在慕尼黑附近的布倫特塔爾,他在這裡一邊給一群孩子當教練,一邊成了德國隊最嚴苛的批評家,布萊特納在《圖片報》專欄裡甚至毫不客氣的將國家隊主帥貝肯鮑爾稱為“德國足球的墓碑”,他有點像現在的馬特烏斯,總的來說是個讓德國足協頭痛的人物。

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布萊特納

20年後,德國足協面臨相同的局面:勒夫在世界盃上折戟,只是這一次他們不折騰,也不找什麼批評家。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在小組賽前和淘汰後都堅定地表達了對勒夫的支持,要他留任。在沒有經過詳細分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有些不職業的。但是如果看看德國足協在倉促間尋找主帥時的糟糕表現,你也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更不願意做這件事情。

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裡貝克(中)

1998年,這不是唯一一次,卻非常特別。福格茨在世界盃上兵敗法蘭西,當時德國足協讓他留任,對球隊進行重建。可是隨後兩場友誼賽,德國2比1勝馬耳他、1比1平羅馬尼亞,再度激起媒體和球迷的強烈批評。於是福格茨請辭。這時的熱門人選是四個月前剛剛率領皇馬拿下歐冠的海因克斯。

2000年歐洲盃上,裡貝克將馬特烏斯放在自由人的位置上,德國隊是這屆比賽中唯一採用這種陳舊打法的球隊。德國隊小組墊底出局,裡貝克辭職。他曾經被德國媒體看作是“史上最差”的德國隊教練。

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德國隊又要尋找新教練。這一次的事情不比兩年前簡單。理想人選是希斯菲爾德,可是拜仁不同意放人。於是德國足協、拜仁和勒沃庫森三方代表召開了一個會議,地點選在中立的科隆。他們達成協議,讓時任勒沃庫森主帥的道姆接掌國家隊,可是要等下賽季,那麼中間空白的一段時間裡需要一個過渡人選。沃勒爾後來在採訪中說:“突然間,所有的人都看著我。”

當時40歲的沃勒爾是勒沃庫森體育總監,從沒有當過教練,甚至教練證書都沒有。他在這種戲劇性的場面下登上了國家隊臨時主教練的位置。因為道姆吸毒醜聞爆發,沃勒爾職位前面的“臨時”兩個字被去掉,一干就是四年。拉姆、施魏因施泰格和波多爾斯基等人在他執教期間漸漸成為國家隊的固定成員,開啟了德國隊的改朝換代。2002年世界盃打進決賽,讓他在德國足壇贏得了很高的威望,但2004年歐洲盃小組出局,成為沃勒爾在國家隊的最低點。

沃勒爾不像勒夫一樣需要考慮時間,2004年夏天,歐洲盃小組賽最後一場結束,他做出決定。第二天一早的新聞發佈會上,沃勒爾公開辭職。距離本土世界盃還有兩年,德國國家隊又陷入困境。

勒夫留任是幸事!德國隊換帥,你知道他們有多不靠譜嗎?

克林斯曼和勒夫

2004年的德國足協選帥的過程盲目又混亂,雖然克林斯曼成為開啟德國足球新時代的關鍵人物,但主席邁爾-福費爾德在這個過程中威望受損,影響到了他的權利,並且在後來的競選中失敗。看到他離開德國足球最有權勢崗位的過程,也許你更能理解為什麼格林德爾全力的希望勒夫留任,而不想再開啟一次選帥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