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59年10月20日,周總理、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與東風劇團小演員親切交談。(王振國提供)

邯鄲東風劇團的誕生和成長是幸運的,它的前身是邯鄲專區戲曲學校豫劇班,學員們基本上小學剛畢業,只有十二、三歲。1959年6月周恩來總理來邯鄲看了學員們的演出,立即推薦到北戴河為中央領導演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在北戴河看了小演員們的演出,很是興奮,當晚便為豫劇班題名——“東風劇團”,東風劇團由此誕生。

這年9月下旬,毛澤東主席來邯鄲視察,看了東風劇團的演出,非常滿意。特意指示安排東風劇團到北京參加國慶十週年的獻禮演出。當時北京國慶演出場地已經排滿,東風劇團被幸運地安排在了中南海懷仁堂,演出大獲成功。劇團的部分師生還到周總理、林伯渠家中做客,11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又為東風劇團拍攝了舞臺藝術紀錄片《穆桂英掛帥》,從此東風劇團享譽全國。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59年8月17日,郭沫若在北戴河首次觀看演出後,與前後兩個扮演穆桂英的小演員胡小鳳(左1)、張素玉(右1)等合影留念。(王振國提供)

不久邯鄲為劇團新建了劇場,是當年邯鄲演出設備數一數二的,牌匾也由郭老題寫,名為“東風劇場”。東風劇團經常有機會晉京演出,接觸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尤其是郭老對劇團格外關心,鄧穎超大姐親切地說,郭老是“你們的郭團長”。

把話劇《武則天》搬上豫劇舞臺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62年,周恩來在郭沫若的歷史劇《武則天》成功演出百場時,在舞臺上和郭沫若及導演、演員合影的留念。

關心惦念“小東風”,鼓勵攀登新高峰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59年10月20日,周總理、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與東風劇團小演員和教職人員合影留念。(王振國提供)

1963年10月,東風劇團在國務院小禮堂演出,鄧穎超大姐特意提前一小時到達劇場。她和周總理都習慣把我們叫做“小東風”,說:“總理很忙,叫我來看望大家。總理說邯鄲上了大水,我的‘小東風’哪裡去了,怎麼不來個信啊?”小演員們問“信怎麼寄呀?”鄧穎超說:“你寫個北京周恩來還收不到嗎?”

郭老題詞有個習慣,好像早就打好了底稿,胸有成竹,不用多加思索。這次郭老為劇團題寫了“艱苦樸素,勤學苦練,團結友愛,東風永健。”只見他將“艱苦樸素”的“艱苦”寫成“堅苦”,有一個小演員問郭老:“這個‘堅’字是不是寫錯了?”郭老立即說:“對對,錯了。”結果又鋪開宣紙,重寫了一張,大家欣喜若狂。過了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其實古漢語中早就有“堅苦”這個詞,意思是堅毅刻苦,魯迅、鄒韜奮也都用過這個詞,並不是錯別字。但郭老為了通俗易懂,便於孩子們理解,那麼謙虛地又寫一遍,真是大家風範。

當時東風劇團正在北京長安劇院上演由郭老原著話劇《虎符》改編的豫劇,很適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也是古為今用的典型。為鼓勵此劇演出成功,郭老那天還為劇團演出《虎符》題了詩:“當年為斥蔣光頭,今日翻成反現修。看汝魏王遺臭遠,如姬雖逝足千秋”。最後一句中的“雖”字,他寫的是繁體“雖”的草書。我是劇團辦公室的一名行政人員,繁體字認得不多,就請教郭老:“這個字念什麼?”郭老和藹地伸出左手,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划著,叫我看並說:“就是雖然的雖字。”那種誨人不倦的熱忱使我很受感動。

幾年來,郭老為劇團和演員書寫的墨寶不下十幅。最讓我們讚歎不絕的是1964年8月19日他和夫人於立群同志合作的大橫幅,是他們為紀念劇團建團五週年特意送來的禮物,佈局特別巧妙。於立群用她擅長的隸書,在橫幅上寫了墨色飽滿、磊落方正的“東風”兩個大字。郭老在橫幅的中心位置,又恰好是“東風”二字之間的空白處,寫了一首歌頌東風的詩:

偉大的東風呵,

吹吧,吹吧,不斷地吹吧,

鼓足十分的幹勁吹吧!

把一切骯髒的東西吹散,

把天上可能有的烏雲吹開,

讓太陽永遠大放光明,

讓大地茁壯著新的力量。

久別重逢,又回“孃家”中國科學院

1972年9月4日,東風劇團赴張家口慰問部隊演出後返邯,中途在北京短暫停留。郭老聞訊與夫人於立群同志一起到劇團住處——北京新街口旅館看望大家。這次郭老見到大家,演職員們都激動不已。說話時,大家發現郭老的舉止有些緩慢,面容也老了許多,看到這一切,有不少演員偷偷抹起了眼淚。

臨別時,郭老又和大家一起到院內合影留念。旅館的不少同志聞訊紛紛圍攏過來,廚房的師傅們也在向這邊張望。郭老與劇團全體同志以及在場圍觀的旅館服務員一一握手,接下來的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老徑直向廚房門口走去,向“看熱鬧”的廚師們打招呼。廚師們有些措手不及,不好意思地紛紛後退,郭老熱情地跟隨他們走到操作間,與大家逐一握手。在場的人無不觀之動情。郭老除與劇團合影外,還與旅館的全體職工合了影。旅館的同志像遇到一生中的大喜事一樣,樂滋滋地高興得不得了。

郭老一直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劇團成立不久就推薦我們為中國第一流的科學家們演出。科學院的其他領導同志也對劇團師生說:“你們到了科學院,就算是回孃家了!”這話一點也不誇張,在1976年慶祝粉碎“四人幫”首都大遊行時,科學院領導就安排東風劇團的演職員在中國科學院的隊伍裡通過天安門廣場。走在自己孃家的隊伍裡,個個心潮澎湃。

“東風劇團”這個名字才最響亮

在與郭老相處的日子裡受益頗多。郭老對晚輩的摯愛,對領導幹部的嚴格要求,對群眾的滿腔熱情,更使我終身難忘。郭老賦予劇團的“東風”二字伴隨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當初十幾歲的小演員現在已到古稀之年,大家不僅把青春融入傳承弘揚豫劇藝術的事業,還培養出不少新生力量。現在有人把我們的劇團叫做“娃娃劇團”,但是在我心中,“東風劇團”這個名字才最響亮,意味最深長。

郭老為東風劇團的題詞始終圍繞著“東風”這個主題。1960年2月27日,東風劇團為中國科學院演出,郭老就以科學院名義為東風劇團題詞:“曲聞天上,春滿寰中,群芳競秀,一片東風。”1977年6月粉碎“四人幫”後,郭老再次為我們題詩:“五年闊別重攜手,且喜薔薇花正紅。四害驅除天下樂,雙雙對對頌東風。”這也是郭老去世前送給劇團的最後一幅字了。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59年12月,京劇大師梅蘭芳在北京家中為東風劇團小演員傳授技藝後,與小演員及教職人員合影留念。(王振國提供)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61年6月,京劇大師尚小云在邯鄲為東風劇團小演員講解示範。(王振國提供)

郭沫若與“東風劇團”

1960年3月,京劇大師荀慧生在北京為東風劇團小演員進行藝術指導。(王振國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