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麵包怎樣才能揉出完美的手套膜?

何桂賢

| 愛烘焙、愛美食都在這裡等你

在麵包製作中,我們對“手套膜”都非常神往,揉一會兒就要拉扯一下,檢測是否出膜了。可能累的滿頭大汗也不見“膜”的影蹤,也可能沒看見“膜”,卻斷筋了,怎樣才能快速揉出“手套膜”呢?

今天,請我們的達人小姿,聊一聊手工“出膜”的揉麵方法。

小姿

kaoker烘焙達人

對於家庭烘焙新手,出膜似乎是一個世紀難題。“出膜”是判定麵筋是否完全擴展的檢測方法,當面團能拉出一塊均勻完整的薄膜,說明該面團已經到達完全擴展階段。

影響出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麵粉的筋度、吸水性,麵糰的含水量、溫度,輔料的添加,還有工具的選擇等。

影響“出膜”的因素

1.麵粉的選擇:麵粉蛋白質含量在每百克含13克以上,更容易出膜。

2.減少摩擦升溫:夏季儘量用冷水冰油控制麵糰溫度。

3.麵糰的液體含量:含水稍量大的麵糰摸起來像耳垂般柔軟更容易出膜。

4.增加麵包成分:高成分麵包油脂類柔性原料含量高更容易出膜。

5.麵糰中避免果蔬的加入:如不可避免,可減少紫薯泥、南瓜泥等輔料的加入,這類輔料會阻礙筋膜的形成。

6.製作工藝的影響:使用中種、燙種、湯種法制作,不僅比直接法縮短了攪拌時間,還能促使麵筋提早形成,有助於筋膜的形成。

當面團產生的麵筋結構能相互支撐,就會使麵包組織結構堅實細膩,做出來的麵包鬆軟可口。所以想要做出好吃的麵包,這項“出膜”的技能還是必須掌握的。對於家庭烘焙新手,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促進“手套膜”的形成:

交替揉麵摔打法

先將材料揉成團,邊揉邊加入黃油粒,再拿起來狠狠向前方摔打,摔長之後向上對摺再次向前摔打,向前摔打會加速麵筋生成。揉摔交替是手工製作麵包最暴力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出膜效果最佳的一種方式。

後酵母靜置麵糰法

預留10%的水出來,除酵母和黃油外所有剩餘食材揉成團,無干粉即可。蓋上保鮮膜,讓麵糰靜置。常溫靜置1.5小時就可以,冷藏靜置可以放6小時都沒問題。時間到後將麵糰掰成小塊,將預留的水將酵母溶解加入再次揉成團

再慢慢加入黃油揉至黃油被完全吸收即可。出膜輕鬆,時間自由。

冷水後油搓澡法

溫水會促使酵母發酵,影響出膜效果。所以先冷水和麵,將麵糰材料揉成無干粉狀態,保證能扯出大片厚膜,再分次加入硬塊(冷凍)黃油反覆揉搓,直到黃油被面團完全吸收不黏手,筋膜基本就形成了。搓澡法比較省力,操作時也沒有太大動靜。

手工揉麵示範

材料/重量

高筋粉/250g

細砂糖/30g

酵母/3g

全蛋液/30g

冷水/130g

鹽/2.5g

黃油/35g

  1. 可先預留10%液體,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混合成粗糙無干粉面團,再檢測是否需要添加液體。

  2. 大幅度的分次向前搓擦麵糰。

  3. 開始會比較黏手,堅持就是勝利。

  4. 繼續重複搓擦動作,麵糰開始不再粘手。

  5. 拉扯整塊麵糰時,已經變得有延展性。

  6. 將黃油在搓擦的同時分次加入,揉至完全吸收。

  7. 此時麵糰已能拉出大片筋膜但易破洞,在結構此狀態下的麵糰可用於製作普通甜麵包。

  8. 繼續揉搓麵糰,麵糰成撐起結實平滑的薄膜時,此結構狀態下的麵糰可用於製作吐司。

  9. 將麵糰重新整圓,即可進行發酵和後續操作。

“手套膜”這個詞,只是我們對它的暱稱。其實只需撐開一點麵糰檢測狀態,並不要求拉出一整張“手套膜”來。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狀態來判定是否達到了標準,祝大家都能做出好吃的麵包來!


關注頭條號“寫食”,每天給你專業有趣的烘焙知識

kaoker烘焙

說我這手套膜在剛開始學烘培的新手心目當中應該是地位很高,好多人貌似都以為它是非常難以做成的,一般它在做麵包的過程中有兩種存在,首先就是用拉膜來判定麵筋是否完全擴展,這些根據面的比例,還有醒發的時間都有很大關係,想要拉出薄薄的那層膜,掌握的東西有很多,畢竟有拉絲的吐司才是成功的吐司,今天列舉了下面的幾種方法,想要做出完美的手套膜,掌握下面這些尤為重要,想要做出手套膜,就要先了解它的原理。能夠拉出薄薄的膜,主要是麵粉的原因,麵粉的含量中存在兩種獨有的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它們在麵粉里加入水之後開始變化發生作用,麵粉在機器裡攪拌著

彈性慢慢減少,伸展性慢慢增加,一點點達到極致後就能產生很大的拉伸性,這個時候就能用手拉出很薄的一層膜,但是如果你再攪拌下去麵筋斷裂就會適得其反,也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麵糰粘手的情況,所以麵粉的重要性在這裡是非常的高的,做到這樣一定要用高筋粉,最好是金象的牌子。這種拉膜一般都是在利用家庭烤麵包機來揉麵,發酵製作普通麵包才會適用,有的時候和機器和麵時間長也是有很大關係的,麵糰在攪拌過程中溫度會增加,酵母發酵了,所以想要拉出很薄的手套膜是非常費力的,麵糰受熱發酵時間過長只能拉出來很厚的皮,一定不能出膜的。

還有一種專業的手套膜製作,在家庭裡一般不怎麼做,它就是類似於啤酒棍一樣的西餐小食,和我們的薄脆有些相像,吃起來很棒的,一般在酒店的麵包房裡才會製作,這一種裡面沒有酵母,不用發酵,隨意很好操作,只要你掌握了方法,掌握了比例,就很容易拉出傳說中的手套膜來的,下面我就將我們酒店裡的這個小食麵包片的比例告訴你,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原料:高筋麵粉(金象)140克、玫瑰麵粉20克(低筋麵粉)鹽5克,糖8克,黃油16克,水80。第一步:將兩種麵粉過蘿備用,黃油打化同鹽、糖一起加入到麵粉,用水和成團,擀平放進冰箱裡醒發半小時後拿出用手就能抻出手套膜了,最後將 薄片都劃成三角形後進烤箱烤熟即可


美食家彪哥

用最簡單,最省時省力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小果兒在我們優秀的用戶總結中找到了最簡單、最省時省力、佔用最少的器具(佔用少,就可以少洗),最乾淨(還是省事,做完後幾乎沒有什麼殘局需要收拾)的法子啦! 全程只需要一個比較大點的面盆! 可以迅速、輕鬆揉出手套膜哦~ 誰說只有高筋麵粉才可以做麵包???用這種方法我用麵包粉(高筋麵粉)、餃子粉、富強粉都可以揉出手套膜~

手工和麵快速揉出手套膜(麵包)——不摔打,不醒面

主料

麵粉300g

奶粉15g

細砂糖30g

雞蛋1個

牛奶150ml

酵母4g(天氣冷可以用5g)

鹽2g

黃油25g

快速揉出手套膜的做法步驟

1. 先用一部分牛奶把酵母化開。

2. 除黃油和鹽以外其他材料混合。

3. 邊加入牛奶和酵母的混合溶液,邊用筷子攪面,不夠的再繼續加牛奶,把麵粉攪拌成絮狀。

4. 接下來用手揉麵,一定要保證面的溼度,檢驗的方法就是可以粘在手心不會掉下來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就繼續加牛奶(高筋麵粉的吸水性強,需要更多的牛奶)只有到了這個程度才可以進行下一步。

5. 揉麵,直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兩三分鐘就可以做到這時,麵糰不沾手,而且非常軟。

6. 像用搓衣板搓衣服一樣,把面從盆的一側(靠近自己)用力推向遠端,重複這個動作。

7. 直到揉出粗膜大概七八分鐘就可以了。

8. 加入鹽和室溫軟化的黃油(不是融化的),把黃油揉進面裡,直到麵糰光滑大概要用3分鐘。

9. 黃油跟面充分混合後,重複步驟6的動作。

10. 黃油揉進面裡面之後,大概六七分鐘就可以揉出手套膜啦。

11. 而且薄膜上還有很多小氣泡,這就說明發酵也會很好的!

小貼士

1、成功的關鍵是麵糰的溼度!!!而且每一步都要做到位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一開始可能不會像我這麼快出膜,畢竟我也是慢慢琢磨才發現這個方法最簡單的,千萬不要氣餒!

2、找一個比麵糰大出好幾圈的面盆,這樣才方便進行搓衣服的動作,盆子太小會施展不開,從而大幅度延長揉麵的時間!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說多了都是淚!

以上內容由豆果美食優質用戶王榴蓮編寫

==================================================================

或“豆果美食”新浪微博官方賬號


豆果美食

現在很多新入麵包坑的寶寶,一開始做麵包就要追求完美的手套膜,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

做麵包要掌握麵包出膜的幾個狀態,狀態到了,自然成功 。

第一是要掌握擴展階段,

就是揉到出膜,但是用手拉開膜會非常容易斷,斷裂的邊緣,有點像鋸齒狀一個一個的不光滑,擴展階段一般會加入黃油繼續揉,做小餐包的話就可以揉到這一步停止了。

第二是完全擴展階段,

就是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撐開不容易斷裂模,麵糰有很好的延展性。邊緣特別的光滑,透明度比較高。你整個把麵糰撐起來會一彈一彈的很有彈性,揪一塊兒,慢慢地撐開套在手上,能看到指紋的狀態就是比較好的手套膜。

揉出手套膜有幾種方法,

第一是手揉,手揉麵團會比較辛苦,要在案板上不停地搓擦 讓麵糰出筋。現在一般都是用機器揉麵 家用一般用廚師機。

廚師機揉出手套膜有幾個關鍵點可以注意一下,

除黃油以外,所有的材料放入廚師機,低速攪打混合均勻。中速開始揉麵。麵糰鬆散到整合,開始爬鉤,擴展階段可以加入黃油繼續中高速攪打,麵糰有光澤在麵缸的四壁啪啪啪的摔打。抻抻膜看一下,光滑有彈性,再打打就可以成手套膜了。

基本上就是低速,中速,中高速,最後幾分鐘高速把麵糰的筋性增強,這種速度來做。要考慮到廚師機的功率,按照能承受的麵糰重量來加入材料。

有的人會用靜置法來更方便的出膜,但是對面團的吸水性的含量一定要有一個總的掌握,液體最好用冰冷的液體,防止麵糰溫度過高。每種麵糰的含水量,柔韌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出膜的速度也沒有統一的時間。再就是注意麵糰的保溼就好,不要長時間的揉麵哦~


跟著小法吃吃的

首先要看在你心中對“手套膜”的理解了。

一般而言,把材料混合成團後放置20-60分鐘,這個可以稱之為“浸泡”或“餳”,麵糰在這個階段可自然生成部分麵筋,之後再揉會更容易。

適合吐司類的較韌、較薄的面膜階段也更容易達到,但不適合揉得太薄,因為後期還要整形,有的還需要反覆擀折卷,這些操作都會繼續改變面膜,若太薄,可能會影響烘烤時的膨髮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