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第三套人民幣一套賞析

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60多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目前流通的人民幣,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其中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15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

這套人民幣從1958年開始統一設計,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製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

第三套人民幣較第二套人民幣有一下的特點:

一是主題思想鮮明。內容相互呼應,極富民族特色,象徵文化教育新改革。1元券正面為女拖拉機手圖,象徵農業為基礎,背面的羊群象徵發展畜牧業;2元券正面為車床工人圖,象徵工業為主導5元券正面為鍊鋼工人圖,象徵工業以鋼為綱;2、5元券背面的石油礦井和露天煤礦象徵發展能源工業;10元券正面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徵人民參政議政,當家做主人,背面以紅色牡丹花和綵帶襯托天安門,象徵偉大祖國的富強和團結。

二是進一步打破了邊框式設計思想。輔幣除最初設計的棗紅色1角券仍保留了變形的底邊框外,全部取消了邊框,成為開放式構圖。這樣,在較小的票面上顯得畫面開闊、深遠。

三是色彩豐富。第二套人民幣由於印刷技術所限,基本上是單色的,這樣的票面既不夠美觀,也不利於防偽。第三套人民幣的票面除了有一個基本色調外,還採用了多色印刷技術,這就使得畫面色調活潑、豐富,又提高了防偽性能。

四是增設了壯文,調整了四種少數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製位置。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印製位置也根據票面圖案佈局進行了重新調整。

五是縮小了票幅。

六是畫面設計和先進技術相結合。

目前就有這樣一套第三套人民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套人民幣從最高面值拾圓到最小面值壹角均有,錢幣保存完好,無明顯摺疊痕跡,包裝大氣,品相完美。

虎拍藝術網:第三套人民幣一套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