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那一年,是1995年,時值晚秋。

那一年。處於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並不平靜;在時間的流動中,發生了很多值得紀念的大事。

那一年。原南通工學院的菁菁校園裡,同樣並不平靜;因為,莘莘學子中間悄然激盪著一股愛的暖流。一個大大的問號,懸掛在全院老師和同學的心中:誰是莫文隋?他(她)何以多年堅持隱姓埋名資助一個家庭貧困的女生?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給石洪英同學的信

“我覺得,這個莫文隋有著鮮明而積極的現實意義,是很好的新聞題材。”沙銀芬說,“當然,當時還不可能想到,莫文隋最後會成為一座熠熠發光的時代標杆!”

沙銀芬挖啊挖、寫啊寫,磨啊磨、改啊改,數易其稿,最終寫了一篇稿件,寄給了剛剛創刊不久的《江海晚報》。

《莫文隋,您究竟是誰?》次日在晚報頭版頭條刊出,引發全城熱議。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1995年,《江海晚報》的一則報道引起全城熱議。

“此後,我和眾多新聞界同仁又苦苦追訪,終於找到了莫文隋。這個被追尋多年的南通好人,就是後來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的火炬手、原南通工學院副院長湯淳淵!”最終的確認者,是湯淳淵朝夕相處的老伴,她無意中看到莫文隋信封上的字跡,一眼看出:“這字,是我家老湯的字,不會錯!”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原型湯淳淵

後來,莫文隋成為南通精神文明現象中一個里程碑式的典型人物;後來,莫文隋成為南通這座全國文明城市最靚麗的一張名片。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南通大學莫文隋青年志願者支援西部“暖冬計劃”。(資料圖)

作為一個經歷過雷鋒年代、浸潤雷鋒精神的老一輩學者,湯淳淵從不把雷鋒看成高高在上的“精神符號”,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付諸實際、點滴踐行。23年以後,回望此事,沙銀芬仍感慨萬千:“一個人能淡漠名利如此,只行善、不張揚,試問世間幾人能做到?”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莫文隋”群體宏慈助學。

令人欣慰的是,湯淳淵老人當年熱心助人不留姓名所引發的“群體效應”,在通城引領出一個又一個“莫文隋”式人物,在由南通精神文明建設無數楷模構成的熠熠星空中,閃爍著分外迷人的道德光芒!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這個人的名字,南通人喊了23年!如今,大街小巷都是TA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內容

請於應用市場下載“濠濱”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