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没有看过相关报告,但是题主的这条提问有问题,“南方汉人血统”与“楚人血统”是一个顺序倒置的提问,应该问“楚人血统是否就是汉人血统”还更靠谱、科学一些。

不过,我其实看懂了,题主想挑起历史血缘之争,即把楚人当成了“蛮夷”而非华夏。

这个观点确实是历来有之,如楚人自己承认的:

“我蛮夷也 不与中国之号谥”——楚武王(《史记.楚世家》

这段话与太史公在《楚世家》开篇中讲到的楚人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确实存在自相矛盾。因为炎黄一系是“华夏族”,即汉族。而蛮夷则特指非华夏族,那么,太史公何来的在《史记》中弄一句这样莫名奇妙的话了?

太史公对此句并未作任何解释,但是奇怪的也是,历代却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争议,莫非因为“天汉”的地位乎?

不然,古人对这句话没疑问,是因为人家把书读透了。

今人看到这句话就大叫“震惊!楚人原来是蛮夷”——言外之意就是汉朝及汉人可能原来都是蛮夷。这其实,都是没有把书读懂、读透。

但答主先不忙着解释上面的说法,先从考古学上科普楚人族属,以正视听:

传世文献中,上面说过,以《史记》为代表性, 包括先秦的《世本》《左传》《楚辞•离骚》《山海经》都记载楚人本身就是炎黄之后。

那么,出土发现中,有没有可以辅助的例证?答案是:有的!
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近年来从海外抢救回来的战国竹简《清华简》里的《楚居》证实了传世文献所记载之楚人族属,与出土文献一致,《楚居》是这样写的:
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律相,詈游四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盘,爰生盈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 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湛,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湛宾于天,巫并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其他略)

由于释读《楚居》是十分大的工程,因此,在此笔者就不展开讲,有兴趣可到本人的微博系列文章去看完整的分析 http://weibo.com/nowindiswind
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总而言之,根据《楚居》这份出土文献,楚人自己就声称自己是黄帝之后,是从北方往南边迁移的。

值得一提的是,《楚居》并不是孤证:
wegene里的南方汉人血统是否就是楚人血统?

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的「包山楚简」(竹简主人为楚昭王的后人)和1994年出土于河南新蔡的「葛陵楚简(竹简主人为楚国贵族)」中,楚人祭祀的先祖,恰好就是“老童、祝融”和“媸(chi)酓(yan)(鬻熊)”——和《楚居》及其它传世文献的观点基本一致。

按照王国维的“二重分析法”,即“地上”与“地下”都相互印证了,那么,楚人为炎黄一系的族属就100%座实了,不存在任何疑问。

但是,“楚武王”为何又会自称自己是“蛮夷”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点都不难理解,如上面所说,把书看透了,就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 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 ,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这就是《楚世家》的原文,太史公明明白白的写着,之所以楚武王要自称“蛮夷”,是因为楚国地处蛮夷之地——因为,江汉平原与湘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蛮夷之地”,有时候也作“荆蛮”:

    ■《竹书纪年•帝癸》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越绝书》作:“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当是时,荆伯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委其诚心。”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

很多人问我,说“无风老师,你给推荐一下好的历史书籍”,我向来不想回答,因为,我觉得,只看原著就够了。

最后,再给添加一个辅证:

《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传》:“绲前讨蛮荆,均吉甫之功。”

你看,到了东汉时,楚人——即汉国,还把江汉地区称为“蛮荆”,若按现在的人之疾呼“卧槽!原来楚人是蛮夷”,那岂不是在汉朝时,楚人自己骂自己蛮夷??

岂不是精神分裂?

啧啧`建议历史爱好者,一定要用心研究原著,别的书,看不看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