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ene里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wegene裡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沒有看過相關報告,但是題主的這條提問有問題,“南方漢人血統”與“楚人血統”是一個順序倒置的提問,應該問“楚人血統是否就是漢人血統”還更靠譜、科學一些。

不過,我其實看懂了,題主想挑起歷史血緣之爭,即把楚人當成了“蠻夷”而非華夏。

這個觀點確實是歷來有之,如楚人自己承認的:

“我蠻夷也 不與中國之號諡”——楚武王(《史記.楚世家》

這段話與太史公在《楚世家》開篇中講到的楚人是黃帝之子昌意之後確實存在自相矛盾。因為炎黃一系是“華夏族”,即漢族。而蠻夷則特指非華夏族,那麼,太史公何來的在《史記》中弄一句這樣莫名奇妙的話了?

太史公對此句並未作任何解釋,但是奇怪的也是,歷代卻並沒有因此而產生爭議,莫非因為“天漢”的地位乎?

不然,古人對這句話沒疑問,是因為人家把書讀透了。

今人看到這句話就大叫“震驚!楚人原來是蠻夷”——言外之意就是漢朝及漢人可能原來都是蠻夷。這其實,都是沒有把書讀懂、讀透。

但答主先不忙著解釋上面的說法,先從考古學上科普楚人族屬,以正視聽:

傳世文獻中,上面說過,以《史記》為代表性, 包括先秦的《世本》《左傳》《楚辭•離騷》《山海經》都記載楚人本身就是炎黃之後。

那麼,出土發現中,有沒有可以輔助的例證?答案是:有的!
wegene裡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近年來從海外搶救回來的戰國竹簡《清華簡》裡的《楚居》證實了傳世文獻所記載之楚人族屬,與出土文獻一致,《楚居》是這樣寫的:
wegene裡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季連初降於隈山,抵於穴窮,前出於喬山。宅處爰波,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女曰妣隹,秉茲律相,詈遊四方,季連聞其有娉,從,及之盤,爰生盈伯、遠仲,毓徜徉,先處於京宗。 穴酓遲徙於京宗,爰得妣湛,逆流哉水,厥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麗不從行,潰自脅出,妣湛賓於天,巫並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其他略)

由於釋讀《楚居》是十分大的工程,因此,在此筆者就不展開講,有興趣可到本人的微博系列文章去看完整的分析 http://weibo.com/nowindiswind
wegene裡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總而言之,根據《楚居》這份出土文獻,楚人自己就聲稱自己是黃帝之後,是從北方往南邊遷移的。

值得一提的是,《楚居》並不是孤證:
wegene裡的南方漢人血統是否就是楚人血統?

1987年出土於湖北荊門市的「包山楚簡」(竹簡主人為楚昭王的後人)和1994年出土於河南新蔡的「葛陵楚簡(竹簡主人為楚國貴族)」中,楚人祭祀的先祖,恰好就是“老童、祝融”和“媸(chi)酓(yan)(鬻熊)”——和《楚居》及其它傳世文獻的觀點基本一致。

按照王國維的“二重分析法”,即“地上”與“地下”都相互印證了,那麼,楚人為炎黃一系的族屬就100%座實了,不存在任何疑問。

但是,“楚武王”為何又會自稱自己是“蠻夷”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點都不難理解,如上面所說,把書看透了,就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 ,少子執疵為越章王 ,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這就是《楚世家》的原文,太史公明明白白的寫著,之所以楚武王要自稱“蠻夷”,是因為楚國地處蠻夷之地——因為,江漢平原與湘湖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蠻夷之地”,有時候也作“荊蠻”:

    ■《竹書紀年•帝癸》二十一年,商師徵有洛,克之。遂徵荊,荊降。
    ■《越絕書》作:“湯行仁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當是時,荊伯未從也,湯於是乃飾犧牛以事荊伯,乃委其誠心。”
    ■《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

很多人問我,說“無風老師,你給推薦一下好的歷史書籍”,我向來不想回答,因為,我覺得,只看原著就夠了。

最後,再給添加一個輔證:

《後漢書•黨錮列傳•李膺傳》:“緄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

你看,到了東漢時,楚人——即漢國,還把江漢地區稱為“蠻荊”,若按現在的人之疾呼“臥槽!原來楚人是蠻夷”,那豈不是在漢朝時,楚人自己罵自己蠻夷??

豈不是精神分裂?

嘖嘖`建議歷史愛好者,一定要用心研究原著,別的書,看不看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