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爲「瓷都」?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去過景德鎮的人大概都知道,這裡有一條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唐英大道。

唐英是乾隆任命的景德鎮督陶官,這個東北漢子46歲時來到這個江南小城成為“景漂”,一呆就是30來年,一手打造了清朝景德鎮官窯的輝煌。

現在動不動拍數千萬一個的天價轉心瓶,還有故宮裡那個國寶瓷母,全是經他之手。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靈感來自於磚窯獨特的形式

曾經有一位匠人說過,“景德鎮是勞作者的樂園。”

在中國的大歷史中,留下名字的大多是帝王將相,風流名士,而景德鎮卻忠實地記錄著每一代匠師的姓名。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依靠雙手的力量,匠人終將被銘記。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也許,從景德鎮被宋真宗賜名“景德”那一刻開始,景德鎮就與皇家、與瓷器有了割捨不掉的關聯,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宋代青白釉執壺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南宋青白團花紋梅瓶

宋代,景德鎮首創青白瓷。這是基於宋人喜好而生的瓷器。

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透白、白中泛青”,具有玉器的溫潤、堅定的物理屬性,輔以刻花、篦劃、印花等裝飾,在理學盛行的環境下,成為完美歌詠對象。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元代,景德鎮創燒出震動世界的元青花。

雖然早已無法推算第一隻元青花的出現時間,但元青花的誕生依然是精彩的,元青花融合了蒙古的色彩偏好,伊斯蘭的鈷料,還有中國陶瓷的工藝。

當年的元政府掌控了管理統籌,將匠人分工、分級,景德鎮本身擁有瓷胎釉完善的製作條件基礎,加之引入從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的鈷料,促成了青花瓷的誕生。

13世紀,景德鎮瓷局升級,直屬中央機構,規模擴大了四倍。

此後,景德鎮的創舉接連不斷,釉裡紅、鈷藍釉、銅紅釉、卵白釉等風靡全球的新品種,奠定“瓷都”之地位,使“China”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再到明清時期,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創燒點彩、釉下彩、釉上彩、鬥彩等多種彩瓷品種,景德鎮窯的窯火從未熄滅,甚至愈燒愈烈。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如今的景德鎮窯在陶瓷界的地位不言而喻,“景漂”一族也越來越龐大。

手藝人大齊就是其中一位。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大齊是體育科班出生。他從事體育工作長達九年,有幾項專長甚至有國家級運動員的水準,體院畢業後,在家鄉當地的一所學校任教,那時候的他就“不安分”,懷揣自己的音樂夢,一個人揹著把貝斯就去了離家千里的麗江組樂隊。

他有國家級運動員的水準,豪邁豁達,卻被陶瓷的細膩吸引。

一邊是一份得體而穩定的工作,另一邊是一條未知的製陶之路,大齊選擇了後者。

家中唯有愛人支持了他的想法,“我愛人自己畫工筆的,對陶瓷也很有好感,再者做體育這行,年齡越大越難,所以那時候我愛人支持我去景德鎮學習,後來我景漂回來,也是她支持我賣車籌經費繼續我的試驗。”

他用驚豔形容初見木葉天目盞的感覺:一片天然的樹葉,歷經一千度的高溫,竟可以溫柔地墜落在杯盞裡,安靜地綻放自己的光華。大齊沉迷於木葉天目的魅力:千年前的宋代人,到底又是以何等的巧思才能製作出如此有禪意的器物?

木葉天目盞是古吉州窯獨創的傳統制瓷種類。盞中的木葉呈黃色、褐色或蘭綠色,莖脈清晰。注入茶水後,木葉尤如飄蕩在水中一般,若沉若浮,自古享有“木葉無雙”的美譽。

要知道木葉盞成品率也不會太高,往往數十窯300多件,都難有一個成品,其燒製難度、燒成率都讓人望而卻步。

於是,他動了燒製木葉盞的念頭,為了做好木葉天目,沒有任何經驗的大齊不得不下苦工。從練泥、拉坯,再到制瓷、配釉,最後燒製,每一道工序都要從基本功練起。他堅持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室裡,親力親為,從制胚、進爐到出爐,製作一窯木葉盞多數情況下需要花掉八到十天……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上九工作室

這樣的故事景德鎮還有很多,從景德鎮崛起,到如今的繁榮,一代代的“景漂”,正把自己的夢想和這座維繫千年手工制瓷體系的城市,緊緊連接在一起。

一部中國瓷器史,半部都在景德鎮,景德鎮何以成為“瓷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