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7月3日上午,2018年全国残疾人冰壶锦标赛在北京中体奥冰壶运动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20支参赛队将在冰上激战5天。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冰壶为圆壶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周长约为91.44厘米,高(从壶的底部到顶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壶柄和壶栓)最大为19.96公斤。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冰壶比赛要求场馆湿度在50%以下,冰面温度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而馆内的温度应该在12摄氏度以内。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比赛中,运动员们需要相互配合。一名运动员打出冰壶,队友则在他的后面稳定轮椅。

运动员使用的冰壶与普通冰壶比赛使用的冰壶一样,冰壶场地和比赛规则也相同,只是轮椅冰壶比赛允许不使用刷子,而选择了2米左右的手杖将冰壶推出。由于轮椅冰壶对技巧性要求很高,此项运动也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是唯一一项不需要会滑冰就可以参加的冰上项目。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工作人员要对冰面均匀地撒上蒸馏水,水滴在冰面行程冰点,方便冰壶滑行。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随着苏格兰风笛声的引领,在北京怀柔参加2018全国残疾人冰壶锦标赛的北京轮椅冰壶一队的运动员们又投入到熟悉的赛道上。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平昌冬残奥会冠军陈建新和王蒙领衔北京队出战。

与其他需要兴奋、跑跳的运动不同,冰壶比赛的制胜关键在于心理和战术,队员间的默契尤为重要。大家吃住训练全在一起,彼此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多,宛如一个亲亲热热的大家庭。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北京队进行赛前准备。教练茹霞布置战术。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轮椅冰壶比赛的专用轮椅轮距较窄以方便运动员发力。有些轮椅安装了支架,便于放置冰壶推杆。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比赛中,王蒙和陈建新两位平昌冬残奥会冠军发挥稳定,带领北京队首战告捷,击败江苏队。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和健全人的冰壶比赛手推冰壶不同,残疾运动员要坐在轮椅上使用推杆打出冰壶。

坐轮椅下“冰上的国际象棋”,这些运动员666

▶赛后,北京和江苏两队运动员相互交流。

轮椅冰壶代表了一个国家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中国队在平昌夺金后,很多残疾人都对冰壶运动产生了兴趣,“残疾人体育就是这样,有成绩才能受重视,我相信中国的残疾人冰壶会越来越好。”奥运冠军王蒙坦言,虽然距北京冬奥会还有4年,但自己经常会有紧迫感,“我特别希望能在家门口继续代表中国队比赛,所以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对待每一天。”

- The End -

摄影:饶强 文字:赵晓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