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物流總額爲27431.1億元

山西是能源原材料輸出大省,也是物流大省。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等物流新業態發展,山西物流開始實現由大宗商品為主的傳統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為主的現代物流轉變,轉型態勢日趨明顯,物流結構逐步優化。山西現代物流業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社會物流統計指標體系。去年以來,按照國家發改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經信委會同省統計局,建立了山西社會物流統計指標體系,形成了《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情況》和《月度山西物流景氣指數情況》,結束了我省物流業無統計數據的歷史。

2017年,山西物流總額為27431.1億元

為幫助社會各界全面瞭解山西省物流業發展狀況,今天,山西省經信委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社會發布2017年山西省物流運行情況。

2017年物流總額為27431.1億元

2017年,全省物流行業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物流運行環境進一步改善。全省物流業運行總體平穩,社會物流總額穩中有升,社會物流需求呈現上升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顯著下降。全年物流總額為27431.1億元,按可比價格算,同比增長6.7%,與全國物流總額增速持平。社會物流總費用2668億元,同比增長14.2%,與GDP的比率為17.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較2015年下降5.2個百分點。完成貨運量18.95億噸,同比增長13.4%,其中鐵路完成7.46億噸,同比增長15.0%,佔全國鐵路貨運量的22.4%;道路貨運量11.49億噸,同比增長12.4%。全省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65.63億元,同比增長20.98%。其中,快遞企業完成24359.07萬件,同比增長30.5%。全省物流相關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9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高於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7個百分點,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額的8.58%。

山西物流運行總體特點

一是工業品物流總額占主導地位,物流新業態發展迅猛。從物流需求結構上看,工業品物流總額佔到社會物流總額的62.2%,表明我省物流需求仍以工業品為主。全省域外進入我省物流總額佔比28.3%,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83%以上屬於省外生產。與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相關的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保持24%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高於以工業、農業等大宗商品為主的傳統物流業增速(7%、2.9%),轉型趨勢漸趨明顯,物流需求結構逐步優化。

二是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下降,“降本增效”初顯成效。2017年,我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值為17.8%,較2015年下降5.2個百分點。但全省物流成本費用增速仍然較高,物流業在改善運輸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優化管理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是鐵路運輸發揮重大作用,中歐中亞班列實現零的突破。我省物流運輸方式集中,鐵路和公路運輸貨運量佔我省貨運量的98%以上,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週轉量分別佔到全國的22.4%、10.2%,鐵路運輸在涉及國計民生的電煤、成品油、天然氣、焦化等物資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受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公路限超等政策影響,煤炭等物資運輸公轉鐵逐漸成為趨勢。道路運輸上,物流行業積極發展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先進的運輸組織方式,推廣無車承運人和物流信息平臺應用,進一步推動運輸方式轉型升級。2017年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方略國際內陸港成功進入全國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序列,中鼎物流園被評為全國56個示範物流園區之一。圍繞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中歐中亞班列開行10列,實現零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