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该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时节话端午


2、官庄池观竞渡

(唐)储光羲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

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端午时节话端午

3、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时节话端午

4、重五

(宋)朱松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

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
端午时节话端午

5、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时节话端午

6、乙卯重五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时节话端午

7、杨州端午呈赵师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门。
端午时节话端午

8、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

(宋)戴复古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端午时节话端午​​​

9、午节

(宋)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端午时节话端午​​​

10、端午

(宋)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端午时节话端午

11、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

(宋)黄公绍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踏青青。踏青青。西泠桥畔草连汀。扑得龙船儿一对,画阑倚遍看游人。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端午时节话端午

12、诉衷情 端午宿合路

(宋)姜夔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端午时节话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