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魔鬼城夏夜

魔鬼城,有相互靠近的两堆篝火燃烧出红红的火焰,篝火四周人影憧憧,看不清有几个人。我不知道,普通平静的夏夜,除了我和女儿娆儿,还自什么人来魔鬼城过夜?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魔鬼城

我猜测他们可能是牧羊人、摄影人或者捡石人。牧羊人是当地蒙占人或者一三七团的农工;魔鬼城的夕阳、朝霞和星空常常把摄影人留下过夜;捡石人更是迷恋魔鬼城,魔鬼城是金丝玉宝石光的原产地。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我们拿定主意靠近火堆,看看他们是什么人。黄狗刺客跑在前面,夜空中很快传来狗打架的声音,又很快被清脆的孩童声喝停。有三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询问我们。

他们是一三七团的孩子,和娆儿差不多年龄,在胡杨林看护羊群。热的夏大,白天阳光炙热如烤,牧羊人就让牛羊在胡杨林过夜吃草。点起篝火,在戈壁滩自由自在度过一两个夜晚,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

虽是牧羊,男孩们的坐骑却不是要吃草料能大声嘶鸣的高头大马,而是动作利落屁股冒黑烟的轻骑摩托车。他们穿着旧衣,光着头,把摩托车的油门轰到最大,晃悠着胳膊和腿,在高低不平的戈壁颠簸着,快快活活地吼叫,高声狂笑,扬起的尘土就像麦收时节从收割机里吐出的麦粒。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摩托车后座放着一只大口袋,里面疙里疙瘩全是石头,那是男孩们来麈鬼城的目的—拾捡戈壁玉。戈壁玉的兴起,给戈壁人家带来不少财富。

男孩们问过我们从哪里来,就在箸火前让出一片空地,让我们坐下来。没谁对我们的出现表示惊讶,也没谁问我们为什么来魔鬼城过夜,一切都自然而然,像戈壁风一样自由,像飞累的鹰寻到落脚地一样自然。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聊了不大一会,我退出了谈话,坐在一片红柳的阴影下。我朝四围打量起来,火蛇舔舐着干枯的梭梭柴,熊熊地燃烧,照亮了方圆十几米的夜空。

光亮处很难看清黑暗中的情形,周围的一切好像蒙着一层深灰色的幕布,接近天际的远处山冈是描绘在幕布上的一些弧线,近处的土山土堡则是一些模糊的轮廓,像是画家在画布上的水墨渲染。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魔鬼城的夏夜如此美好,黑暗而晴朗的天空高高在上,又神秘,又庄严。我吮吸着这夏夜的气息——醉人的清新空气,心中便快活得要大喊。

孩子们坐在火堆周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不平静的是两条牧羊犬,它们好一阵子不能容忍刺客,眯着眼,呜呜地叫着,伺机向刺客发起进攻,又发出又急又快的尖叫声,很快被孩子们喝停。

男孩共有三个,刘超、巴图和阿曼。我是在他们向烧儿自我介绍时知道他们名字的。他们嘻嘻哈哈地介绍自己,稍大一点的男孩说:“我是汉族,巴图是蒙古族,阿曼是哈萨克族,我们是一起长大的三兄弟。”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孩子们的脸映照在火光里,红扑扑的,质朴又单纯。他们三个一起出现在魔鬼城之夜,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组合。新疆真是个大熔炉,不同民族的孩子一起长大,像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生活也有趣,在家和父母一起,沿袭着本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踏出家门,和小伙伴一起就不分彼此了,在同一间教室读书,玩同一种游戏,说同一种语言……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刘超是最大的一个,看样子有十八九岁,是一个身材消瘦的男孩子。他头发浓黑,相貌漂亮,五官清秀而小巧,特别是一双眯脒眼,即使睁圆了也是两条缝,这两条缝被修饰得极有趣,弯弯翘翘的,旁人看来他总在笑,在我看来那笑一半是愉快,一半是漫不经心。刘超穿着当下徒驴一族的冲锋衣,徒步鞋,从各方面看他都不像是一个牧羊人,更像一个学生。果然,刘超刚参加了6月的高考,等候通知书的空当到戈壁滩捡石头,晚上不想回家了,跟着阿曼混几天。

羊群是阿曼家的,哈萨克族世世代代沿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兵团的哈萨克人大多选择了定居,牧羊也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阿曼的衣着说不上好,不过是普通的方格衬衣和黑色运动裤。他身材粗壮,颧骨高高的,脸像一只大号平底锅,头发是浅棕色,乱蓬蓬地贴在额头上,皮肤被戈壁的太阳晒得黝黑发亮,牙齿在火光映照下发出雪白的光。在我的想象中,如果阿曼不穿方格衬衣和运动裤,而是脸上抹着油彩,兽皮裹身,敲起皮鼓,再有几个上著女孩在篝火下跳舞,就更带劲了。可惜我们不在非洲大草原,而是身处中国西部大戈壁。

不用说,阿曼长得不好看,至少没有影视片中哈萨克少年的英俊劲,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他显得非常聪明,眼睛里流露出顽皮和直率。可以看出,阿曼是三人的头儿,他话不多,但只要他张嘴,另外两个人都安静地听着,包括大一点的刘超。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巴图在蒙占语中是坚固、稳当可信的意思,他那快活的神情令人喜欢。巴图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比同龄人矮一些,胖胖的,脸上满是雀斑,那双乌黑的水灵灵的眼睛传递着快活欢欣和无所顾忌。我盯着他看,觉得他在对我说话,我没有听到他发出的声音,却已开始喜欢他了。

就这样,我坐在一丛红柳下打量着孩子们。阿曼显然很忙碌,他眯着眼,不时往火堆里加几块干梭梭,让火燃旺一些,又把土豆埋进柴灰里;巴图将快活的眼神投向浩渺的夜空,思想不知跑去哪里了,仿佛他的朋友们和新加入的我们全都不存在;烧儿殷勤地帮助阿曼埋土豆、她对这种烧土豆的方式一直很痴迷,并热衷于烧土豆香甜的味道;刘超在帮助刺客和两条狗建立某种联系,他的工作卓有成效,两条狗基本接纳了刺客,安静下来。

「摄影书画小镇」魔鬼城夏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