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用漫天彩霞譜寫頌歌,用遍野綠草織就浪漫,這是所有女孩子關於婚禮的美好想象。中國是形式與內在並重的國度,從古至今,一場聲勢浩大、喜慶熱鬧的婚禮是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的節日。而論起婚禮的盛大與隆重,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與鄂爾多斯相比,鄂爾多斯婚禮甚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響沙灣悅沙島的遊牧劇場,能滿足你對正宗的鄂爾多斯婚禮的想象與期待,那些磨碎於時光的愛情因子在這裡傾情上演。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爾多斯境內的甘德爾敖包上,蒙古族的鄂爾多斯婚禮便以其特有的儀式程序流傳在鄂爾多斯民間。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粗獷和奔放彷彿已經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裡,進而體現在新婚的儀式上。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域遼闊的內蒙古擁有多種多樣的婚姻儀式,他們用最外放的情感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用歌聲與烈酒傳達內心的愉悅與感激,而在這之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鄂爾多斯婚禮。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慶奔放的鄂爾多斯婚禮主要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分發出嫁、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跪拜公婆、掀開面紗、新娘敬茶、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準備就緒後,蒙著頭紗的新娘在兩位胞兄的攙扶下,向婆家走去,意味著開啟新的人生階段。對於新娘來說,與丈夫結合為一個整體,註定要脫離父母的生活,身後響起的惜別歌曲直接擊穿新娘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內心的酸楚與無奈化為奔湧而出的淚水。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與中國北方其他地區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但論精彩程度還是鄂爾多斯為勝,悠揚歡快的祝歌將最真摯的祝福送給一對新人,馬背上的新郎向遠方的新娘奔馳而去。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一束烈焰騰空而起時,證明新郎已經來到新娘門前,這個環節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堵門”,在鄂爾多斯稱之為“閉門迎婿”。北方其他地區擔任堵門的一般是新娘的閨蜜朋友和至親姐妹等,而在鄂爾多斯婚禮中擔任堵門的是四位大嫂,要迎娶新娘就必須與四位大嫂展開舌戰,否則不僅會遭受奚落,還會被頂回。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耗時最長的一個婚禮環節是求名問庚,為什麼會有這個環節呢?這是由於鄂爾多斯少女在出嫁時會重新給自己起個名字,這個名字最終會在婚宴上公開。在向婆家主婚人叩頭後,待喜帕揭開的一瞬間,新娘的美貌得以示人。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郎團會想方設法的猜出新娘的新名字,最後新郎會把哈達舉在手上,把求婚的禮品和金銀先給新娘,經過一番求情後,大嫂們會從懷中取出哈達,將新娘的名字公示與眾,緊接著二人交換雙方信物,這個環節才算結束。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送親上路”是新娘內心起伏最大的一個環節,不僅有成為人婦的喜悅,也有作為出嫁姑娘的不捨。新婚的小兩口穿上女方家親戚贈送的衣服佩飾,進膳時為考驗新郎,新郎必須當眾徒手掰開半生不熟的羊脖子,宴罷,新娘挽起頭髮,象徵著由少女向主婦進階。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迎親隊伍在距離婆家不遠處時,迎候多時的男方人馬,會就地開擺筵席為送親者接風洗塵。這不僅是對女方人家的尊重,也是中國千百年來“和為貴”思想的延續。

鄂爾多斯婚禮有什麼不同,竟然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婚禮的最高潮——新婚典禮,載歌載舞的歡慶氛圍中,四面八方到來的賓朋匯聚一堂,觥籌交錯,好不熱。接受了眾人的新婚祝福後,新郎新娘正式結為夫妻,走向另一個嶄新的人生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