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著名史學家陳壽所言“一日無書,白日荒蕪”,沒有書籍的人類就像信仰缺失的困獸,無形之中會絞殺下一代青年心頭的崇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會陷入浮躁與不安,物理學中一直強調“能量守恆”的概念,於社會的發展亦如此,讀書最終會作用於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左右信仰的選擇和樹立。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或許作家康劍也深知書籍對於人類的重要意義,於是便在布爾津縣老體育館的基礎上創建了金山書院,他曾說:“創建一座書院是我兒時的夢想,在我想讀書而沒有書可讀的童年,我想擁有一個裝滿了書的大房子。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我想讓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有一個免費的讀書空間,讓他們讀好書,做好夢”。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金山書院坐落於人間淨土童話邊城布爾津縣友誼峰路,毗鄰額爾齊斯河的休閒廣場,紅磚灰瓦築就了這座“西部之家文學創作基地”。金山學院以“童話邊城·文化客廳”為定位,金山是蒙古語阿爾泰山的直譯。從金山書院充滿野心的定位能看出,這裡並不是普通的圖書館,而是肩負著文化傳承與振興使命的文化驛站。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這裡不僅典藏著上萬本珍貴的圖書,還有茶座、咖啡廳、驢友驛站、作家創作基地等多個功能廳,踏步於此,人們可以盡情地沉浸在書香的魅力中,文學家們還能在這裡交流創作,開展公益文化、藝術教育。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的行為常常可以用“急功近利”四個字來形容,迫不及待的成功,迫不及待的成為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迫不及待的擁有金錢和權利……行走太快的我們甚至忘了老祖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誨,我們急需要金山書院這樣一座讓心靈棲息的驛站,偶爾回過頭翻閱那些思想醇厚的前輩,留給後世的茫茫學海宇宙。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書院內的裝修風格一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吱呀作響的門窗,簡陋整潔的桌椅,紅磚牆上掛著敬愛的偉人毛主席的照片,頗具年代感的陳設彷彿時空倒流一般,回到那個炙熱單純的年代。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一本書,一杯咖啡,一縷陽光,這不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嗎?週末的閒暇時光,坐在金山書院咖啡廳的窗前,翻閱著董卿的《朗讀者》,咖啡的濃香捉弄著周邊的空氣,此刻的心境好似董卿在節目中所說,將值得尊重的生命,與值得關注的文字相結合,這就是朗讀者。在“心靈雞湯”被日益妖魔化的今天,我相信,沒有一碗書籍版的雞湯更具真材實料,更能養人。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最令人中意的部分是木製的書桌,也可以說咖啡桌,這裡的桌子是用一整快木頭裁割下來的,一邊經過了細細的打磨,另一邊則順著樹的生長軌跡,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我想,這和金山書院所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讀書不僅讓人堅守底線,還會贈予隱然的自信,這意味著即使放棄隨波逐流做個特立獨行的人,也不會惴惴不安。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從遠處看,一個大大的“金”字映入眼簾,中間鏤空的部分相當於一個別致的書架,這就是金山書院的別緻之處,肉眼所及之地盡是書香飄然。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書院的二層掛著數十幅描繪新疆阿爾泰地區風土人情的畫作,粗獷豪爽的放牧人奔騰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身後是飛揚的黃塵,新疆人耿直堅毅的性格一覽無遺。

祖國西北邊陲小鎮有一處遺世獨立的角落,在這裡可以找到詩和遠方

當你吮吸著知識與文學的甘霖時,金山書院的書香氣息氤氳著沉醉的味道,帶我們穿行在人類啟蒙的遠古時期,走過安居樂業的盛唐時期,來到信息爆炸的21世紀。翰墨留香的書籍,將大千宇宙留存於小小的紙頁中,感悟人生,品味幸福,這才是金山書院所要傳達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