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金寨》大別山金寨縣「紅軍的故土,將軍的搖籃」

《紅色金寨》大別山金寨縣“紅軍的故土,將軍的搖籃”

金寨縣,將軍的搖籃,你塑造的精神,你培育的傳統,你開創的偉業,像漫山的蒼松翠竹,根深葉茂,似奔騰的江淮之水,萬古流芳!

  “革命搖籃大別山,火炬燃遍鄂豫皖。打富濟貧謀生路,烈士鮮血染杜鵑”。每每想起這首膾炙人口的紅軍歌謠,猶如又打開了那一卷卷恢宏、悲壯的革命史詩,讓人想起那慷慨激昂、浴血吶喊的戰爭歲月,想起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那片紅色沃土,想起紅25軍的故里——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

  戰爭年代,從金寨先後走出了11支紅軍部隊。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有59位將軍是金寨籍紅軍戰士。所以,金寨贏得了“紅軍故鄉,將軍搖籃”的光榮稱號。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前夕,我專程趕往嚮往已久的金寨縣。

《紅色金寨》大別山金寨縣“紅軍的故土,將軍的搖籃”

  從合肥西行百餘公里,便開始爬行玉帶般的盤山公路,越過桂花飄香,毛竹蔥鬱的大龔嶺,滔滔的史河水在車窗外奔騰歡暢,讓你瞬間觸到了革命老區構建和諧社會的脈動,讓你清晰聽到了金寨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鏗鏘腳步。

  位於皖西大別山北麓的金寨縣是鄂豫皖三省的要衝。1931年10月25日,紅25軍在金寨縣麻埠鎮正式組建,這是鄂豫皖根據地紅軍發展壯大的重要標誌,是中共領導鄂豫皖根據地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勝利成果。1934年11月16日,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紅25軍被迫戰略轉移,在鄂豫皖省委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離開了堅持三年多血與火斗爭的金寨故里,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紅色金寨》大別山金寨縣“紅軍的故土,將軍的搖籃”

《紅色金寨》大別山金寨縣“紅軍的故土,將軍的搖籃”

  走進位於紀念塔山腳下的博物館,猶如步入一座凝重、輝煌的時空隧道,讓你飽覽金寨人民用戰鬥、犧牲、奮鬥、歡慶之情描繪出的歷史長卷。六個展廳,件件物品展示著紅軍時期的烽煙烈火,塊塊圖板訴說著金寨老區的風雨滄桑。撫今追昔,睹物思人,給眾多瞻仰者以深深激勵,令萬千後來人肅然起敬。

  在《艱苦的歲月》專欄前,一個熟悉的名字——張尚文,讓我駐足敬仰。她不只是一位女游擊隊員,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17歲投身革命,被選為鄉蘇維埃副主席。1935年農曆冬月17日的早晨,突然槍聲大作,敵軍又向紅軍和革命群眾包抄過來。情急之下,張尚文背起孩子,帶著身邊的同志,向山下竹林撤退。距竹林不遠處,有一汪池塘,斗笠般大焦黃的荷葉將水面遮蓋得嚴嚴實實。張尚文急中生智,說了聲“跳”,就第一個跳入池塘。刺骨的冰水針扎一般,大家咬緊牙關忍受著。但此時背上的孩子,一個未滿週歲的孩子怎麼能忍受得了呢?就在入水的一瞬間,孩子“哇”地一聲哭了起來,這一聲啼哭就像在她心上捅了一刀。她擔心敵人聽到孩子哭聲,危及到池塘裡紅軍戰士的安全。一場生死抉擇,擺在這位年輕母親面前。緊急時刻,張尚文顧不得許多,從背上解下孩子,眼一閉,把孩子摁到了水裡……5個小時後,張尚文抱著自己已斷氣的孩子爬上岸,當又聽到丈夫在此次戰鬥中被殺害的消息時,她再也支持不住了,如重錘擊頂,天旋地轉,栽倒在池塘邊……

  金寨,這方老區的人民呵護著紅軍的隊伍。金寨這片溫馨的熱土,哺育了紅色的政權。正是有了許多像徐海東這樣的成長於血泊和烽火中的紅軍將士,有了千萬個像張尚文這樣的“舍子救紅軍”的老區人民,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風展紅旗如畫,崢嶸歲月如歌。老一輩金寨人用鮮血和生命築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留給後人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今日的金寨人把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精神結合起來,放飛“紅軍後人立壯志,願把老區換新顏”的宏圖大志,正邁開新長征的腳步,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奮步前進。

  大別山,紅軍的故土。金寨縣,將軍的搖籃,你塑造的精神,你培育的傳統,你開創的偉業,像漫山的蒼松翠竹,根深葉茂,似奔騰的江淮之水,萬古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