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接連清盤,究竟是受限監管政策,還是難掩自身風險?

進入6月份的P2P行業依舊是雷聲滾滾,在上週便傳出多家平臺平臺暴雷的消息,其中比較有名的則是金牌理財、微龍網以及小灰熊金服三家平臺。這些平臺出事可以說是沒有一點點徵兆,頭一天用戶還投資一個不錯項目,第二天邊聽到暴雷的消息,這讓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

隨著行業整改不斷的深入,P2P平臺洗牌也愈發明顯,面對這滾滾雷潮,作為投資人該如何避開雷呢?從近期出事平臺來看,通常要暴雷前會存在以下三個共性,希望投資人掌握這些技巧,在投資的時候可以巧妙避開。

P2P平臺接連清盤,究竟是受限監管政策,還是難掩自身風險?

不符合行業監管要求

6月1日金牌理財官網發佈宣告暫停所有業務,理由便是應監管要求平臺要進行升級轉型。緊接著平臺又公佈了最新的逾期數據,8家企業逾期總金額近100萬。6月4日微龍網宣佈清盤公告。公告稱隨著監管加強,在整改過程中發現逾期和壞賬率增加、線下收益減少、銀行存管等合規化要求增加運營成本。

6月4日小灰熊金服發佈運營清償公告稱,為適應行業監管並結合當下市場環境,同時還有不良網絡人士惡意攻擊平臺,導致平臺交易量持續走低,所以決定暫停運營。通過分析這些出事平臺的公告,可以發現基本都提到了監管政策的原因,以及逾期壞賬的增加、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導致平臺經營不下去,被迫或主動退出市場。

缺乏銀行存管

本次爆雷三家平臺中只有金牌理財上了鄭州銀行的存管,其餘兩家沒有而替代的是聲稱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由第三方支付對資金流向進行監管,行銀行存管的作用。實際上“第三方監管”對於資金流向和平臺是否自融起不到任何管理作用,這種模式也不被監管層認可。

平臺收益高,期限短

收益下降是監管合規化要求下資產獲取難度加大,利潤變薄的合理體現,由平臺和投資人共同承擔;項目期限變長是則是監管政策要求平臺禁止債轉拆標、期限錯配等導致,所以出現長標增多的正常現象。如果平臺標的現在依舊是高收益、短期限,顯然與市場環境是不合理的。

在這些爆雷平臺中,小灰熊平臺30天10%,金牌平臺則是30天13%,而微龍3個月16%,這些都是官網陳列的普通標的。如果換成新手標加上推廣渠道或返現活動,那麼收益還會往上拔高一節,當然標的收益跟本身的資產是有重要聯繫的,但是投資人不可不警惕這類高息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