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此刻,我坐在電腦前敲打著這篇文字的時候,室內循環播著許巍的《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推開開的窗戶,我看到了小區裡溫暖的燈火

看到了在陽臺上收拾衣物的慈祥的老人,這是個美好的世界

此時,心已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因為那裡有可愛的鄉親

有我們的朋友

當然還有最令人垂涎三尺的增城美食

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曾經,我們走在勇往直接的路上

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

有難過也有精彩

不知多少孤獨的夜晚

從昨夜酒醉醒來

每一刻難過的時候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還想……那笑容溫暖純真

於是,我忽然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潺潺溪水、茂盛林木、搖曳竹海、清新空氣……

當這些元素,在一座村子集聚

無疑將成為當代的“世外桃源”

坳頭村如今便具備了“世外桃源”的種種條件

站在崗埔圍龍屋所有的坳頭村

可以看到

遠處青山蒼翠欲滴

近處稻田稻花飄香

道路整潔,村裡一派田園風光

鳥語花香,和風拂面

讓人彷彿走進詩情意境中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歲月的痕跡鐫刻在建築上,帶領著我們穿梭時間的長河

坳頭村崗埔客家圍龍屋,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

圍龍屋的整體佈局是大圓型,從航拍看整體造型,圍龍屋就象一個太極圖

圍屋前半部分,是個低三尺的半園形水塘。水塘往下,是一級級的的田地,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頭潺潺流過。

圍龍屋後半部,是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結合部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

家族開始在圍屋裡一代一代地繁衍,一個家族的人就這樣融融洽洽地聚居在圍屋裡,共享親情樂趣,共度歲月難關。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時間的故事在不斷演變著,充滿每個時代的烙印

祠堂門口兩對讓世世代代崗埔人引以為榮的功名旗杆石下駐足,雖然,人們甚至已忘記獲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人是誰,但它卻變成一種厚重的文化沉積。

那些廣播機器還在,器具隨處散落;剝落的牆體,蝕變的門窗,

圍屋裡的人開始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居住地,開始改變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有的到城裡經商、鎮裡務工,放飛創業致富的夢想。

堅守在這裡的人,將圍屋一代代傳承下來。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在增城坳頭村

大片的稻穗引來許多鳥雀,撲稜著翅膀,圍著稻田低飛著

真美,雖然這種美景容易消逝,可是它會年復一年與我們相會,儘管每年見一回。

增城絲苗米米粒細長,無腹、心白,透明晶瑩

增城最好的米和增城最好的雞煮出來的雞飯,增城人會自豪地說,這是天底下最好的飯。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山溝裡的恬然淨土有一條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延伸至深山的崗埔(光布)客家圍壟屋

坳頭村崗埔圍龍屋交通指南:

自駕線路:廣汕公路(經長安收費站)→中新鎮→福和→坳頭村→崗埔(光布)客家圍壟屋。

公交線路:在廣州市各汽車客運站乘坐到增城中新鎮車,到站後轉乘到福和的公共汽車,轉摩的到崗埔(光布)客家圍壟屋。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忽然我想說:不要攔我,我要回農村

其實,我們的祖輩,乃至我們自己,大多來自農村

農村,於我們是鄉愁!是眷戀!

你從哪條村來?要回哪條村去?

此刻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路變寬了,景變多了,村變美了

尋找“鄉愁”,我們回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