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年,大多數新加坡人每天都喜聞樂見她的專欄

新加坡以彈丸之地,在短短十幾年取得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稱號,自有可取之處。世人在談到新加坡崛起的時候,多將其歸功於其前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超凡的洞察力和務實的治國方法。偉人之功過向來留給歷史評判,當迴歸到普通人的身份,這位新加坡國父何以備受推崇,而他的後人,又以怎樣的方法繼續其精神?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這本書是已故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之女李瑋玲女士肺腑之作。伴著多張未曾公開的李家照片,李瑋玲揭開了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紗,從女兒的角度出發,追憶了已匯入歷史河流的偉人風采。虎父無犬女,李瑋玲不失其父風姿,對社會公共事務自有一套自己的見解,言辭犀利,尖銳地指出問題核心;觀點鮮明,處處從國家福祉出發。而作為專業出色的小兒神經科醫生,其對新加坡的衛生、教育、醫療等方面提出了有見地的看法。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一書封面

非偶像化之偶像

往事皆隨時間流逝變為過往雲煙,偉人功過都留於歷史和後人評判。李光耀作為新加坡國父,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在生前極力避免人民將他當作偶像來崇拜,謹防和抗拒被偶像化,而和父親關係親近的李瑋玲也謹記這一點。

李瑋玲在書中提到,其父李光耀終生所做盡為謀國家福祉而行,不會僅為構建親民形象而故作姿態。縱觀全書,李瑋玲在稱呼李光耀時,並沒有採用“我的父親李光耀”,而是“內閣資政李光耀”。國家先行於家庭,國人福祉重於家庭利益,李光耀的一生都在為新加坡奔波。

李光耀過世時,新加坡更是上演了場新加坡版“十里長街送總理”。而李瑋玲在表達感動之餘,始終堅持認為,父親只是做了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有能力之人方為治國良人。父親過世之後,不論國人或自己,都要堅強,有勇氣地邁入“後李光耀時代”,善待彼此,照顧彼此,為新加坡人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新加坡。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為國人服務的角色立在家庭角色之前,但這並不表示李光耀不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其一言一行能讓女兒銘記多年,更是以因和父親性格相像為榮。雖說不將父親偶像化,卻處處以父親為偶像。這樣一位備受女兒尊崇的父親,自然是一位不可挑剔的好父親。李瑋玲在書中描述了父親對於自己的教導,那些平等對人,簡樸生活的理念皆來自於其父。和李光耀相同,對於已年過半百的李瑋玲來說,職業角色先行於個人角色,國家福祉高於個人利益,國事始終銘記於心。這種對於父親終身理想的繼承,便是對父親的一種至高尊敬。

李瑋玲至今未婚,在父母晚年時候一直陪伴在其左右,亦照顧了李光耀在世的最後幾年。在談及為何選擇單身之時,她稱道,自己沒有辦法成為像母親——何玉芝女士那樣一位優秀的妻子。李光耀夫婦的深厚感情和多年來的相互支撐讓女兒對於婚姻生活有了一個高標準,既然志同道合之人難有,不如獨自生活更為自在。這樣一種獨身的選擇,既是自我訴求,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父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虎父無犬女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作為李光耀的獨女,李瑋玲繼承了父親超凡的洞察力和堅韌品性,在學業、職業上表現出色,對當下時局的各項事務自有立場,並非完全同意其父觀點。而她小兒神經科醫生的身份獨特,讓她在教育和醫療上見解獨到。

不論是國事或世事,李瑋玲都可謂眼光毒辣,一眼可見癥結所在,這一點倒是像極其父。李家崇尚簡樸生活,李瑋玲始終訓練自己滿足生活的基本所需,並捨棄生活享受,她表示了對於新加坡“Y一代”(美國人把1983年到2000年間出生的人稱作“Y一代”)的擔憂。她擔心新加坡“Y一代”年輕人沉溺於享樂主義,無法在逆境中成長。新加坡得以在十幾年內迅速發展,李光耀功不可沒,但更為重要的是勤勞刻苦的人民和規定森嚴的法律。而新的“Y一代”,未必能理解新加坡建國時的艱難處境。自由乃是限制之下的自由,新加坡是“絕地重生”的新加坡。“Y一代”能否理解吃苦主義背後的良苦用心,確實值得深思。

李瑋玲為人理性且務實,在看待教育問題上冷靜客觀。不論是“虎媽教育”、“精英教育”、“補習班問題”,或是新加坡“小六會考制度”和“雙語政策”,她都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以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國家利益為衡量標準,提出觀點。不論是哪一種教育,她都未曾全然否定,以“世間之事皆有可取”之態度,指出其合理可取之處,認為應以學生本身不同而因材施教,切不可取一刀切的做法。受其自身所受教育和自身職業影響,她十分看重學生的全面教育、品格教育和幼兒教育,認為學生應當各有所長,好的社會應該是讓各種學生能夠各有所學、各司其職、各有價值的社會。這些觀點,已經超越國家層面,從人類現行教育制度發展高度來看,也極具價值。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李瑋玲心繫人民,有很強的同理心和同情心,這或許致使她踏入醫生的行業。而她本人對於貧苦人民的關照使她始終保有醫者初心,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她與病人們的故事。倘若說對於父母親人,李瑋玲是感情深厚的話,對於她的病人們,她不可謂不情深義重。而在其位者知其難,難得的是重難之下,她始終保有對醫療事業的熱情。各國的醫療體系都存在問題,新加坡亦不能避免,李瑋玲始終強調的是醫生是懸壺濟世,而不是賺得盆滿缽滿的行業,應當以病人為重。不論是病人自身的問題,還是醫療體系本來的問題,她都想辦法去改變、去改革。從本書之中,可以見得改革其艱難和改革之成效。

全文完

原文題目《李光耀女兒揭開新加坡第一家族秘密》,作者 黎涵

相關圖書推薦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

——作為女兒、醫生、愛國的新加坡人的心路歷程

[新加坡] 李瑋玲|著

陸彩霞|譯

李瑋玲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唯一的女兒,也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妹妹。她與父親李光耀的關係非常親近,常年陪伴他出訪國外,並照料他的晚年生活直至他 2015 年逝世。書中的“家庭”和“與父親同行”等章節披露了李光耀家族不為外人所知的第一手資料,揭開了這個顯赫家族的神秘面紗。

那几年,大多数新加坡人每天都喜闻乐见她的专栏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