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5月23日,世界杭商大會即將開幕!關注杭州市投資促進局(ID:hzstcj)→自定義菜單欄“杭商大會”→報名入口,參與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分論壇報名!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夏曉華沒有海歸的高學歷,沒有名企的龐大資產,但他也是千千萬萬杭商中的一員,他為杭州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微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和智慧,在杭州闖出了一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像夏曉華這樣名不見經傳的杭商還有著很多很多,他們的生活很普通,人生很平凡,但他們有著老杭商的銳意進取,也有著新杭商的開放創新,他們身上頻現出的閃光點令人敬佩,讓這座城市沸騰。他們屬於杭州,杭州更屬於他們。

|創業故事如是說|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夏曉華千杭魚味館老闆

即使過了三個多月,夏曉華提起“第四”這個詞還是很興奮。

今年年初,“濱江最新十大人氣餐廳”榜單出爐,開在濱江區東信大道66號的千杭魚味館名列榜單第四。

一個賣魚的館子,能在濱江數以萬計的餐館裡脫穎而出,這讓老闆夏曉華著實有些意外。當然,意外之餘,夏曉華更多的是喜,因為這份榜單為魚味館打響了名聲,肯定了自己,還帶來了生意。

來杭打拼20年,夏曉華一直浸在餐飲行業。他說自己的偶像是外婆家的吳國平,他還想把千杭魚味館也打造成像外婆家那樣的連鎖餐館。

小推車

20年前,從技校烹飪專業畢業,建德小夥夏曉華抱著一個“杭州夢”,隻身一人就來到了杭州發展,並進入酒店工作。那時候,除了學到的手藝和夢想,夏曉華一無所有。他也知道,要想在杭州平地起高樓,並非易事。

作為一名廚師,夏曉華的夢想其實很簡單,擁有一家屬於他的餐館,自己經營賺錢,同時還能專研廚藝。

在酒店呆了一段時間後,夏曉華就有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去實現夢想。於是,他二話不說離開了酒店,開始自主創業。第一次創業,夏曉華就找了個合夥人,叫楊玲,和他曾在酒店一起工作。當然,合夥人最後也成了愛人。

他倆的第一次創業,是在艮山門一帶,賣快餐。

“一輛小推車,每天中午、晚上兩次出攤。”夏曉華回想起來,還會感嘆當時的辛酸。原本想著,快餐消費群體大、銷量多、製作方便,應該能賺到錢。畢竟,靠賣快餐發家當上老闆的也有人在。

但現實告訴他們,創業失敗了,他們的辛酸並沒有換來預期的結果。

為什麼失敗?因為還太天真。“那時候自己以高檔酒店的標準要求自己,選最好的食材卻只做一份賣5塊錢的平民快餐,當然贏不過人家。”

麵包車

“小推車”的創業失敗了,夏曉華只能回爐再到酒店工作,但開店的夢想一直沒變。

2006年,濱江區東信大道附近還不繁華,現在目所能及的很多高樓大廈當初還只是低矮的農房。也只有在規劃圖紙上會顯示,這裡未來的發展大有天地。不過,當時這一帶卻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棲身天堂。

夏曉華認為時機成熟了,決定再次出發,帶著夢想,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並選擇在了濱江這塊熱土。

他在東信大道附近的八甲橋頭租了一個小店面,和之前靠吆喝推小車賣快餐不同,這次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店名——千島湖大排檔,也有了桌椅板凳,主打千島湖胖頭魚,小餐館像模像樣。

那時候,類似“寶龍”這樣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還未入駐濱江,競爭對手不多,小小的大排檔生意相當火爆,十幾張桌子天天坐滿。“只要菜品做的有特色,就能賺到錢。”夏曉華直言,當初生意的確好做,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二次創業,讓他嚐到了甜頭,此時,小推車也換成了一輛麵包車。

“賺錢了嘛!”

轎車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因為拆遷等各種原因,千島湖大排檔也曾幾易門店,但都阻擋不了老饕的回頭光顧。

2017年,大排檔易名千杭魚味館,落地濱江區東信大道66號。餐館不僅裝修一新,還有了包間,是夏曉華理想的樣子。

一年不到的時間,

千杭魚味館就排名濱江最新十大人氣餐廳第四。靠什麼?

“魚好不好,我一看就知道。”每天,來自千島湖的胖頭魚都會如期到達魚味館。早上4點鐘捕撈,中午就能搬上餐桌,光新鮮的胖頭魚一天就能賣出50條左右。

夏曉華對食材的把控向來都是嚴格的,即便是第一次創業倒在了這裡,他也依舊堅持。“品質,永遠是做餐飲的第一關口。”夏曉華顯然不認栽。

從開大排檔開始,夏曉華就和千島湖一家供應商簽了協議,從而確保食材的品質。而且,他每個月還要不定期去供應商處實地檢驗自己魚的好壞。這麼多年下來,僅有過一回差錯。那次,只不過因為魚的品質稍差了一些,夏曉華卻始終不認賬,寧願不開張,也堅持不要那批魚。

除了魚,每天用的其它菜品,小到一個辣椒、一顆大蒜,也都是妻子天沒亮就去各大菜市場挑的。

好品質留住了顧客,就在前幾天,一個十年的廣東老顧客藉著出差的機會專程來魚味館吃魚。

創新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濱江之強,在於改革,更在於創新。即便是一家小小的餐館,在濱江待久了,也會受到創新的感染。就像夏曉華,他一直在琢磨菜品的創新。

同樣是紙包魚,夏曉華就想著創新和改變。他家主推的蒜香紙包魚,特意加進了蟹黃醬和黃油。蟹黃醬營養高、口感好,黃油香味獨特、色澤美觀,一經推出就受到顧客好評。“牛蛙愛上蝦”是一款網紅菜,很多店都有賣,夏曉華就會要求自己做到與眾不同。經過幾番試驗,他選擇往裡面加雞爪和花蛤,既能增加口感還能提高鮮味。

在夏曉華這裡,吃魚可以像火鍋一樣加自己喜歡的燙菜,人多了還可以點5斤以上的魚做一魚兩吃,濃湯、家燒、火鍋魚等多種吃法自由組合。

有些餐館,看到火熱的菜品,照搬過來,也能一時受到熱捧,但夏曉華不這麼做,“同樣的菜品,我有的別人也有,要想來吃我的,就只能創新,就要做的和別家不一樣。”要想在濱江紮根,得創新,要想在濱江的餐飲界紮根,更得創新,夏曉華深諳創新的門道。

這幾天氣溫逐漸升高,夏曉華又看中了小龍蝦的商機。他說,自己的小龍蝦創新之處在於每斤小龍蝦要放進7克中草藥。至於是哪幾款藥材,那是他的商業機密。

夏曉華早已不開那輛破舊的麵包車,換成了一輛新的小轎車。

偶像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丨夏曉華:小餐館裡也有“杭州夢”!

談起外婆家,提起吳國平。別說餐飲界的人,即使走在杭州的大街上,隨便找一個路人,他也能八九不離十跟你侃上幾句。

吳國平打造了餐飲的品牌形象,夏曉華就把吳國平樹立為自己的偶像。

有關吳國平和外婆家的報道,他都會去看看。甚至外婆家推出了什麼特色菜,他都會過去嘗一嘗。比如現在銷量不錯的薑黃粉焗鱸魚、什錦烤肉,都是他從外婆家那裡借鑑學習過來,創新改一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餐飲行業人員流動大,難以管理,而吳國平卻能做到。“憑什麼?”開了新店的夏曉華終於像一個老闆一樣,開始思考管理的問題。

“作為老闆,要想把店做大,光靠自己是不夠的,還要留得住人才。別的店給員工7000元一個月,我寧願多給500元,甚至1000元。”

“多給錢”這一招就是夏曉華從吳國平那學的。現在的魚味館有23名工作人員,也基本上都是從開業至今的老員工。

員工漲了工資,不見得一定能留得住,有些員工好學,還想著從老闆手中學到一技之長。為此,夏曉華不保留,主動和員工交流、分享。“你對員工好,他們也會對你好。”其實,“對員工好”這一招也是他從吳國平那學的。

這幾天,夏曉華還和愛人商量起了開分店的事。兩人設想在三年內能夠開出一到兩家,乃至更多的分店。

這或將是夏曉華邁向連鎖經營,靠近吳國平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