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室醫生完敗!AI或將取代部分醫生

多科室醫生完敗!AI或將取代部分醫生

導讀: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全面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僅僅是神經科讀片,AI在諸多學科場景的應用中都完勝醫生。

神經科醫生讀片慘敗於AI

故事的結局依舊是這樣的,又一場AI與醫生的大戰以AI大獲全勝告終!

6月30日,由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中國卒中學會聯合主辦的“CHAIN杯”全球首次神經影像人工智能人機大賽全球總決賽打響。這次比賽的結果絲毫未出乎意料:AI 以壓倒性優勢完勝25名醫生。

B組共有10名醫生,全部是副主任級別以上,他們進行的是腦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讀,B組每名醫生需要在30分鐘內判讀3張片子,允許醫生們進行判讀結果討論,而BioMind需要在30分鐘內判讀30張片子。

現場比賽結果是:A組的225例判讀,AI用時15分鐘準確率87%、15位醫生用30分鐘準確率66%;B組:AI用時15分鐘準確率83% ,10位醫生用30分鐘準確率63%,無論時間還是準確率,AI都完勝。

多科醫生被AI完敗!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全面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僅僅是神經科讀片,AI在諸多學科場景的應用中都完勝醫生:

2018年5月,來自德國、美國和法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用超過10萬張圖片對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進行了訓練,使它能夠區分出危險的皮膚病變和良性的皮膚損傷。這臺機器在區分惡性黑素瘤和良性痣的照片的測試中,打敗了來自17個國家的58名皮膚科醫生。其中超過一半的皮膚科醫生是“專家”級別,有5年以上的經驗。

2017年3月,一款由谷歌、谷歌大腦與Verily公司聯合開發的用來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能,在谷歌安排的一場“人機大戰”中完勝醫生。儘管接受挑戰這病理學家花了整整30個小時,仔仔細細分析了130張切片,依然以73.3%的準確率完敗準確率達88.5%的人工智能。

此外還有影像科。據春田醫管創始人、上海一婦嬰原院長段濤教授介紹,前段時間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獲得融資,做肺部結節的圖片,就是放射科,“他們把全中國最好的幾個肺部讀片專家的結果作為標準,用人工智能,做了不到兩百個病人的案例,最終他們得出來的一個結論:這個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達到95%到98%的專家水平。”

而在2016年下半年,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團隊開展的一場人工智能和三位不同年資眼科醫生的“比賽”也引起了業界關注,三位眼科醫生分別是一名年資超過15年,副高以上技術職稱的眼科專家、一名眼科主治醫生和一名剛剛入行的眼科醫生,他們對50個病例進行了診斷,結果顯示,人工智能獲得的成績和眼科專家相當,超過了另外兩名醫生。

人工智能將取代一部分醫生

人工智能對多領域的衝擊勢如破竹,對於它會不會取代醫生一直爭論不斷,甚至有醫生產生了“可能失業”的恐慌感。

那麼,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醫生呢?對此,段濤認為,皮膚病主要就是看照片,因此未來可能很多皮膚科醫生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過,段濤也表示,人工智能徹底取代醫生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取代絕大多數醫生。

對此,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院長Paul B. Rothman也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在醫學上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醫生,讓醫生有更多時間用在與病人交流、溝通方面。但這並不意味可以取代醫生,傳統的醫生問診仍然是性價比最高的檢查與診斷方式,醫患之間的交流是不能被電腦替代的。“

業內人士認為,醫學水平決定人工智能水平。”雖然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終究代替不了醫生。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中能發揮的作用還取決於當前的醫學研究水平,它能識別的永遠是人類賦予意義的部分。簡單來說,人類現在的醫學水平有多高,人工智能的水平也就多高。“

雖然醫療界的主流觀點認為AI不能完全取代醫生,但也正如段濤所說,Above average的醫生由AI做助理,Below average的醫生是做AI的助理,人工智能取代一部分醫生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那些能力低於平均值的醫生可能真的需要有危機感了。

商務合作 021-50688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