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爲什麼安排在武漢舉行?

陽春四月,草長鶯飛萬物復甦。九省通衢的武漢再次聚集了全球的目光。


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為何選在武漢?

這是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廈門會見莫迪總理之後,兩人即將舉行的第二次會面。

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24日表示,此次非正式會晤選在武漢,不僅因為武漢是中國中部第一大城市,擁有深厚歷史底蘊,與印度地方邦交往日益密切,經貿合作不斷擴大。同時,莫迪總理到訪過北京、廣州、西安、杭州、廈門等中國城市,可謂東南西北都到過,但未到訪過中部。相信武漢之行將成為莫迪總理的全新體驗,進一步增進他對中國的瞭解。

印度經濟快速增長,是中國的安全投資地,與印度建立良好關係對中國和平崛起非常重要,同時中國對印度實現“印度製造”等國家發展戰略也非常重要。

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為什麼安排在武漢舉行?

兩國有不少合作的空間和機會。

自2008年7月24日,武漢與印度加爾各答結為國際友好交流城市開始,武漢與印度的交流合作就從未停過。

1、華師印度研究中心成立,翻開交流新篇章( 2018年3月20日

今年,3月20日華中師範大學印度研究中心成立。

華師副校長彭南生介紹到,成立印度研究中心旨在繼承華師南亞、東南亞學術傳統的基礎上,整合學校相關學科領域的現有學術力量,重點對印度的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深入研究。

華師印度研究中心的成立,這是繼2017年3月16日華中師範大學應邀,派代表團訪問印度中國研究所、德里大學和尼赫魯大學後,為促進中印學術交流,增進中印相互瞭解,推動中印關係和諧發展,又一良好契機。

除此之外,武漢高校與印度各高校之間交流合作還有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等。

自中國於2000年推出國際通行的MBBS(臨床醫學學士學位)項目以來,每年都有數千名印度學生來中國學醫,而武漢大學也是獲得該項目招生配額較多的高校之一。

僅2016~2017年的兩年間,武漢紡織大學同企業組成專家組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就招收了50餘名學生來武漢紡大化工學院攻讀染整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2、雷軍:Are u Ok? 印度:OK!( 2017年3月26日)

2017年3月26日起,武漢大學傑出校友,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與印度總理莫迪見面,圍繞小米在印度的發展情況會談了三十分鐘。

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為什麼安排在武漢舉行?

雷軍受印總理莫迪接見

"我介紹了小米在印度的發展情況,他非常關注我們印度製造的進展和遇到的困難。”雷軍還說,智能手機非常重要,對印度互聯網的發展普及有巨大的價值。會談中,莫迪還問雷軍,可不可以在當地銷售的小米手機中預裝印度政府的APP。

現如今,中國小米手機已成為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名牌產品。

3、武漢飛印度,三開貨運航班( 2016年12月5日)

避開北京這個國際交往中心,選擇安靜一些的武漢,有利於兩國領導人有更多的時間深入交流中印關係的重大問題。而且,選擇武漢可能是領導人日程上安排的考慮。

與北京相比,武漢距離新德里更近。

2016年12月5日,武漢至印度馬德拉斯的定期國際貨運航線首航。這是繼孟買

德里後,武漢開通的第3條至印度的國際貨運航線,將進一步鞏固武漢至南亞的航空貨運優勢,而武漢正逐步成為國內貨物運往南亞的集散地。

4、印度文物精品亮相武漢展品跨越兩千年( 2014年12月21日)

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為什麼安排在武漢舉行?

印度文物精品在武漢展出 曲漢攝(人民圖片)

2014年12月21日,百餘件印度藝術精品首登武漢,時間跨度從公元前3世紀至19世紀。展出的精品文物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印度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神話和藝術特色,有利於廣大觀眾深入瞭解印度的宗教、藝術與文化,促進中印之間的文化交流。

中印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商周時期,中國與古印度就有交往。自漢代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它對中國的宗教、哲學、文學和藝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印度百人青年代表團難忘武漢行( 2013年5月13日至22日)

2013年5月13日至22日,印度百人青年代表團來中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參觀與訪問。代表團的成員們先後訪問了北京、武漢、深圳三個城市。

這次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為什麼安排在武漢舉行?

代表團成員與武漢青少年宮繪畫班小朋友合影

印度百人青年代表團來到武漢先後參觀了武漢體育學院、市民之家、青少年宮等地,通過武漢來了解中國城市發展與進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應兩國領導人的倡議,中印自2007年以來開展了多次百人青年團互訪活動。青年團成員主要由來自兩個國家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優秀青年代表組成。

在當前國際格局風雲變幻之際,習主席和莫迪在武漢的會晤,給了世界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們期待,亞洲這兩個巨人的攜手,為這個世界增加一份安穩和樂觀。

印度和中國都是發展中的大國,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國之間應該增進了解,相互合作。

排版 | 王鶴

校審 | 玄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