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祕密之:「思想貧窮,何以成爲富人」

賺錢的秘密之:“思想貧窮,何以成為富人”

在精英名流的交際聯誼會場上,業績差、收入低的員工往往只是悶頭獨自坐在某個角落裡,一邊用仇視的目光打量穿著各色華服的富商,一邊慨嘆:“我果然不應該在這種場合的受邀名單之列,我業績平平,收入一般,美其名曰讓我來學習,嫌我丟人丟得不夠嗎?”這樣的思維似乎也很合理:“因為我窮,所以不應該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何窮?

你可能會說:“這還用問,公司每月就發那麼點工資,一元錢掰成兩半花,怎麼可能富起來?”

那麼,公司為何每月就給你“發那麼點工資呢”?你又說:“部門業績不好,整體收入都低!”業績為何不好?難道就沒有提升的辦法嗎?

“也不是,都習慣了,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似乎大家都沒有什麼激情,我一個人努力也是白費,再說,×××部門的×××厲害著呢,我肯定拼不過他們!”

你為什麼這麼肯定?

“這個……我也說不好……”

聽起來這樣的邏輯言之鑿鑿,但實際上,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可以一貧如洗,但精神絕不貧窮!所以,你若想成為百萬富翁,首先一定要讓自己的思想富裕起來!

怎樣先讓自己的思想先富起來?不妨舉一個很小的事例,在各種場合的捐款中,窮人往往喜歡說這樣的話:“又捐款?我自己都這麼窮,我還希望有人捐給我……”

這個理由聽起來也很合理:“我窮,所以我能力有限,所以我不喜歡捐款。”但是,“精神富裕”的人,又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賺錢的秘密之:“思想貧窮,何以成為富人”

約翰?洛克菲勒,不折不扣的窮人出身。他的父親是走江湖的假藥郎中,母親也只是個善良而普通的家庭婦女。1855年,洛克菲勒開始了自己的職場生涯,在經過六週的尋覓之後,他獲得了第一份工作――記錄員,這個時候,他的月薪是17美元。不過,他接下來的舉動會讓今天大部分的公司新文員難以企及――當洛克菲勒第一次拿到月薪後,他很自然地將其中的1美元捐給了教會,作為慈善捐款。從這之後,他每個月堅持捐1美元。也就是說,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洛克菲勒將自己6%的工資花在了慈善事業上。

洛克菲勒是不是瘋了?要知道,對於一個16歲的孩子來說,每個月掙到17美元固然不算太少,但他肩負的是整個家庭的責任,為什麼他能如此慷慨地堅持每月捐款?如果站在窮人的角度,我們永遠也理解不了洛克菲勒這時的思想,同樣無法預料到接下來的結果。

洛克菲勒告訴自己和周圍人:“我會成為億萬富翁,我會持續為社會作出貢獻,也會捐出更多的款項。”就這樣,當洛克菲勒到了20歲的時候,他成為了公司的合夥人,而此時他開始將收入的10%捐款給慈善機構。

現在,你讀懂洛克菲勒思想中的邏輯了嗎?

“因為我遲早是富人,所以,現在我捐這點錢根本無所謂。因為我會捐更多錢,所以,我必須迅速致富。”

這就是洛克菲勒與眾不同的想法。在這樣的信念支持下,洛克菲勒創立了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成為了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從窮小子變成了金融帝國的創始人。而當年和他一起應聘當上記錄員的同事們,恐怕還在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他們之間相差多少呢?也許,只是1美元的捐款而已。

賺錢的秘密之:“思想貧窮,何以成為富人”

聽起來是不是很殘酷?是不是有許多想反對的意見?其實,你當然能夠否認這樣明確的原因,並舉出無數反駁的意見,比如,“貧窮是因為我沒趕上好時代”“貧窮是因為爹媽沒創業”“貧窮是因為我小時候書讀得太少(或太多)”“貧窮是因為沒人幫助我”“貧窮是因為我上週買的彩票數字不對”……然而,這一系列反駁的意見,有哪一條是可以改變的呢?縱然承認這些意見是正確的,對於職場人的現狀又哪裡能有一點幫助?洛克菲勒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他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同樣,如果承認窮的現狀來自窮人的思想,職場人眼前的天地將豁然開朗,宛如迎來重生,即將走向新的路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