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聆聽西咸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如何讓一座城市成為人們詩意的棲居?綠色是必然的抉擇。

他山之石|聆聽西鹹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在西鹹新區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綠色發展內涵滲入城市宜居環境建設的點點滴滴。漫步在西鹹新區,出門就是堪比園林的綠地公園,出遊亦有碧波盪漾的昆明池、渭河溼地、灃河溼地,人們崇尚自然的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此有了安放。

今天,發展環境已經成為吸引資本、人才的核心競爭力,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宜居環境重要的基礎。“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西鹹新區不遺餘力地做好綠色文章,讓綠色成為城市底色和發展亮色,吸引更多“鳳凰”在此詩意棲居。

一條河和一個村

他山之石|聆聽西鹹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6月20日傍晚,夕陽為灃渭生態景觀區的灃河金灣鍍上了一層金色。晚飯後,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東街道八家村村民們陸續從家裡出來,來到灃河邊,在金灣的沙灘上,在河邊的綠地、小廣場上,在河邊蜿蜒的步道上,消暑納涼。

作為灃河能源金融貿易區段的村級河長,八家村委會主任黃根誠也開始每天的巡河:“主要任務是看看河裡是否有漂浮物。夏季到了,人們在河邊玩耍的時候多了,安全也是巡查的重要內容。”

作為大西安新中心的核心區,灃河給城市增添了很多靈動之氣。每天漫步在灃河邊,黃根誠最大的感慨是:以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防止有人在這兒傾倒建築垃圾。沒想到一條原來兩岸全是建築垃圾的河,如今變成了大西安新中心裡漂亮的溼地公園。

如何讓灃河與城市和諧共生?這是灃河綜合治理的出發點。“我們堅持以生態治河為理念,減少人為干預,增強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性,體現出人水相親的生態格局。”西鹹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灃河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程德說。

這裡有歷史延續下來的風景

為了保留灃河原有的生態環境,西鹹新區專門做了灃河治理專項生態環境調查,對原河道內的動物、植物、土壤、水等生態因子進行了生態調查,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我們對河道內原有的大樹進行了統一編號,在不影響防洪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保護和保留,使灃河保留了原有河道的形態。”程德說。

這裡有創新帶來的城水和諧

闊灘低堤,保留河道自然形成島嶼,增加灘塗面積,在灘地上設置健身活動廣場、人行步道、親水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活動空間。

建設海綿城市,堤頂道路、公園道路全部採用無邊界設計,雨水通過路面自然散排到兩側綠地。

原來的灃河入渭河口的魚塘、沙坑,通過引入灃河水,形成錯落的水塘溼地景觀。灘地上保留原有地形風貌,形成高低變化的臺地梯田,極大提升了景觀效果。

與灃河相伴的八家村,如今也成為變化中的一員。村民們都已搬遷到距灃河1公里左右的新房裡,告別過去城郊村莊髒亂的環境,開始過上城市生活。“守好這條河,咱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黃根誠說。

一個湖和一座城

他山之石|聆聽西鹹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6月20日午後,昆明池·七夕公園707畝的水面在太陽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各類飛鳥在水面上盤旋。36攝氏度的高溫擋不住人們前來的腳步。這個兩千年前漢武帝練水軍的地方,在陝西柔性治水、系統治水思維的指導下,將再現10平方公里的浩渺水面。這是西鹹新區踐行生態文明的重大水利工程。

“目前開放的昆明池·七夕公園位於斗門水庫(昆明池)試驗段。斗門水庫按照南北湖設計,南湖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是引漢濟渭工程輸配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城市供水充足時,引漢濟渭的來水就會被存儲在南湖。北湖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通過與灃河、太平河、漢溪湖、灃惠渠等水系連通,又可以與長安水系湖泊相連,構建水網,恢復生態。完全建成後的斗門水庫將融生態性、景觀性、文化性於一體。”西安昆明池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規劃技術部部長孫豫楓說。

作為一座遺址上的水庫

文化讓昆明池充滿歷史的魅力

走在昆明池·七夕公園,高聳的群雕彰顯兩千年前漢代水軍的威嚴氣派;八水繞長安的示意圖讓人們感受《上林賦》中“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的描述;鵲橋上,52只石雕喜鵲彷彿在將牛郎織女的故事傳唱……

作為一個水利工程

柔性治水讓昆明池充滿生命的活力

“我們建立了水質監測臺賬,每天監測昆明池·七夕公園水質的透明度、水溫。同時,我們每個月對水質的24項指標進行3次監測,確保隨時掌握水質汙染情況。目前,昆明池·七夕公園水質指標均符合地表Ⅳ類水標準,個別水質指標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在1米左右。”孫豫楓說。

在昆明池·七夕公園,每一個景觀的打造都獨具匠心。一個噴泉就是一個推動水流的裝置;一片種植在水邊的千屈菜、蘆葦,就是水面漂浮物的自然過濾器。“作為溼地的一種延伸,我們還將探索在水面上設置景觀浮島,在上面栽植菖蒲、千屈菜等淨水植物,淨化水質,美化環境。”孫豫楓說。

作為一個親水勝地

昆明池正成為大西安的新標誌

每到傍晚,不僅周邊的群眾在此遊玩,9公里之外西安高新區的人們也紛紛駕車前來休閒。僅在“五一”國際勞動節,這裡就吸引了17.89萬遊客參觀遊覽。

據悉,今年7月,國際名校賽艇賽將在這片清澈的水域拉開帷幕;8月,中央電視臺的七夕晚會分會場也將設在這裡。走過千年,以國際視野、國家標準、省級戰略打造的昆明池,將生態文明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正成為一座城市的傳奇所在。

 一片林和一壺茶

他山之石|聆聽西鹹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一片綠蔭中,陝西商幫的商人整裝備貨,與妻兒依依告別,踏上絲路前往西域互市;往前走,一路艱辛,兩匹馬馱著茯茶奮力向前,陝西商人瞭望遠方,何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外的茶馬大道路旁,一組以茶馬文化為主題的街景雕塑,把陝西商人艱辛的經歷生動地再現出來。

6月8日,微雨讓茶馬大道滿目蔥綠。街邊綠地裡,有老人帶著孩子在濛濛細雨中漫步。走到雕塑前,孩子調皮地圍著雕塑馬轉圈,一個關於茯茶的故事也許就紮根在孩子的心裡。

今天,道路綠化已不僅僅是栽樹、植綠。一條道路就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它展示著城市的文化內涵、人居環境,是一座城市發展前景最直觀的對外展示窗口。西鹹新區結合新區主要軸線、歷史遺蹟等重要節點,打造示範性花卉景觀大道。城市道路沿線的城市公園、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已成為西鹹新區公園綠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的重要承載地。

“茶馬大道是涇河新城的一條重要市政道路,在對道路綠化景觀的提升中,我們立足地域文化,以茯茶鎮為依託,深度挖掘茶馬古道文化、茯茶小鎮特色茶文化,打造以茶文化為底蘊的景觀文化大道。這些雕塑就安置在路兩側的街邊綠地和街頭小廣場中,人們在綠地、樹林裡休憩時,就能感受涇河新城獨特的茯茶文化和陝西商人的拼搏精神。”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城鄉管理局高級園林工程師申慧婷說。

走在茶馬大道,道路4米寬的中分帶、2.5米寬的側分帶和兩側20米寬的綠化帶裡,國槐、銀杏綠意盎然,6.8萬平方米的綠化面積讓茶馬大道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讓人如同走在一條林中大道。

不僅茶馬大道綠樹成蔭、綠地成景,在茶馬大道的支路上,茶坊一路的大葉女貞、雪松和大量盛開的櫻花與杏花,突出春季主題;大片的紫薇使夏季的茶坊二路成為紫薇花的海洋;金秋時節,茶坊三路的金燦銀杏與火紅楓葉營造出色彩斑斕的秋季景觀;在茶坊四路,配合冰裂紋鋪裝主題,種植紅梅等冬季樹種,烘托冬季主題。

“為了形成街頭綠地景觀,我們搭配栽種了櫻花、紫薇、大葉女貞、雪松等植物,形成色彩豐富、層次錯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形式,打造一個‘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題明確’的街邊花園。”申慧婷說。

一條路和一個夢想

他山之石|聆聽西鹹新區關於生態的那些故事……

一條道路能否承載一個城市的夢想?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答案是肯定的。

自貿大道,是陝西自貿試驗區空港新城功能區內的一條主要幹道。陝西西鹹保稅物流中心、東航—賽峰飛機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陝西梅里眾誠動物疫苗生產基地等一系列國際產能合作平臺和項目落地於自貿大道沿線,使這裡成為陝西對外開放的窗口。

在這樣一個彰顯陝西國際範兒的區域,如何讓道路成為展示空港新城城市品質的窗口,是空港新城城市綠化工作的起點。

“我們委託新加坡知名機構編制了空港新城生態景觀規劃,突出‘林環城、城抱綠、水穿綠’的城市綠化空間佈局。目前,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城市中心公園設計競賽,正在組織開展唐順陵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國際競賽,力求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水平進行綠化設計。”陝西空港新城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潁飛說。

自貿大道沿線8米寬的中央隔車帶、機動車道兩側各3米寬的隔離帶和人行道以外兩側各50米寬的景觀綠化帶,共同構成空港新城一次建設面積最大的道路景觀綠化帶。

中央隔車帶裡,銀杏、白皮松、雪松等植物組成樹陣,高低起伏的樹冠在高處形成具有節奏感的綠色天際線;在樹陣的分隔處,櫻花、玉蘭、海棠等開花植物,為綠化帶增添了豔麗、活潑的氣氛;大樹下,是舒緩起伏的草坡,上面點綴著球形造型植物,乾淨自然。而在道路兩側各50米寬的景觀綠化帶裡,廣場、健身區、廊架等公共服務設施散佈在起伏的綠地裡,整個景觀綠化帶如同一個美麗的公園。

“從簡單綠化到園藝設計,街邊綠地已成為城市風格的形象代言。空港新城探索的‘常綠喬木+草坪+鮮花+微地形’構成的城市綠地景觀系統,營造出現代、簡潔、明快的綠化風格,與自貿大道臨空經濟特色相得益彰,將成為高品質的公共空間。”高潁飛說。

打造大西安一流宜居環境

西鹹新區生態之城建設看點

又有哪些呢?

植綠

未來3年西鹹新區將加快大西安中央公園、空港城市中心公園等示範公園建設,推進“五路兩側”綠化及街頭綠化微景觀建設。

建立“留白增綠、拆違還綠”臺賬,每個新城每年至少建成3個示範型街頭綠地及口袋公園,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至2020年,西鹹新區將開展綠地公園新、改擴建項目共15處,建設秦皇大道、秦漢大道2條花卉景觀大道和15條綠化示範路。

治水

西鹹新區將打造以昆明池為核心的“一池、三河、六脈、九湖”的“1369”水系格局,建設成為“關中平原柔性治水先導區,西北地區城水融合示範區”。

2018年水系建設項目16處,年內新增水面2000畝,新增生態溼地3000畝。

至2020年啟動水系建設工程45項,包括灃河綜合整治、退水渠改造等改造提升類項目,以及斗門水庫(昆明池)續建工程、渭河溼地公園一期建設工程等新建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