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航空發動機裝配走上「脈動生產線」

如今,在中國航發南方裝配中心生產現場,除了種類繁多的航空發動機、不停運轉的機器設備,一個特殊的沙盤成為備受關注的“明星”。

沙盤代表的是一條新的裝配線。裝配線被分隔成若干職責分明的作業區,作業區裡的“模型員工”正忙得火熱,幾輛“配送車”正按指定路線配送零件……儘管只是靜態展示,但也給人一種有條不紊的感覺。

這是“航空發動機脈動裝配推演沙盤”。所謂 |“脈動”,即通過結構化的工藝、合理的工位分佈和物流路線等方式,實現一人一工位、一工位一部件、零件配送與操作者取用工具距離最短等目標,最終讓現場形成一種快速、穩定的工作節拍。

本月初,中國航發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方勇在動研所主持召開AEOS建設專題會時特別稱讚了南方的“脈動裝配線”:“方案完備可行,尤其是運用了先進脈動裝配理念、方法、工具推進生產線建設。”

裝配轉型的“法寶”

“現在都在提‘轉型’,這就是裝配轉型的一大‘法寶’!”說起“脈動裝配線”,主管技術人員黃安迪止不住話匣子。

為了探索精益裝配的新方法,同時給後期航空動力產業園的裝配中心建設提供經驗, 2017年起,南方以一型產品為試點,開始了對“脈動裝配”的研究。

“脈動裝配線”最早起源於汽車產業,後來成為飛機制造企業廣泛採用的生產組織模式,充分展現了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高度結合。

“相比於汽車和飛機,我們面對的是流程更加複雜的航空發動機裝配,‘找節奏’的難度更大。”黃安迪說。

給裝配現場“號脈”

要想號準裝配現場的“脈搏”,結構化的工藝是重中之重。黃安迪的電腦裡有一份《分工模式調整方案》,裡面無論是哪個作業組,操作流程都被分成了A1、A2、A3等更小的模塊。

黃安迪介紹,去年一整年,他們都在致力於工藝的“分塊”,即先將線上所有裝配操作時間精確到分鐘,再以2小時為單位進行分割,綜合考慮操作相似性、質量可追溯性等因素後,對每個作業組的分工進行整合。

“比如說與流量試驗相關的操作可以放到作業組A,需要除積碳操作的集合到作業組B,我們會在同一個作業組配置不同能力的操作者。”他說,“這樣無論是數量大、還是種類多的任務,各個作業組都能均衡、快速、高質量地消化掉,從而避免了零件‘擁堵’的現象。”

把好脈、起好步

新型配送車、“環抱型”工具臺、新型現場佈局方案、“無紙化”管理,黃安迪計劃本中的“新詞”一個接著一個。

對於未來,他充滿希望:今年,該產品的“脈動裝配線”將正式建成,這也是形成“裝試拉動”的重要支撐力量。“產業園建成後,我們的裝配現場還會出現智能壓裝、機器人自動塗膠。但前提是先把好脈、起好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