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跳槽担任董事长,使得华硕起死回生,一年产值上百亿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是宏碁创业七人之一,现任华硕集团董事长。1993年底,华硕创立4年后,施崇棠离开奋斗了10多年的宏碁,正式加盟华硕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1996年,施崇棠带领华硕把国际市场上的主板地位建立起来后,开始向别的领域扩张。不到三年,华硕分别涉足到笔记本、多媒体、服务器领域。

他跳槽担任董事长,使得华硕起死回生,一年产值上百亿

施崇棠离开宏碁决定加盟华硕时,华硕正处于企业发展中的瓶颈期。华硕电脑1993年的营收只比1992年高出1.2亿台币,这在当时的台湾it业,几乎可视为停滞不前。业绩的不理想,从侧面反映了华硕当时市场策略方面存在着问题。走投无路的华硕领导层第二次敲开了施崇棠的家门,请求施崇棠出山,帮助华硕摆脱困境。

他跳槽担任董事长,使得华硕起死回生,一年产值上百亿

施崇棠问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说明,世界上只有第一高峰为人所知,因此,华硕要为天下人知而不被芸芸品牌所淹没,唯有“世界第一”这一条路可走。在施崇棠的带领下,华硕最终形成了清晰的市场策略和明确的企业dna。市场策略方面,华硕拟定向“巨蟒”、“地头蛇”和“蚂蚁雄兵”全面供货,先期扶持后两者,前者在企业壮大后重点出击。

而华硕dna则被描述为崇本务实、创新唯美与精实思维。江湖风云变幻莫测,华硕在重整,世界it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1995年,华硕在主营业务主板产业上迎来一位劲敌——英特尔(186,0.00,0.00%)。

英特尔当年突然宣布进军主板业,第一年就宣称出货1000万片。台湾所有的主板制造商都如临大敌,业内更纷纷认为华硕将是最大受害者。他经过周密的考虑后认为,以台湾企业惯有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在正确的市场策略下,只要强化本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联合其他企业群起而抗之,这场战事胜算很大。施崇棠与众多台湾企业分享了这一观念,在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赞同之后,拉开了一场台湾企业集体对抗英特尔的战役。施崇棠的战术非常简单——围魏救赵。当时台湾主板业很发达,每年向英特尔采购的微处理器数量约占英特尔总出货量的70%。一旦丢失如此巨额的订单,英特尔的损失足以大伤其元气。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台湾主板厂商都开始放弃英特尔,转向其他厂商采购微处理器,英特尔感到了寒意,终于松了口。

他跳槽担任董事长,使得华硕起死回生,一年产值上百亿

原全球主板产业巨头美国micronics由于英特尔的退出而痛失大单,从此跌下神坛;而华硕却异军突起,甚至得到了惠普的巨量主板订单,敲开了国际大厂的门。1996年底,华硕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厂商,营收133.3亿台币。同年,华硕上市,成为“股王”。而这一切,皆是在施崇棠的指导下取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