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後迎來整體上市 低調的新華聯繫和他神祕的資本拼圖

無論新華聯集團計劃整體上市是否與融資需求有關,莊勝百貨是否是其資本運作的殼公司,該集團資本版圖縮減風險顯然已進一步加劇。事實上,傅軍及其“朋友圈”面臨同樣問題——“拼圖”很治癒,“缺片”會致鬱

28年後迎來整體上市 低調的新華聯繫和他神秘的資本拼圖

一個資本派系的擴張,往往如同上了癮的拼圖遊戲:300片、500片、1000片……欲罷不能。

貿易起家,地產發跡,以“實業+投資”雙輪驅動實現多元化佈局的新華聯集團,就再度印證了這一點。

最近一次鑲嵌,出現在2018年的6月1日。莊勝百貨集團有限公司(0758.HK,下稱莊勝百貨)當日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兼董事局主席周建和擬以總價4.34億港元,將其持有的66.75%股權轉讓給新華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聯國際)。後者,系新華聯集團旗下注冊於開曼群島的股權投資公司。

但凡常經北京宣武門地鐵站的人,對“莊勝百貨”耳熟能詳。不管作為著名地標,還是曾享有過中國本土“最大百貨單體之一”的光環,都已是昨日黃花。業績連年虧損且主營業務僅剩需求疲軟的精礦貿易,是它當下的寫照。而其股價一直在0.3港元/股徘徊的表現,也註定了一家典型殼公司的命運。

至於該集團廣袤的金融版圖和已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是否就此面臨縮減和調整,特別是市場普遍關心其在新興領域廣泛投資戰略是否存在資金鍊承壓等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集團龐大,每個部門旗下多少都存在類似資本運作,運作具體情況並不清楚。”

28年後迎來整體上市 低調的新華聯繫和他神秘的資本拼圖

1990,夢開始的地方

隨著莊勝百貨易主,新華聯國際的股權結構首次暴露於臺前。

莊勝百貨公告顯示,新華聯國際股份為Truly Industry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傅軍及其夫人吳嚮明全資擁有)、Famous Victory Limited(新華聯集團董事肖文慧全資擁有)、Vats Group Inc.(傅軍妻弟吳向東全資擁有)、New Pacific Glory Limited(新華聯集團董事劉靜全資擁有)、曾憲光、傅爽爽(傅軍之女)、Dongyue Team Limited(張建宏全資擁有)、陳躍(新華聯集團董事)、許君奇及唐莉共同擁有,持股比例分別為42.05%、17.29%、13.84%、13.45%、6.28%、1.95%、1.68%、1.41%、1.40%及0.64%。

上述股東陣容可謂強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華聯集團現有的資本版圖中,從未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東名單,涉及如此多的“親友團”。

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地產大亨、實業家還是投資家,對於湖南株洲醴陵市人傅軍來說,“懂政治的湘商”才是更為貼切的標註。在其28年替新華聯集團開疆闢土的過程中,上面所涉大部分股東分別出現在不同的關鍵節點上。

1990年,時年33歲的傅軍,在歷任醴陵市公社黨委書記、醴陵市經委副主任、市外貿局局長兼黨組書記、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後,棄政從商,遠赴馬來西亞創業。

在大馬,傅通過中馬兩國貿易尤其是人造板逐步積累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懷揣初期的資本積累,傅軍歸國,並意圖通過廣西北海進軍房地產行業。然而,前一年出臺的“24省份房改”政策,令中國首個房地產泡沫正在迅速膨脹。嗅到危險信號的傅擇機退出北海。不過,當他轉戰長沙、株洲等地佈局房地產業務的同時,如何擺脫單一業務週期性波動已成為考慮的重點。

1994年和1996年,新華聯集團分別投資收購華聯瓷業和東嶽集團(0189.HK),兩家公司時任董事長分別為許君奇和張建宏。目前,許張二人均在新華聯集團任職董事。

1996年—2009年的十餘年間,隨著地產、化工和陶瓷三大實業主線漸漸清晰,以及東嶽集團成功登陸聯交所,新華聯集團在酒類、礦業、汽車、石油、天然氣、酒店等多個領域的多元化戰略逐步落地。委託五糧液OEM,傅軍攜妻弟兼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吳向東聯手打造的“金六福”品牌模式,更讓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而這些豐沛資金足以使傅軍有底氣“多頭並進”。

2009年顯然又是一個拐點。這一年,新華聯集團旗下地產板塊公司新華聯文旅引入科瑞集團、泛海系和巨人投資3家戰略投資者,兩年後該公司成功借殼登陸A股。更重要的是,隨著鄭躍文、盧志強和史玉柱的出現,傅軍對金融行業的興趣陡然激增。在新華聯集團的資本版圖中,金融業從此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

2012年始,頻繁介入銀行、保險,參股上市公司和新興互聯網領域,成為新華聯集團主流投資方向。這對企業和傅個人的財富增長顯然帶來莫大裨益。截至2017年年底,該集團年營收已突破800億元,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在《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傅軍以270億元財富排名第133位。

當然,故事不會就此終結。該集團曾對外表示,“整體上市才是集團資產證券化的關鍵一環。集團整體上市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鯤鵬計劃若能順利完成,佔集團資產80%以上的優良資產100%將實現證券化。”

這,僅僅是將手上籌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嗎?

在市場人士看來,外部環境的變化或許是更重要的催化劑。隨著政策監管愈發趨嚴、“民營金控”引發最高層關注、互聯網公司估值泡沫不斷加重且有隨時破滅的可能,在順風扯帆行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後,新華聯集團的資本版圖首次已面臨資產整體縮水的境地。在這樣的特殊時點上,任何戰略決策的意義並不只體現在賬目上數字的變化。

“只能存活五十個房地產公司”的盛世危言下,這個排名相當危險。

金融拼圖的缺片

除地產板塊外,新華聯集團資本拼圖中最重要的“零片”——金融板塊,或許面臨更微妙的處境。

《投資時報》通過整理公開資料瞭解到,2005年新華聯文旅通過全資子公司湖南新華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入股長沙銀行,持股比例為9.4%,位列第二大股東。後者的首發申請已於2018年5月29日獲得通過,新華聯集團的上市公司平臺又落得一子。

隨著參股長沙銀行正式進入金融領域,新華聯集團的金融版圖擴張一發不可收拾。

通過新華聯控股先後參股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作為發起人時期持股比例為10%)、寧夏銀行(持股比例13.53%,為第二大股東)、大興安嶺農商行(持股比例18%,為第一大股東)和北京銀行(601169.SH,持股比例8.57%,為第四大股東)。

通過重要投資平臺之一長石投資先後參股海南東方惠豐和樂東惠豐兩家村鎮銀行,持股比例均為10%。

傅軍妻弟吳向東的“金東系”則先後參股了華融湘江銀行股份和湖南桃江建信村鎮銀行,但持股比例並未對外公開。

28年後迎來整體上市 低調的新華聯繫和他神秘的資本拼圖

涉獵如此龐大的銀行投資,在享受長期可觀分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新華聯集團帶來了便捷的融資渠道。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8月26日,新華聯控股悉數質押了其所持有的全部大興安嶺農商行股份9000萬股,並在同一天共計分18筆交易質押於黑龍江地區10家縣級農村信用社。

不過,隨著監管的進一步收緊,相關《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的推行,類似操作恐難再現。

2018年1月5日,原中國銀監會公佈實行的《辦法》第十四條顯示,“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這意味著,在新政策指引下,新華聯集團的銀行版圖勢必將縮減至符合《辦法》規定的2家。

除此之外,新華聯集團金融版圖還囊括了保險、互金、融資租賃,以及集團財務公司等牌照。如今,最吸金的“保險”牌照早已失去其“巴菲特”式的融資功能。舉步維艱的互金領域更是“高危”。據悉,新絲路文旅曾因與P2P公司你我金融之間6.3倍補償的高額對賭協議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該公司也因此將在新華聯集團的運作下第三次扮演“殼”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財務公司和融資租賃兩塊金融牌照外,新華聯集團並非其餘金融資產的實際控制人,但在目前牌照收緊、資源稀缺的大環境下,該集團儼然已是一家隱形的全牌照“民營金參”集團。

只是,就像所有的民營金控集團,版圖縮減是大勢所趨。

7月2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的非國有產權轉讓的標的項目欄上,寧夏銀行和大興安嶺農商行作為轉讓標的赫然在列。項目相關信息顯示,新華聯控股分別以15.27億元和2.77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上述兩家銀行全部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除1億元質押了大興安嶺農商行全部9000萬股外,新華聯控股也同時質押了寧夏銀行的全部股權,質押金額達12.68億元。而該公司持有後者股權的成本約為6億元左右。

不謀求控股權的舉牌達人

有一點可以確認,長沙銀行OR北京銀行,無論哪一家,傅軍都會不捨。

尤其是北京銀行。在2016年10月11日新華聯控股持股比例觸及舉牌線後,其仍通過二級市場持續增持北京銀行股票,最終在2017年一季度末以9.88%的持股比例位列這家中國城商行龍頭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對此,新華聯控股和北京銀行先後對外表示,“增持股份的目的在於看好北京銀行長期發展前景,並不謀求對北京銀行的控制權。”

峰迴路轉。2017年4月14日,北京銀行公佈的定增預案卻未見新華聯控股的身影。參與此輪股份認購的是該行股權結構中一直保持穩定也更令人放心的“老夥伴們”。

比如賽輪金宇,新華聯控股即通過不斷在二級市場“掃貨”,持股比例已達14.21%,位列單一第一大股東。

而被喻為“小萬科”的遼寧成大又是另一番光景。遼寧成大系遼寧老牌國企,股本結構一直比較分散,實際控制人為遼寧省國資委,但持有前者的股權比例僅為11.11%。更重要的,或許也是最吸引民營資本注意的,就是遼寧成大為廣發證券(000776.SZ)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6.4%。同時,該公司還持有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6%的股權。

至於東方新星,新華聯控股在2017年三季度入股並持續增持。儘管股權比例僅為2.43%,但東方新星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也不過為8.04%。而且,作為該公司實控人的後者與其一致行動人的關係已於近期解除。

28年後迎來整體上市 低調的新華聯繫和他神秘的資本拼圖

“泰山會”外的自己人

“新華聯最大的財富並不是資產,而是一批實實在在的朋友。”傅軍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圈子的重要性。

除馬來西亞富商曾氏家族外,新華聯集團在資本市場裡輾轉騰挪,始終未能離開其“朋友圈”的幫襯。2009年,新華聯文旅在啟動借殼上市之初,分別引入科瑞集團、泛海集團和巨人投資三家戰略投資者。三者實際控制人分別為鄭躍文、盧志強和史玉柱,均系“泰山會”核心成員,但傅軍本人卻並未入會。

據公開資料可知,傅與泰山會成員最早的交集出現在2007年11月20日。 彼時,傅與盧同時成為中華全國工商聯第十屆執委會副主席。

“朋友來了有好酒”,2014年解禁期剛過,三家戰略投資者陸續減持新華聯文旅的股票,2.27元/股的成本相對於逾6元/股的均價,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在新華聯集團剛剛舉牌的遼寧成大,史玉柱的“巨人系”也早已潛伏。而後者旗下的上市公司巨人網絡(002558.SZ)不僅有“泛海系”捧場,新華聯集團通過紫石資本亦間接支持有該公司股權。至於紫石資本的另外兩家股東——北海宏泰和盈生創新,則分別屬於“泰山會”成員信遠地產實控人林榮強和盈生創新實控人姜兆和旗下。

同時,新華聯控股目前也持有泛海控股(000046.SZ)1.18%股權,為該公司第八大股東。

至於在互聯網新興領域,新華聯的多元化佈局似乎更加豐富多彩。2014年其參股萬達商業,是萬達商業上市時的基石股東之一;2016年又以10億元入股馬雲旗下的雲峰基金。

當然傅軍也有“走眼”的時候。儘管新華聯集團通過終止認購漢能薄膜股份從而逃過了前首富李河君的“漢能劫”,但作為當初樂視汽車融資的首輪參與者,其5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款換來的卻是賈躍亭的決堤之潰。

截至目前,新華聯集團還財務投資了ofo共享單車、蒼穹數碼、騰訊音樂、阿里新零售、均瑤乳業、蘇寧金服、小贏科技等近16個項目,但均未見上市苗頭出現。同時,新華聯集團參與的萬達商業私有化及萬達影業的重組併購也毫無進展。倒是2016年以10億元入股馬雲旗下雲峰基金管理的私募基金,令該集團分食了寧德時代(300750.SZ)上市的盛宴。

在新三板投資領域,新華聯集團同樣涉獵廣泛。但鑑於強監管政策下擬IPO企業紛紛折戟,目前該集團版圖中的多家新三板企業同樣面臨上市無望的遭遇。

一廂是變現不易,一廂是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在新華聯控股2016年6月22日和6月26日連續兩次質押新華聯文旅股份後,2018年6月27日新華聯文旅再次公告稱,新華聯控股持有該公司股份總股本的比例為59.79%,累計已質押的股份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比例為98.61%,佔公司總股本的58.96%。而資金用途則是“融資”。

觀察家們亦注意到,新華聯集團投資平臺之一長石投資,曾是新華聯文旅第三大股東。但在2017年四季度已將股權全部轉讓。

除此之外,該集團持股的其他上市公司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股權質押。同時,新華聯集團所持科達潔能限售股解禁期剛到,便開始了減持計劃。

資金緊張程度由此可見。

現在,無論新華聯集團計劃整體上市是否與融資需求有關,莊勝百貨是否是其資本運作的殼公司,該集團資本版圖縮減風險,顯然已進一步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