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武器裝備在德意日裡排第幾,有何依據?

軍事一點通

二戰時期,在德意日法西斯同盟中,儘管按平常叫法次序,日本排在最後面,但其武器裝備在整體性能上,近次於德國,要超過意大利,意大利的武器裝備排末尾,戰鬥力也最渣,投降也最早。

德國沒有航空母艦,戰列艦也極少,戰巡和重巡也少之又少,儘管海軍力量很薄弱,但卻具備強大的空軍,特別是其陸軍地面部隊太強大了,坦克、自行火炮、牽引榴彈炮等,都是德軍決戰的利器。

(德國陸軍)

其機械(摩托)化大兵團,發動的一系列閃擊戰,輕鬆搞定波蘭、法國、比利時等國,在戰爭初期,就徹底打懵了蘇聯,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

倘若不是西伯利亞的寒流來襲,以及德軍總參謀部過於自信,抵估了蘇軍有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認為在德軍的沉重打擊下,蘇聯會選擇投降,導致德軍過冬的裝備都準備不足,加之戰線又拉長,物資補給都供應不上,蘇聯最終的命運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日本儘管沒有獨立的空軍,卻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特別是其擁有大量航母、戰列艦、重巡洋艦的海軍聯合艦隊和海軍航空兵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一度橫掃太平洋和整個東南亞,將美英荷等西方勢力徹底趕出了上述地區。

(日本陸軍)

後來美國憑藉強大的國力,不斷地補充航母、戰列艦、重巡和驅逐艦,從而在數量上、規模上對日本形成了碾壓,再次挾海空優勢捲土重來,與日海軍決戰太平洋,並向日本本土推進,扔下兩顆原子彈,才導致日本最終戰敗。

當然,蘇軍遠東集團軍發動的大規模對日關東軍地面進攻,國內牽制了日陸軍100餘萬精銳部隊,都是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

而意大利,似乎並未做好戰爭爆發的充足準備,其陸軍1938年,才匆忙裝備了卡爾卡諾M1938步槍,用來取代1891年研製並裝備的曼利夏-卡爾卡諾步槍。

(意大利陸軍)

儘管意大利是衝鋒槍的發明國,但其軍隊對沖鋒槍的戰術使用不明確,二戰時期,僅裝備了數量極少的伯萊達M1938衝鋒槍,在戰時沒起什麼大的作用。

除了意大利海軍還有點像模像樣,對蘇對英戰爭曾取得一定的勝利外,其空軍和陸軍戰鬥力那就是渣,希臘、阿爾巴尼亞這樣小國的反抗都搞不定,導致德軍不得不派兵進駐巴爾幹地區,從而牽制了德軍大量有生力量,倘若將這部分力量放到蘇德前線,二戰史就有可能要重寫了。


國平軍史

雖然在二戰爆發前,甚至在抗戰爆發前,日本就從意大利進口了不少先進武器裝備,諸如轟炸機等,但在二戰中,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雖然遠遠不如德國,卻在意大利之上,意大利被稱之為乞丐帝國主義完全說的上是實至名歸。

二戰中,日本不僅將侵佔的中國東北建成亞洲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依託東北豐富的煤鐵等資源,大量生產武器彈藥,而且還從東北和關內掠奪大量物資運回日本本土製造武器彈藥,更別說東南亞等地了,在太平洋上能跟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血拼超過三年,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還是可以的,實事求是的說。

日本的軍事工業相比德國差的太遠,戰爭前期還能夠保障質量,但一旦開始擴大生產後,在大規模生產的質量控制上一塌糊塗,戰爭後期的武器完全可以用粗製濫造來形容。除了與日本軍工業自身有關外,也與日本經濟有關,畢竟,在戰前日本還說不上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強行增產以應對高消耗,最終耗光了日本的最後一滴血。

意大利就不同了,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意大利的工業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生產的武器不僅落後,而且產量嚴重不足,儘管墨索里尼不願在自己的德國盟友面前太過丟臉,但嚴酷的經濟環境迫使其不斷向德國要求提供更多的石油、糧食等,甚至直接購買德國武器,在北非,意大利軍隊裝備的武器很難抗衡英國人。

在1940-1942年間,意大利的工業生產幾乎沒有增長,由於腐敗和管理不善,工業能力只發揮了25%,42年意大利一年的飛機生產還比不上美國同期一個星期的產量。墨索里尼擅長搞獨裁,但面對經濟幾乎束手無策,戰爭爆發後,米蘭和熱那亞這樣的大城市依然有數萬工人失業,與此同時,德國由於軍事工業高速運轉,不得不從佔領國,包括意大利大量引進外國工人。

當意大利在1943年投降後,德軍迅速佔領了意大利北部,意大利的石油儲備落入德國手中,石油下水道被堵住,這個時候,德軍對意大利北部軍事工業進行了高強度整頓,意大利才發揮了自己的真正作用,打仗不行,戰場上指望不上,很適合作為一個佔領國來支持德國的戰爭經濟。


鷹眼防務觀察

二戰德意日軸心國,日本的陸軍的整體武器裝備是不如德國意大利,但海軍裝備日本要強於德意兩國,空軍戰機方面日本裝備與德軍相差無幾,但強於意大利。而說到戰鬥力方面,日本於德國相差無幾,意大利就是個打醬油的。

歪把子機槍

一、日本陸軍裝備不如德意兩國

二戰初期日本的作戰對象是中國,陸軍裝備以三八大蓋、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步兵炮、九七式坦克等裝備為主。

日本步兵大都裝備三八大蓋,有效射程為400多米,彈藥口徑是二戰所有步槍中最小的了,最大的特點就是長了,雖然穩定性不錯但殺傷力小,戰場上都不如國軍的中正步槍;而德軍步兵步槍有種類多,其中的卡賓K98K步槍、MP44突擊步槍等都是二戰出名的步槍,意大利不少步槍都是德國供應的。

日本三八大蓋

日本的歪把子機槍質量不咋地,保養和彈藥供應很麻煩,故障率極高、穩定性極差,連國軍都不願意用;而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射速極快、可靠性和火力壓制極高,被稱為“希特勒電鋸”一直沿用到二戰結束。而日本的坦克97式坦克裝甲薄、車子輕、火力若,連德國的VI坦克都比不上了基本上不具備坦克協同作戰能力。但日本的八九式擲彈筒是陸軍最大的亮點,精度高、攜帶方便,曾令我軍和美軍頭痛不已,

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後,觀戰的德國軍官回來向希特勒做包括提到,日本陸軍的裝備和戰術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可見日本陸軍的裝備完全和德意相比,差遠了,更別提德軍的閃電戰了。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

二、日本的海軍強於德國和意大利

二戰日本海軍的實力世界第二。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就控制不了海上交通線,所以日本特別注重海軍的建設;而希特勒不重視海軍的發展要不早渡過英吉利海峽把英國滅了,意大利皇家海軍雖然擁有不少戰艦,但裝備落後(主要工業不行)沒有雷達、缺乏訓練,最奇葩的是經常缺乏燃料,二戰初期曾取得點戰果,後期基本不敢出門了。

而日本二戰初期擁有12艘重型巡洋艦,噸位超過一萬噸、9艘戰列艦、10艘航母滿載排水量在2萬至4萬多噸間。

三、日本空軍戰機與德軍相有所差別,但強於意大利

二戰日本戰機最有名的是零式戰機,日本海軍的主力戰機,速度快、機動強是零式戰機的最大特點,但發動機馬力較小,只有800馬力,不能攜帶厚重裝甲,也是由於日本缺乏資源所致;而德國ME262是人類最早的噴氣式戰機,二戰前中期主力戰機是BF109式,是二戰綜合性能最優秀的輕型戰鬥機之一。

日本零式戰機

相比日本800馬力的零式戰機,BF109達到了1000多馬力,德國頭牌飛行員曾經用BF109創下擊落352架戰機的世界記錄。到了二戰後期德國的FW190戰機性能接近美國最優秀的P51野馬戰機,日本的零式戰機一直用到投降。而二戰初期意大利的國產MC205戰機性能也不錯,但機動性以日本零式戰機還是有所差別,速度比較慢。

二戰德軍BF109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