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在官渡之戰前遇到諸葛亮,他會得到天下嗎?

苞米麵餅子1

官渡之戰前的劉備主要活動地區在汝南,兵力不過數千,而且名義上還是袁紹的屬下,正是一籌莫展的時候,而曹操,袁紹,劉表等都已經是大軍閥,即便這時候諸葛亮來到劉備身邊,也是沒什麼大作為的。更何況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後,諸葛亮也並未立即發生大的作用,而是在劉表死後曹操吞併荊州之時,諸葛亮才“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那麼既然都是假設,其實我們不妨假設劉備在徐州的時候遇到了諸葛亮,這個時候如果兩者相遇的話,那麼歷史很可能會被改寫,劉備重建大漢王朝也說不定。


劉備因幫助徐州抵抗曹操而獲得徐州人民的愛戴,又因陶謙三讓徐州而得到了徐州這片地盤,雖然地盤並不是特別大,但是也佔有徐州和好幾個郡,而劉備手下又有關張二將,還可以借趙雲一用,那麼在這個地盤上實際是可以很有作為的,比較一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只以江夏這個小地方為基礎,在諸葛亮的出謀劃策之下東征西討,迅速發展成佔有荊州、益州以及漢中的龐大勢力就能明白個大概了。

不過劉備佔據徐州的時候,諸葛亮不過20歲左右,未必已擁有之後的能力,但是歷史上也有很多少年英雄天縱英才,如果這時候的諸葛亮就很有經營能力並且極受重用,那麼劉備在徐州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不但不會丟掉徐州,甚至可以以此為基礎一統天下。



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卻也是容易擴張勢力的地方,這個時候劉備可以在諸葛亮的計謀下除掉或者兼併臧霸和陳觀的勢力,因為他們的地盤名義上是屬於徐州的,如果計謀得當,或不用浪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擴大一半地盤,如此劉備將實力大增,而此時徐州南部的江東一帶,孫策的勢力還沒有養成,袁術又並非英明之主,劉備可以向北結好曹操和袁紹,只伺機向南發展,袁術手下能臣良將較少,諸葛亮若有奇計,可將袁術的地盤兼而並之,之後重點向南發展佔據後來東吳佔有的地盤。





但是在這期間,北方的曹操和袁紹可能不會給劉備以發展的機會,然而其實曹操和袁紹兩者之間的矛盾更大,相互也是自顧不暇,劉備方面完全可以利用曹操和袁紹的矛盾而左右逢源,只要諸葛亮計謀得當,無論是以聯姻還是以稱臣的方式,穩住兩者不來討伐還是可以做到的。

那麼這樣一來,在北方劉備方面則可以靜觀曹操和袁紹的爭鬥,待雙方官渡之戰兩敗俱傷之際,揮大軍一舉將兩者消滅,佔據兩者的地盤,劉備的勢力就近乎於統一天下了,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素無大志,而劉備又和他們同為漢朝皇室貴胄,他們很可能立即獻表投降,這樣一來,劉備也就基本上完成了統一,像漢中張魯、西涼馬騰這種規模較小的地方勢力也只有望風而降了。



但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時候漢獻帝仍然在位,而劉備又是比較尊崇漢獻帝的,所以漢獻帝必須要自動禪位於劉備,好在他是個很明白事理並且懂得如何全身保命的人,就好像後來他禪位於曹丕一樣,如果有這樣的權力交接,那麼東漢或者一個新的漢朝就被開創出來了。


科普大世界

-

我還是保持著一貫的觀點,諸葛亮運籌帷幄的本事自然是很高的,但劉備集團的決策權一直都是劉備本人,諸葛亮的加入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劉備早期得到了一個頂尖的政務人才,以及能夠獨當一面的統帥。實際上從三國中後期歷史來看,劉關張三人的特點類似,都打仗水平強,但是沒兵,就是那句話,沒兵。很多人會以為劉備拿下徐州的時候兵很多,實際上這是誤解。劉備當時控制的,只有小沛和下邳兩個城而已,琅琊,東海郡絕大部分在臧霸手上,而臧霸並不受陶謙約束,南邊的廣陵又被一個叫笮融的禍害給了袁術。實際上實力並不強。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在徐州幾年,兵不過一兩萬而已的原因。所謂的十萬人馬,純粹就是無稽之談。

-

當然客觀原因說完,就必須說主觀原因,劉關張三人之前說了,政務實在很差,佔領徐州三年,經濟,人口都沒有明顯的改善,吸引不了大量流動人口,所以劉備的隊伍一直拉不起來,而諸葛亮的出現這能夠最大限度解決這個問題。看看新野一個小城的例子,給諸葛亮三年時間,還劉備五萬人馬,理論上應該是沒有一點問題。

-

在這種情況下,局面就會變得很複雜了。首先曹操打劉備,就不會那麼果斷,其次有諸葛亮坐鎮,呂布也不可能成功偷襲。有兵之下,琅琊,東海等地盤三年內會成功收服,那劉備會在官渡之戰前真正擁有富庶的徐州。在這種情況下,北方會形成劉備,曹操,袁紹三方互相牽制的狀況。

-

這是很微妙的腦洞開到這裡,後面就不好繼續說了。一句話,諸葛亮在,早期的劉備能夠擁有不輸于于曹操太多的實力。在面對袁紹的強大壓力之下,雙方應該會出現短暫的一個同盟狀況。而官渡之戰依舊會展開,可是袁紹有三成土地至少會被劉備獲取。而袁術的地盤同樣會落在劉備手上,此時最焦慮的,恐怕是江東孫家。

-

但在這個時候,曹操所糾結的東西就多了,尤其是對於劉備的忌憚,使得他絕不可能放任劉備做大。所以會採取什麼樣的外交戰爭計劃,可能性會很多,這腦洞就暫時不開了


伏桀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伇之一,此戰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官渡是今河南中牟東北,是曹操奇襲袁軍在鳥巢的糧倉,是今河南封丘西。此戰是曹操擊潰袁軍的主力,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劉備汝南被曹操打敗逃至荊州劉表,在當時割據勢力分折,河北袁紹、河內張揚、兗豫曹操、徐州呂布、南陽張繡、楊州袁術、江東孫策、荊州劉表、幽州公孫瓚。最大的勢力屬袁紹,第二是曹操,劉表可屬第三。劉表的荊州,都州設在襄陽,統轄南陽、南郡、江夏、競陵、零陵、長沙、掛陽、武陽八郡,其勢力可以。但劉表對戰爭是隔岸觀火,不願發動戰爭,所致百姓幸福。所以,劉備逃致荊州是一個最好的安樂地方,也是劉備的人生一個轉折點。

劉備在官渡之戰之前是不可能遇到諸葛亮的,諸葛亮那時只有二十歲。雖則才華出眾,但還沒可成熟的條件。劉備在荊州安淨了七年之久,直到劉表死去,送了個荊州給劉備。後才通過有才之士介紹,才引出三顧矛廬的故事,諸葛亮也是憑著他有荊州八郡才願意出山。

如果諸葛亮早出山,但劉備沒有勢力,就是在建安五年之前隨同袁紹反曹,袁紹也不會聽從劉備、諸葛亮的意見。袁紹本來是驕傲自大的性格,怎能容納以我的兵力為他取天下,所以,劉備在官渡之戰前就是有諸葛亮也無法得到天下。


紅色一立

誠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國,劉備作為蜀漢的建立者,其經歷非常豐富多彩,他起於布衣,最終三分天下,也是有其過人的天賦的。而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輔佐劉備佔據荊益,三分天下,也不是虛的。

那麼如題來說,官渡之戰前,劉備遇到諸葛亮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結局麼?

官渡之戰之前,劉備還未崛起,還到處投奔他人,劉備一生投奔過很多人。從公元184年開始鎮壓黃巾軍開始,劉備一直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縱觀劉備的一生,他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不斷的投靠各大爭霸天下的霸主,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投靠英雄最多的人,從最先投靠劉焉(劉璋的父親)開始,先後投靠過盧植、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到劉璋,最終終成大業。

官渡之戰之前,劉備投靠的大多是一方諸侯,劉備當時最好的結局就是:陶謙“三讓徐州”,讓劉備擁有了一個根據地;結果徐州被呂布奪了,劉備又一次無家可歸,沒辦法投靠了曹操,結果沒過多久,劉備離開曹操,投奔了袁紹。

這種經歷說明了一個問題:劉備根基不穩,沒有自己的絕對勢力,也沒有絕對的跟隨者,劉備那時候跟無根的浮萍一樣,只能仰人鼻息。


這種情況下,劉備能否有好結果尚且不知,諸葛亮即使那個時候跟隨劉備,最好的結局也就是擁有一小塊根據地,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最終劉備還是會南下,畢竟北方割據勢力太多,劉備勢力弱小,想建立自己的基業根本不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尋找更好的地盤。

然後再說說“官渡之戰”,當時北方最大的勢力就是擁有數州之地的袁紹以及佔據一定地盤的曹操,雙方實力增強的同時,矛盾也凸顯出來了,最終“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曹操取得勝利,幾年後曹操實力增強,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這種情況下,北方是沒希望了,南方孫權勢力佔據數州,劉備勢力弱小,想統一天下的概率幾乎沒有,即使到了蜀漢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實力一統天下,更何況是草創初期呢。所以可知:官渡之戰前,即使諸葛亮輔佐劉備也沒法一統,畢竟實力在那擺著呢。


源稚生

劉備如果在官渡之戰之前遇到諸葛亮,他會得到天下嗎?




從時間角度來看不會的

因為官渡之戰打響時,諸葛亮才十幾歲,應該還在求學階段,能力和名聲都不足於幫助劉備出謀劃策,更別說指揮關羽張飛了!人家根本不買諸葛亮的帳!

如果讓諸葛亮來一次穿越,讓赤壁之戰之後的諸葛亮穿越到官渡之戰之前,而且劉備關羽張飛都像赤壁之後那樣信任諸葛亮的話!我們來看看劉備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官渡之前我們來看看劉備有什麼?此時劉備駐守徐州,兵力數萬,文有諸葛亮,武有關羽張飛,而且徐州富饒戰略和地利位置也很好,如果徐州弱就會被爭相攻打!但徐州強盛就可以借交通之便利向外搞擴張!此時劉備具備向外擴張的實力!


此時的勢力劃分:袁紹綜合實力最強但軍事能力一般 曹操綜合實力一般但軍事能力非常強 江東孫策有一定實力,公孫瓚實力一般跟劉備關係比較好,西涼馬騰 荊州劉表 益州劉璋 面對這些情況諸葛亮肯定會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在官渡之戰打響袁紹與曹操在官渡相持不下 不用等到曹操糧草不濟時,劉備就拿下許昌了,只要能滅了曹操,剩下的勢力在謀士方面都敵不過諸葛亮了,在武將方面關羽張飛也能夠支撐劉備的擴張!

在中原地區有根基之後,以諸葛亮的謀略策劃和關羽張飛的能力,劉備還是有可能得天下的!


太上無極命理工作室

友友好!謝謝悟空問答!

題主是問,憑諸葛亮的智慧在官渡之戰前幫助劉備,能否奪取天下是吧!同中原各諸侯竟爭,比在西南角益州同曹魏竟爭,更能顯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謀略是吧!看來有點打臉。

呂布、袁紹、曹操、袁術、包括劉備都不是善主,精英流向袁紹和曹操,劉備也籠絡人才,陳登、陳群這樣的精英,曾服務過劉備,最終還是離開。劉備的環境不是很好,諸葛亮在北方連朋友圈都沒有,北人南相能融合進來嗎?在劉備集團能啟領頭羊嗎?連馬溭都不放過,把權看得很重,和北方人交往又能走多遠呢?

諸葛亮保的是劉表,若能讓劉表年輕20年,也沒有劉備什麼事了,曹操也不敢攻打荊州,益州劉璋也不會消亡,可能還是州牧,獻帝也不會善讓,曹丕也不能稱帝,是問有三國嗎?


兔吐2

官渡之戰是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開戰。曹操奇襲袁紹的烏巢,打敗袁紹主力軍。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時,劉備和關羽、張飛失散,劉備投靠袁紹,關羽在曹營效力。關羽還斬殺了顏良文丑,氣的袁紹要殺劉備。

劉備當時實力還是很弱小的,只能依附他人。雖然有關羽、張飛等武將,卻沒有能給他出謀劃策的人。

在官渡之戰前,劉備是佔據了徐州,反叛了曹操。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很快就敗了,兄弟分散,關羽才到曹營。如果劉備在官渡之戰前遇到諸葛亮,起碼不會被曹操打的丟城丟老婆丟孩子丟兄弟。

縱然劉備有了諸葛亮,但實力和曹操與袁紹比,還是弱小的一方。官渡之戰,是實力最大的兩個諸侯間打的,小的勢力要麼坐山觀虎鬥,要麼依附其中一方。官渡之戰不管最後勝利的是哪一方,贏家都是曹家或袁家。

劉備在官渡時期遇見諸葛亮,就不會敗得那麼慘,不會被曹操打的投了袁紹,再投劉表。諸葛亮會為劉備指出當時更適合劉備的發展路線。


寧靜影像故事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劉備要得到天下,必須獲得諸葛亮的幫助;但是在赤壁之戰前的任何時間段諸葛亮,都對他定鼎中原的路途影響不大。而且如果在官渡之戰前遇到諸葛亮的話,估計都不會有什麼後面的故事了。

1、戰略不變:在官渡之戰前夕,北方已經基本只剩曹操和袁紹了,讓劉備在這裡成為第三極基本等於做夢。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離開中原,去荊襄地區和益州開拓第二戰場。

2、核心不變:導致劉備最後丟掉爭奪天下的希望的,其直接原因是丟掉荊州,根本原因是其統治基礎沒有紮根於士族階層。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偶然因素一個是必然因素,而諸葛亮都沒法解決,所以這是個死結。

3、年齡問題:諸葛亮生於公元183年,而官渡之戰爆發在200年。也就是說,官渡之戰前,諸葛亮還只是個不滿十七歲的孩子。你指望已經成了一位不大不小的軍閥的劉備遇到這麼個未及弱冠的孩子,能擦出什麼火花?



青言論史

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199年-公元200年,在這之前的劉備正在徐州坐擁數萬兵馬,也可以說是雄據一方了。在這個時候劉備之所以會戰敗於曹操就是因為缺少了一個像孔明這樣的謀士,而反觀曹操方面文有郭嘉、荀彧、荀攸、賈詡,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張遼、許褚,可謂是文武雙全。如果這個時候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形式就會大為不同,諸葛亮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建議劉備聯合袁紹合擊曹操,畢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曹操,袁紹則是一個庸主罷了不足為慮。或者是用計挑起曹操和袁紹之間的鬥爭,二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這期間只需考慮北方這三大勢力即可,荊州劉表根本就是年事已高無心爭天下,東吳小霸王遭人行刺孫權剛剛接手東吳還不能完全掌控權利所以根本不會發兵。因此如果在官渡之戰之前劉備就得到了諸葛亮的話統一北方的就很有可能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劉備擁有了北方便擁有了中原之地可養兵百萬。統一便可指日可待。



燈火闌珊1819505

那段時間劉備不會要諸葛亮。

劉備也是個有理想的人,結交朋友兄弟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大將,能成大事的人。

哈哈結果被曹操打敗多次成光桿司令。

是因為被打慘了,才感覺只靠關羽張飛武力帶兵輸的多。

這才三顧茅廬找個軍師諸葛亮。

劉備如果不輸慘他一定是隻要對劉備自己非常非常非常忠誠的關羽張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