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自從教皇烏爾班二世召集起一支大軍,以上帝之名去解放東方基督徒和拯救聖地耶路撒冷以來,中世紀就很少有不為這一行為吸引注意力和想象力的時代。為了征服波羅的海異教徒,天主教世界曾發動了歷時近4 個世紀的北方十字軍。北方十字軍雖不壯觀卻歷時久遠,對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歐洲基督教世界都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地中海十字軍一樣,北方十字軍也發端於最具活力的中世紀盛期,是拉丁基督教世界所蘊含的自我拓展和自我更新的強大張力催生了它。

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十字軍的異常魅力在於它是一種贖罪的戰爭,給予參加者的回報不僅是對財產及家人的保護、對訟案及債務的免除,還有“全免罪罰”這一非同尋常的贈予。自從烏爾班二世發動第一十字軍東征以來,這一舉措的創新性和它所取得的成功令世人瞠目。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在西歐最肥沃的宗教土壤中,十字軍的超常價值被不斷地闡述和弘揚。愛德薩伯國的陷落,再次喚起了基督徒對十字軍的集體記憶。更重要的是,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理念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第一次十字軍的事實、形象為拉丁基督教世界重新闡述戰爭的性質和意義提供了素材,以第一次十字軍為模式,教皇把原本用來體現耶路撒冷之旅獨特性的諸要素———誓約、十字架、全免罪罰和其它特權轉移到波羅的海流域,這才有了北方十字軍的實踐。和第一次東征一樣,北方十字軍同樣是教皇的智力產兒,教皇把全免罪罰、誓約、十字架等十字軍的獨特要素嫁接到波羅的海地區,使自身所做的決定和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迫切需要相結合,從而把中世紀十字軍的潛能引流到了波羅的海。

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1147 年夏末,由薩克森人和丹麥人組成的汶德十字軍拉開了北方十字軍征服的序幕。十字軍先後攻佔了汶德人聚居的多賓、代名等地,並強行給他們施洗,汶德王尼克勞被迫成為薩克森人的附庸。1160 後,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和丹麥王瓦爾德馬爾一世曾率十字軍進攻汶德人,但由於分贓不均,雙方開戰,一直持續到1171年仲夏。1177 年,亨利公爵和瓦爾德馬爾再度合作,征服了汶德人的波莫瑞地區。1185 年後,十字軍基本完成了對汶德人的征服。

最早致力於征服立窩尼亞(今拉脫維亞) 的是不來梅大主教哈特維希第二( Hartwig Ⅱ) 。他長期在立維人聚居的德維納納河流域從事傳教活動,但成效甚微。1200 年早春,繼任主教阿爾伯特率十字軍,揚帆德維納河,去征服他那不服管轄的教區。阿爾伯特對北方十字軍的重要貢獻有兩個:一是他在德維納河河口建立的里加城(今拉脫維亞首都) ,後成為十字軍征服立窩尼亞的根據地;二是由他所組建的持劍騎士團。持劍騎士團建於1202 年,從未超過150 人,但他們都是重甲騎士,戰鬥力很強。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夏季組織十字軍進攻、構築城堡,冬季擔任防禦任務,成了征服立窩尼亞的核心力量。1206 年、1222 年,立維人曾起來反抗十字軍,但十字軍最終控制了立窩尼亞。1237 年5 月,條頓騎士團接管了立窩尼亞。1290 年後,立窩尼亞成了十字軍對外征服的前哨站。

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1220 年,丹麥十字軍征服了愛沙尼亞北部。13 世紀初,持劍騎士團也把目光轉向愛沙尼亞。1208年,持劍騎士進攻愛沙尼亞人,1211 年,他們攻克了愛沙尼亞的弗林要塞, 1219 年,騎士團征服了南愛沙尼亞。1223年,愛沙尼亞人起義,一年後,十字軍重新控制了愛沙尼亞。1224 年“, 勝利者根據兩年前就已經達成的協議 ,瓜分了愛沙尼亞:丹麥分得了愛沙尼亞北部,騎士團得到愛沙尼亞南部”。1236 年,持劍騎士團遭立陶宛人伏擊,幾乎全軍覆滅,倖存者於1237 年併入條頓騎士團。1238 年,丹麥和條頓騎士團就瓜分愛沙尼亞達成一致:愛沙尼亞仍置於羅馬教廷的保護下,丹麥分得了愛沙尼亞北部,條頓騎士團得到了原持劍騎士團所佔的南部地區。

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13 世紀初,在芬蘭西南,瑞典在蘇芬人的聚居地進行了殖民活動;在東面,羅斯也對卡累利阿人建立起事實上的統治權。僅僅在芬蘭中南部海岸的塔瓦斯特人還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因此,瑞典和羅斯任何一方都可以決定其形勢的變化。1227 年,諾夫哥羅德讓卡累利阿人接受了正教洗禮,並開始征服塔瓦斯特人。1240 年7 月,瑞典軍和諾夫哥羅德軍在涅瓦河遭遇,瑞典戰敗。此後,瑞典和諾夫哥羅德之間多次發生戰事,至1323 年,瑞典和諾夫哥羅德締結諾泰堡和約,雙方確定了一條從芬蘭灣起,經涅瓦河口附近、芬蘭中部,然後延伸到波的尼亞海灣北端的一條邊界。1356 年,瑞典爆發了反對國王的起義,馬格努斯被逐出瑞典,瑞典對諾夫哥羅德的十字軍征服至此結束。

你所不知的歐洲北方十字軍東征簡史

13 世紀中期,正當十字軍不斷向東波羅的海推進時,波羅的海最強大的異教勢力———立陶宛擋住了他們的去路。立陶宛土地廣袤、軍力強大,對十字軍的進攻更具抵抗力。天主教勢力和立陶宛都不可能任對方毫無干擾地發展,戰爭還要進行下去。1251 年,立陶宛迫於壓力曾和條頓騎士團結盟,皈依了天主教。但1260 年,大公米道格斯又借立陶宛起來反抗騎士團的機會,摒棄了天主教。14 世紀中期,愛沙尼亞,普魯士等皆處於條頓騎士團的掌控下,立陶宛成了歐洲僅剩下的異教國家。面對基督教世界不斷增長的威脅,最後立陶宛從波蘭那裡接受了天主教。1385 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締結科列沃協定,實行王朝聯合,波蘭女王雅德維佳嫁給立陶宛大公雅蓋洛,雅蓋洛任波蘭國王,改信天主教。

波蘭、立陶宛的聯合後,條頓騎士團無視立陶宛皈依基督教的事實繼續對其進攻。1410 年7 月,波蘭—立陶宛軍在坦能堡重創條頓騎士團,此役成為北方十字軍的轉折點。14 世紀,封建軍役制已名存實亡,英法百年戰爭和黑死病的影響使十字軍的兵源更難為繼,再加上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浪潮的衝擊,北方十字軍已經失去了存續的必要和可能。1525 年5 月,普魯士條頓騎士團被迫解散,宣告了北方十字軍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