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越來越火爆 切忌有撿漏心理

 現今,錢幣收藏被說成是繼房地產,股票之後,大陸最火的一種投資方式,很多人都期望能從中獲利,而收藏市場的越來越火爆,收藏者們的對於也越來越大。據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各類收藏協會、收藏品市場近萬家,收藏者隊伍近億人,中國進入了全民收藏時代。

錢幣收藏越來越火爆 切忌有撿漏心理

當然,紙醉金迷的時刻,也別忘了提高警惕。我國貨幣歷史悠久,從戰國時的齊刀幣,到遼金時代的五筆正隆,再到各種版的大觀通寶,種類豐富,絢麗多彩,文字的書法 風格也是變化無窮。所以,藏家或者投資者在進入錢幣收藏領域之前,必須做足功課,具備一定的錢幣收藏知識,方能涉足。

其實,正如其它藏品一樣,錢幣投資市場也難免起起伏伏。比如千禧年單龍鈔11年裡價格暴漲38倍,但上個月20多天就跌去1000元左右,投資者恐慌拋售。因此,幻想通過錢幣投資快速致富是不切實際的奢望,進入錢幣收藏投資市場,就要有好的心態。

“藏錢”,需要注意保存是否完好,鏽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清晰的辨識錢幣的紋理圖案。和其它收藏品一樣,品相是決定古幣價值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同一套人民幣收藏 裡,不同的版別因為存世量多少的不同,價格相差較大,如果只是單張紅色帆船圖案面值100元人民幣,並且品相不太好的話,市價就只有幾十元。

古人云“燈下不觀色”,告誡人們不能盲從,需要反覆觀察。除此之外,藏家和投資者還要切忌有撿漏的心理,警惕贗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購買錢幣時,不妨多請朋友和專家參謀,避免上當受騙。

錢幣收藏越來越火爆 切忌有撿漏心理

錢幣收藏市場時下不斷升溫,各地錢幣拍賣會上,古錢幣相繼拍出了不錯的價格:去年上海春拍古錢機制幣金銀錠專場,共成交614件,創下543餘萬元的記錄。其中清“咸豐元寶”寶泉當五百雕母拍得69萬元人民幣,成為本次專場的標王;今年嘉德春拍上,古錢幣收藏專場成交率高達88.23%,錄得648.83萬元總成交價。

對此,長沙市錢幣協會會長專家表示,古錢幣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資空間,但收藏時一定要注意,並非所有的錢幣的都是越來越值錢,要提升鑑賞知識提防贗品,避免只收大錢、名錢、銅錢、好錢四大誤區。

古錢幣收藏:珍品升值空間較大

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清末的機制幣……我國古代錢幣可謂種類繁多,樣式豐富,其文化歷史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吸引了不好投資愛好者。

“十年前幾毛錢一枚的古錢幣,現今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並且仍處於走高的趨勢。”長沙市錢幣協會專家告訴筆者,近年來,古錢幣的市價基本是上一路飆升,珍品類古錢幣是其中升值最快的,並且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閃耀全場:一枚十分罕見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拍得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刷新了清錢的成交記錄,253萬元落槌……

古錢幣價值:主要看存世量

一位錢幣專家表示,在古錢幣收藏領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誤區,就是大部分新入行的藏家都會覺得古錢幣年代越久越值錢,其實確定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的還是其存世量。

據悉,戰國時燕國貨幣“明刀”,至今已經長達2300年的歷史了,時間上儘管久遠,但是其實市場價值只有100元左右;而2000年前的漢“五銖”、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其價格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只要幾塊錢便可入手一枚。而100多年前所鑄“天國通寶”等清代錢幣,如“祺祥重寶”(1861年鑄)價格高達上萬元。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發行的光洋,也就是所謂的“袁大頭”,也非常昂貴,價格達到數千元一枚。本身的存世量就是影響古錢幣價值的重要因素,收藏界通用的法則就是“物以稀為貴”。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所以這類古錢的數量就非常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就被改朝換代,因此這類古錢的數量就非常少,收藏投資價值相對要大一些。

專家建議:收藏古錢幣警惕“四大誤區”

隨著古錢幣收藏群體的壯大,不斷加入新收藏者。長沙市錢幣協會相關專家提醒,要做好古錢幣收藏,需注意以下“四大誤區”:

一是隻收藏大錢。在古錢幣中,大眾化還是小型錢,大型錢品種和數量相對比較少,收藏門檻較大,加上小型錢當中也不乏珍品,專家建議,初涉古錢幣收藏領域應多關注小型錢幣。

二是隻收藏名錢。據資料顯示,在古錢幣板塊中,儘管有些錢幣未能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因其存世量少,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未來增值潛力大。除了名錢,藏家也可以多關注其他範圍的古錢幣,才可以發現更多的珍品。

三是隻收藏銅錢。在古代,主要流通的貨幣就是銅錢,相對來說鐵錢和鉛錫錢就比較少。流傳至今,鐵錢和鉛錫錢更是少之又少,特別是鐵錢,經多年腐蝕,鏽跡斑斑,幾乎很難辨別。所以藏家建議,在收藏銅錢的同時,多注意鐵錢和鉛錫錢。

四是隻收藏好錢。古錢幣的收藏一樣注重品質,但有的古錢儘管因年代久遠有所殘缺,但若屬稀有類,收藏價值依舊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