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點擊上方 天天Sports 進行關注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世界盃衛冕冠軍小組出局的魔咒再一次無情的應驗了,就像網友傳播的一個歷史圖片一樣,德國從未在蘇聯的土地上得到過什麼,即使現在變成了俄羅斯,曾經鐵血的德意志戰車就這樣早早地離開了俄羅斯,離開了世界盃,離開了愛他的球迷們!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德國的出局其實真的是不可思議的,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比當初兩場過後的阿根廷境況要驚訝的多。

8次殺入世界盃決賽,4次奪得世界盃冠軍,13次晉級世界盃四強!2014年,更是在足球王國巴西本土舉辦的世界盃上奪得第四次冠軍,這就是德國日耳曼戰車。他們堪稱最近20年來,戰績最穩的一支世界豪門。

本屆世界盃預選賽,德國隊向球迷展示出了強大的穩定基因,他們與北愛爾蘭、捷克、挪威、阿塞拜疆、聖馬力諾分在世界盃預選賽歐洲區C組,小組賽10場比賽德國隊保持全勝,並且10戰只丟了4球,打進43球,各項數據都排在第一! 世界盃週期內,2016歐洲盃,德國隊闖入四強;2017年聯合會杯,德國2隊獲得冠軍。

德國隊的冠軍班底,還保留著從後場到前場的諾伊爾、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克羅斯、厄齊爾和穆勒等構成的“中軸線”。依靠強大的“青訓生產線”,上屆世界盃“絕殺”阿根廷的奪冠功臣格策,竟然可以“奢侈”地被排除在23人名單之外,因為又一批青年才俊如23歲的“小拉姆”基米希、22歲的萊比錫前鋒維爾納等,都已經成長為新一代球員中的領軍人物。另外還有德國足球的寵兒羅伊斯的首次世界盃征程,德國可謂大牌雲集。

德國隊的戰術打法在勒夫的調教下,已經非常成熟,強大的中後場足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讓任何對手都感到束手無策,克羅斯、厄齊爾的組織和突破能力都極強,可以與穆勒和德勒克斯勒形成無縫對接,包括羅伊斯的迴歸,可以說,德國的中場是可以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聞風喪膽和羨慕的超豪華級的配置。即便是鋒線上的球員不給力,他們也依然能給對手致命一擊。當然,德國出局的原因也在於此。

德國隊三場小組賽,1勝2負。

先說說第一場對墨西哥,本號前面已經分析過德國負於墨西哥的原因,當然那篇主要是從墨西哥方面分析。從德國來說,可以說戰術是輸球的主要因素。眾所周知,德國隊球員身高馬大,墨西哥球員身材矮小。雖然德國隊經過近20年的積累,不均是身體強壯,技術也是打造的登峰造極。但是,你如果和來自中北美周的墨西哥人比技術,可以說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作為盃賽這樣的賽制,應該針對每個球隊制定相應的、揚長避短的戰術,但是可惜的是,德國沒有,整場都在和墨西哥比較繡花技術。球到前場的次數很多,但是射門的次數有限,就是因為它缺少一個一錘定音的前鋒,像波多爾斯基、克洛澤那樣的前鋒。而一群中場卻佔據著大量的控球權,在打防守反擊的墨西哥的球門前一籌莫展。那為什麼就不能簡單點呢,利用身高優勢,將戈麥斯早早派上場,不停的從兩邊起球傳中,中路靠身高狠狠地往球門裡砸,難道會比這樣的效果差?反正我是不信,身高可是相差整整約20公分啊,打籃球都不錯的身高啊。

第三場和韓國,本以為會輕鬆過關,可結果確實狠狠的打臉。全場對於韓國的密集防守無可奈何,當然戰術還是以控球為主。難道韓國人的身高就很高麼?為什麼就不能卸下包袱,制定最有效的針對性的戰術打高球呢?為什麼戈麥斯還是下半場才上呢?難道我們分析的都有錯麼?難道教練勒夫就看不出來麼?

當然不是!是面子,是遙遠的東方最為看重的東西,如今卻深深的束縛著主教練的內心。因為我是德國,因為我是冠軍,因為我是勒夫,因為是我把德國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不僅有身體,而且有技術。

難道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麼?比球隊的成績還重要?當然,阿根廷的雖然驚險出線,但是也是前途不妙,它也在堅持自己的風格。但是。一樣麼?最起碼它打的是它們一貫的足球---激情,而你德國一貫的特點是什麼?鐵血、堅韌,在哪裡呢?在和挪威補時打進的第二個球上麼?

再見,諾伊爾;再見,穆勒;再見,克羅斯;再見,厄齊爾;再見,悲情的羅伊斯;再見,我心中永遠的鐵血德意志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再見,固執的德國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